1.忽地笑Lycorisaurea(L’Herit.)Herb.(附圖5)
別名:黃花石蒜、鐵色箭、大一枝箭、獨腳蒜頭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鱗莖肥大,近球形,外有黑褐色鱗莖皮。葉基生,質(zhì)厚,寬條形,長達60cm,寬約1.5cm;中脈在表面凹下,在下面隆起,葉脈及葉片基部帶紫紅色。先花后葉,花葶高30~60cm;傘形花序有花5~10朵,花鮮黃色或橘黃色,長約7cm。蒴果,每室有種子數(shù)枚。花期8~9月。
分布和生成:我國分布于陜西、河南以及長江流域以南;日本、越南、老撾也有分布。生于陰濕的巖石上或肥沃濕地。
毒性:全株有毒,鱗莖毒性較大。食后有流涎、嘔吐、下瀉、舌硬宣、驚厥、四肢發(fā)冷、休克,以至呼吸麻痹而死(青島醫(yī)學院,1976)。小鼠灌胃的LD50為26.4g/kg鱗莖(浸膏),給藥后出現(xiàn)運動失調(diào)、頭下垂、四肢無力、流涎,死前出現(xiàn)驚厥及呼吸困難;狗灌胃0.76g/kg,半小時后有流涎、劇烈嘔吐、不食,第二至三天死亡,解剖檢查有胃腸黏膜充血。該植物的催吐作用是刺激胃黏膜的反射作用和直接作用于嘔吐中樞的結果(鄧士賢等,1963)。
化學成分:鱗莖含總生物堿0.21%,其中石蒜堿(lycorine,mp.280℃)占0.1%,其次有高石蒜堿(homolycorine,mp.175℃)、(多花)水仙堿(tazettine,mp.212℃)、加蘭他敏(加蘭沙明,galanthamine,mp.127~129℃)、石蒜胺堿(lycoramine,mp.120~121℃)、石蒜寧堿(lycorenine)和偽石蒜堿(pseudolycorine,mp.274~278℃)(洪山海等,1964),莖的髓部含加蘭他敏、多花水仙堿和微量石蒜胺堿(Yamaguchi等,1962;王曉燕等,2007)。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