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的音樂韻律、舞蹈精髓、文學詩性和心靈境界盡在昆曲之中。今天,準媽媽與胎寶寶就來聽聽中華民族的這一“雅樂”,一起來接受古典藝術的熏陶。
劇情內(nèi)容
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倫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后因情而死,葬在花園的梅樹下。三年后,柳夢梅赴京應試,杜麗娘魂游后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終成眷屬。
經(jīng)典唱詞:皂羅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
云霞翠軒,
雨絲風片,
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
看的這韶光賤。
戲曲欣賞
昆曲,發(fā)源于蘇州昆山地區(qū),原名“昆山腔”、“昆腔”,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xiàn)又被稱為“昆劇”,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在200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
《牡丹亭》的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朧愿望。突破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中情與理的沖突,試圖去追尋一種“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理想愛情觀。
在唱腔上,《牡丹亭》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曲詞典雅、行腔宛轉、表演細膩、舞蹈飄逸,不愧為中國戲曲的“百戲之祖,百戲之師”。
當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在倫敦劇場贏得陣陣歡笑的時候,在中國富紳的家庭表演場地或民間的露天劇場里,《牡丹亭》中那個神秘而綺麗的夢境也正使得人們?nèi)缱砣绨V。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