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探秘女孩的情感世界

        探秘女孩的情感世界

        時間:2023-02-15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母親對女孩影響可謂最大,對女孩的成長教育也最為重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女孩的營養(yǎng)、運動和睡眠。這種情況可以看作女孩行為的不獨立、內心的不安情緒的一種發(fā)泄。要使女孩不纏人,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女孩,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對孩子也有很強的感情依賴,親子雙方都缺乏感情獨立,那么父母更要從自己入手,來使這種嚴重依賴的不和諧關系得到改善。

        第2章 探秘女孩的情感世界

        女孩比男孩更渴望父母的關注

        母親對女孩影響可謂最大,對女孩的成長教育也最為重視。有一項調查表明,不管一個人喜不喜歡自己的性格,其中的80%都來自于母親的影響。因為母親和女孩相處時間最長,對女孩可以產生最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幼年時期和性格形成的過程當中。

        女孩最害怕被父母“冷落”,特別是受到媽媽的冷落。精神上的滿足是物質上所無法替代的與物質相比,女孩更需要媽媽對她的精神上的關注。那么對媽媽來說,該如何給女孩積極的關注呢?

        1.關注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女孩的營養(yǎng)、運動和睡眠。這三項基本要素是兒童體格和大腦發(fā)育的基礎。兒童每天都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要保持營養(yǎng)的平衡。另外,不能忽視兒童運動和睡眠的不足。兒童如果缺乏營養(yǎng)、運動和睡眠,不僅會影響其體格和智力的發(fā)育,也會對其心理和社會功能的發(fā)育產生影響。所以,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女孩的日常生活,保證她有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運動和平衡的營養(yǎng)。

        2.重視家庭的環(huán)境

        對女孩的成長來說,和睦、充滿活力的家庭是最重要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作為媽媽,必須清楚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胸懷會對女孩成長造成什么樣的影響,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女孩充滿安全感,為女孩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3.注重女孩社會能力的培養(yǎng)

        從幼兒時期開始,就要為女孩提供與其他女孩一起玩耍的機會,讓她學會自己結交朋友,并能維持友誼,這種經歷對一個女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幫助女孩學會建立和培育友誼。學會與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誼是兒童早期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兒童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深刻的影響。除此之外,從幼兒時期開始,在培養(yǎng)社會能力時還應該注重女孩的責任心、創(chuàng)造力、合作精神和自強的性格的培養(yǎng)。

        4.經常聆聽女孩的傾訴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給孩子傾訴的機會,要善于聆聽孩子的傾訴,只有這樣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所以,父母只有善于傾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傾訴中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了解孩子的真正意圖并分享孩子的快樂,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消除孩子的煩惱,贏得孩子的寶貴友誼。

        女孩為何愛纏人

        俗話說:“女兒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边@不僅是因為女孩細心,同時也是因為女孩最纏著媽媽。貝貝一直是個十分纏人的女孩,特別是媽媽送她去幼兒園的時候,她每次都纏著媽媽不讓離開,總會想方設法多跟媽媽待一會兒。不僅如此,即使在家里,貝貝也喜歡扎到媽媽的懷里,纏著媽媽。晚上睡覺前的故事講完了,她也不想睡,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又說喝水,始終不肯讓媽媽走。媽媽起初對此也沒太在意,但后來幼兒園老師詢問:“貝貝在家也這么纏人嗎?她如果對你一直這么依賴的話,難免會影響她日后的獨立性?!边@時,貝貝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1.女孩總愛纏人的原因

        其實,女孩纏人有一定的心理原因。首先可能是缺乏感情的表現(xiàn)。在嬰兒的行為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嬰兒啼哭不僅是由于肚子餓,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經過卻沒有抱他,也會嗷嗷大哭,其目的在于引起人們的注意,讓你趕快抱抱他,這是一種感情需要。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被人關注是一種美好的感覺,但有時女孩會產生一種誤解,認為只有得到大人的關注才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所以女孩纏著大人要這要那、調皮搗亂,但這并不是她的最終目的,而在于引起大人的關注。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當有人陪伴左右、有事可做的時候,女孩并不纏人;當無人陪伴她、無事可做的時候她就會感到孤獨,就會因渴望受到大人的關注而纏人。

        其次,這可能是一種心理依賴。個性鮮明、活動力強的女孩一般都不會纏人。相反,那些嬌生慣養(yǎng)、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妥當?shù)呐ⅲx開了父母就會無法生活。這種依賴性在情緒上的體現(xiàn),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這時如果遭到父母的責罵,反而就安穩(wěn)了。這種情況可以看作女孩行為的不獨立、內心的不安情緒的一種發(fā)泄。父母的責罵反而使她的焦慮轉移了,情緒也得到了穩(wěn)定。另外,女孩越是自卑,越容易纏人。

        再次,這可能是由于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不一。女孩一般會纏著寵愛她的人,纏著那些態(tài)度曖昧、容易妥協(xié)的。因為經驗表明,他們總是在責罵之后滿足女孩提出的要求。要從根本上糾正纏人的現(xiàn)象取決于對兒童個性的培養(yǎng)。纏人表示女孩無法自立,情緒不穩(wěn)定,要想改變這種個性,就不要給女孩過分的保護,而要注重女孩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多讓女孩自己拿主意,并尊重她的選擇。這樣女孩反而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不會再整天纏著你讓你幫她干這干那的,也不會提出無理的要求。

        2.面對纏人的女孩,家長該怎么辦

        面對這樣纏人的女孩,家長該怎么辦呢?

        第一,讓她做點兒家務活。如果父母在做家務時被女孩纏住,可以嘗試讓女孩和自己一起來做家務,如此一來,既陪伴在孩子左右,又可以培養(yǎng)她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第二,讓她學習自己把握時間。當你忙著的時候,女孩突然跑過來打斷你,非要你跟她一起玩,這時可以安撫地輕輕拍拍她或者給她一個擁抱,然后再拒絕她的要求。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肢體動作,因為這樣可以讓女孩知道,你雖然不能陪著她,但并不是因為你討厭她。父母要學會引導女孩自己去做事情打發(fā)時間,而不是一直纏著父母不放,可以教女孩閱讀童話書、玩玩具、開辟自己的小天地等。

        第三,父母自己不纏著女孩。要使女孩不纏人,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女孩,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在自己很忙的時候纏著自己不放,但身為父母也要仔細想想,自己是否也經常想讓孩子陪伴在自己身邊呢?如果父母對孩子也有很強的感情依賴,親子雙方都缺乏感情獨立,那么父母更要從自己入手,來使這種嚴重依賴的不和諧關系得到改善。

        第四,讓女孩不再有孤獨感。如果女孩與父母的感情交流不夠,因孤獨而纏人的話,就需要父母從兩方面去做。一是要盡量安排出時間與孩子溝通,增加感情的交流;另一方面是引導女孩學會自己學習、游戲,使女孩感情逐步獨立起來。假如女孩纏人的目的在于得到某種好處,就要視情況而定了,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滿足,過分的一定要堅決拒絕。

        女孩敏感,多給她一些擁抱

        與男孩子比起來,女孩的觸覺、感覺、味覺、嗅覺、聽覺都要敏感得多,尤其是觸覺,一般來說女嬰通常是通過父母擁抱自己的次數(shù)來判斷自己的重要性的。所以,多給女孩一些擁抱更能讓她感受到快樂。

        與語言相比,擁抱常常能更好地傳達父母對女兒的疼愛之情,一個能夠經常得到擁抱的女孩,總是顯得比其他女孩更加聰明、活潑,這是由于身體的刺激激活了女孩子大腦的思維細胞和體內的基因鏈,讓她的每一種生命功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所以,身為家長,請多給你的女兒一些擁抱,但同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在孩子降生的頭兩年,是否每天與嬰兒進行身體接觸,關系到此后父母能否與子女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大人溫暖的懷抱中,女嬰能感受到溫馨與舒適,她可以將自己的能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調整自己的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使其正常運作,這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小時候經常受到擁抱的孩子通常會比其他的孩子更健康。

        第二,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擁抱也是不可缺少的。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擁抱對于父母來說變得有些困難,因為父母總要顯示自己的權威,很多父母認為擁抱會讓自己喪失威嚴,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長大一點的女孩子同樣希望得到父母的擁抱。擁抱有助于父母與孩子順暢地溝通,有時候,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個深情的擁抱。這樣深情的擁抱應該每天都要有。

        第三,大一點的女孩子不僅需要母親的擁抱,也需要父親的擁抱。當女孩到了青春期,第一次經歷生理周期很可能會讓她驚慌失措,甚至產生一種羞恥感,這時媽媽的擁抱對女孩來說是最有效的安慰劑。女孩能從溫暖的懷抱中找到勇氣,擺脫惶恐與不安,此時的安定更可以讓她有勇氣戰(zhàn)勝日后自己的壞情緒。

        當然,處于這一時期的女孩也需要父親的擁抱。當女兒長大之后,很多父親都會感到無所適從,女兒生理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父親們不愿意與女兒發(fā)生過多的身體接觸,這樣一來,幼年時期建立的父女關系,在這時候開始逐漸淡化。然而,對于不斷成長的女兒來說,她并不知道父親是因為自己長大了才會出現(xiàn)這種變化,她反而會覺得父親不再愿意關注自己了。

        醫(yī)學專家曾經指出,這時候是女孩的一個危險時期,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她們經常為了維護人際關系而委曲求全,甚至違背自己的本性,使自己變得面目全非。如果她們所尊敬的父親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那么,她們就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進而也會對自己感到失望。所以,這時父親更應該給自己的女兒以擁抱,并告訴她:你現(xiàn)在已經長大了,我為你感到驕傲。

        第四,把擁抱延伸開去。實際上,還有其他許多親密的動作都具有擁抱的意義,只要父母多加留心,對女兒充滿愛心,就可以讓女兒感受到自己的愛。比如,對女兒說一些甜蜜的話語,多多注視女兒的眼睛,傾聽她、欣賞她,讓她分享你內心的情感。

        擁抱是父母將愛傳遞給女兒的最好的禮物,它還是一種溝通方式,可以保證兩代人的感情得以順暢地溝通,因此身為父母,千萬不要忽略了擁抱這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當孩子難過時給她擁抱,當孩子沮喪時給她擁抱,當孩子高興時給她擁抱,這樣才會讓孩子建立自信,體會溫情。

        女孩天生比男孩缺乏主見

        甜甜今年快5歲了,在父母的眼里,她是個非常聽話的乖乖女;在老師看來,她是個上課專心聽講、下課文靜懂事的好學生。然而,有一點卻讓父母感到不知所措,每當甜甜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她總是服從別人的領導,按別人的意愿做事,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甜甜也同樣缺乏主見,常常在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上猶豫不決;在學校里,當學習了一種解題方法時,她就只會按部就班,不去嘗試別的方法,就算有同學告訴她,她也會以老師的為準。面對甜甜的這種表現(xiàn),父母們非常擔心。

        當然,聽話、乖巧的女孩的確可以省掉父母的許多擔心,也不會和其他小朋友鬧矛盾??墒牵绻粋€女孩順從過度,什么事情都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是模仿別人的話,對于女孩個性的健康發(fā)展來說,這是很不利的。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女孩總是缺乏主見的原因。

        首先,可以說這是女孩天性使然,這是女孩與男孩不同的生理特點,女孩把感情和人際關系看得更重,也更安靜一些。女孩從小就已經懂得察言觀色,為了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討好父母,獲得家長的贊揚,有些女孩表現(xiàn)得很乖,很聽大人的話,認為這樣就能讓父母喜歡自己。于是,女孩們便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很容易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其次,在女孩心目中,家長、教師本來就是權威,再加上有些家長習慣于把一切都為女兒設想好,這樣就很容易使女孩唯命是從,不敢做與家長或教師的意愿相違背的事情。

        最后,有些家長由于工作太忙,疏于和女孩的溝通,不能理解女孩,往往讓女孩產生畏懼心理,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主見對女孩來說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但如果女孩沒有主見,通常會形成一種優(yōu)柔寡斷、易受暗示的不健全性格。如果這種性格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就可能影響女孩的健康成長。所以,家長必須要注重培養(yǎng)女孩的主見,讓她們今后可以獨立解決問題。那么,家長應該發(fā)如何培養(yǎng)女孩的主見呢?

        方法一:某些生活上的事情給女孩自己做主的機會,比如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來家里做客、買什么樣的衣服、選擇什么玩具等。另外,在一些稍微大的事情上,比如她的房間如何布置,可以和女孩一起策劃,讓女孩多提自己的意見,如果合理可行,要盡量采納。

        方法二:教女孩學會說“不”。要讓自己的女孩有主見,一定要破除女孩對權威的迷信。家長可以和女孩一起玩“說不”的游戲,家長故意出錯,讓女孩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比如,家長說:“桌子、椅子、床頭柜、毛巾被都屬于家具,都可以用?!迸⒄f:“不對,毛巾雖然可以用,但并不是家具?!边@樣家長就可以告訴女孩,不管是誰,大人還是其他孩子,都有出錯的時候。如果女孩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輕易對別人盲從和效仿了。

        方法三:注重培養(yǎng)女孩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估計。它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女孩總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對自己總有一種很膚淺、不穩(wěn)定的認識,總是受到別人對自己評價的影響。

        所以,做父母的要對女孩各方面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的評價,千萬不要以懷疑或否定的態(tài)度和女孩說話,如“你看珍珍比你做得強多了”“你看這件衣服穿在玲玲身上多好看”等。這種話很容易讓女孩對自己產生懷疑并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她要一味地向別人看齊,使她的從眾心理加劇。

        父母要不斷豐富女孩的知識,提高她各方面的能力;想方設法讓女孩有機會充分表現(xiàn)自己;她自己的事情讓她自己去做,對她做的事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強化她對自己的認識,使她相信自己的力量。

        女孩如果有了自信心,就會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會輕易地順從別人。身為父母,多多關注女孩從眾心理的各種消極表現(xiàn),將其不斷向積極方面引導,這對女孩良好個性和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視同仁”的教育不可取

        不管是教育男孩還是女孩,家長都希望他們會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勤勞的人。同時,我們還希望女孩溫柔可人,希望男孩堅強勇敢。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意培養(yǎng)這些品質,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后很可能無法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角色。例如,如果男孩在小時候沒有經過鍛煉,結婚之后就會連那些最起碼的家務都不會做,無法承擔家庭賦予他的責任。同樣,如果女孩過于獨立自主,缺少溫和、耐心和寬容,日后就無法好好地照料家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規(guī)劃,讓他們擁有幸福的一生。

        著名思想家盧梭說過:既不能說一種性別與另一種性別完全不同,又不能說兩種性別完全一樣,也不能說某種品質完全為某種性別所特有。男性和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這些品質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培養(yǎng)男孩和女孩時的目標、方法和途徑方面,也要有所區(qū)別。

        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的發(fā)育很早就表現(xiàn)出了差異。男孩一天所消耗的能量略比女孩高,他們的體能也不一樣,男孩通常會跑得比較快,也有很好的臂力。而女孩則有比較好的平衡感。男孩喜歡的游戲通常比女孩更緊張刺激,他們喜歡打打鬧鬧的游戲,女孩則喜歡玩那些有關生活的較為平靜的游戲,比如“過家家”等。

        如果問一個女孩的理想是什么,女孩的回答一般都是醫(yī)生、老師、芭蕾舞演員等,而男孩的一般都會說想成為宇航員、飛行員、科學家、警察等。孩子所向往的職業(yè)與他們的性別關系密切。

        在成人眼中,女孩更依賴成年人,而男孩則具有很大的攻擊性和獨立性。

        男孩與女孩這些與生俱來的差異,使家長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促進不同孩子的心理發(fā)展?雖然孩子將來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先天的因素,但是教育所發(fā)揮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不少家長都認為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是一樣的,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當男孩遇到煩心的事情時,父母要和孩子多多進行交流,而女孩不開心時,則需要父母給孩子更多的安慰。在家庭中,女孩總是會比男孩得到更多的溫暖、關懷和鼓勵,受到家長更多的表揚,而男孩則會受到更多的懲罰。由此可見,在對待男孩與女孩的教育問題上,“一視同仁”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家長需要根據他們的性別特點,尋找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具體有以下幾種。

        1.父母分別做男孩、女孩的偶像

        一般來說,母親對女孩性格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而父親則會對男孩性格的形成產生重大的影響。

        有的媽媽喜歡亂發(fā)脾氣,總是無法克制心中的怒火,動不動就對家人大喊大叫,給家庭帶來一種不和諧的因素。而有的媽媽則非常親熱,對丈夫很尊重,對孩子體貼入微,讓家庭充滿了祥和的氛圍。在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女孩肯定也是不同的,由第一個媽媽教育出來的女兒將來肯定無法把家庭照顧得細致周到,而第二個媽媽教育出來的女兒日后一定會成為一個好媽媽,她會給家庭帶來一種寬大友愛的氣氛。

        同樣的道理,如果作為父親總是逃避對家庭的責任,粗暴且冷漠地對待家人,男孩在這樣的父親影響下,長大之后也會具有這些特點,無法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如果父親在家中的角色扮演得很好,主動承擔家庭中的責任,在這樣的父親的影響下,男孩在將來必定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當然,母親對兒子的影響,父親對女兒的影響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它們同樣重要。母親那種鮮明的女性氣質同樣有助于男性氣質的培養(yǎng),父親的那種男性氣質則會對女兒女性氣質的培養(yǎng)有所幫助。所以,父母雙親對子女的影響都是不可缺少的。

        2.分配給男孩女孩不同的家務勞動

        父母在給孩子安排家務勞動的時候,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性別差異,對于男孩來說,可以讓他們干一點力氣活,女孩則可以幫媽媽擇擇菜、洗洗碗、擺擺餐具等。

        媽媽可以讓女兒和自己一起來做飯,還可以教她學一點針線活,教她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并盡量地把美融入到家庭生活中來。在和與女孩一同勞動的過程中,媽媽要讓女孩懂得愛護小動物和植物,讓女兒學會用溫和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而對男孩來說,家長可以讓他做一些如到沒開燈的房間幫自己拿東西、讓他幫媽媽提東西、幫爸爸修理椅子等這樣的活動。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家長要知道他是未來的男子漢,日后會成為家庭的支柱,因此不能嬌慣他,要給他展示意志和勇氣的機會。

        根據女孩的特點因材施教

        我們都知道,嬰兒的性別取決于母親的X染色體是同父親的X染色體還是Y染色體的相遇。這兩種小小染色體的結合將決定這個孩子是女孩還是男孩。

        在母親懷孕的前6周,幾乎無法看出女性胚胎與男性胚胎的區(qū)別。胎兒的性器官在懷孕的第7周開始發(fā)育。由于性器官的發(fā)育不同,所以嬰兒出生時的性別就很容易分辨了。那么,除了這一點外,男孩和女孩的區(qū)別還有其他的嗎?

        根據兒童專家的觀點:“一直到3歲之前,女孩和男孩之間都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他們的身長和體重的成長曲線幾乎相同。3歲之后,同齡的男孩比女孩一般會高1~2厘米。體重也會比女孩重600~700克。”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差別,是因為男孩體內分泌的睪丸素加速了男孩身體發(fā)育的速度。同樣也是由于這種激素的存在,男孩和女孩的行為也表現(xiàn)出差異性。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男孩比女孩更需釋放自己的能量。

        根據最新的醫(yī)學成像技術,男人和女人(嬰兒也不例外)使用大腦的方法是不同的,大腦活動的優(yōu)勢區(qū)域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如果說女孩在語言方面更強的話,男孩的空間識別能力可能會優(yōu)于女孩。

        這是什么原因呢?有專家認為可以從激素分泌方面來尋求答案。因為對胎兒性器官發(fā)育發(fā)揮作用的激素,同時也會影響到大腦的發(fā)育。它往往會激活某些神經元的連接,同時使得其他神經元的連接受到抑制。簡而言之,男孩和女孩的大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既然一個嬰兒是男是女是由染色體的不同而決定的,那我們?yōu)槭裁催€會提出“怎么成為女孩或者男孩”的疑問呢?其原因在于染色體只能決定嬰兒的生理性別,而在后天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孩子更具有男孩特征還是女孩特征,則更多地是由父母的撫養(yǎng)與教育方式來決定的。

        其實,這一點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為科學家所認識了。1957年,3位美國科學家跟蹤了105個嬰兒的成長。這些嬰兒出生后,人們不能根據外部的生殖器官來對他們的性別做出判斷(由于染色體或激素分泌異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結果如何呢?這些嬰兒完全是根據父母的培養(yǎng)方式來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的。

        我們在生活中??梢钥吹?,如果用培養(yǎng)女孩的方式來培養(yǎng)一個男孩,那他長大后的言談舉止就會有女性化的趨勢。同樣的道理,如果把一個女孩當成男孩來教育,那么她的行為也會變得像個男孩。這表明,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盡管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大力倡導男女平等,然而,用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來培養(yǎng)不同性別的孩子是根本行不通的。父母對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傳遞給孩子的信息以及對他們的期望,要視孩子性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養(yǎng)育孩子時,不同性別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對于女孩,父母該如何養(yǎng)育呢?

        1.女孩要富養(yǎng)

        俗話說“男孩窮養(yǎng),女孩富養(yǎng)”。對女孩就要優(yōu)待一些,也就是“嬌養(yǎng)”一些,但絕不能“嬌生慣養(yǎng)”。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吃、穿、用都要講究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全,使她對這些東西不會要求更多,因為這些她全都擁有了,所以不會看到其他孩子的東西而總是想要。事實表明,女孩長大之后,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與人友善、胸懷大度、個性獨立、淡泊名利、藐視“權貴”等這些品質,都離不開幼兒時期的“嬌養(yǎng)”。

        2.多和女孩進行語言交流

        女孩天生就是語言家,生來就具備語言天賦,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很好的傾聽者和交流者。女孩開口說話比男孩要早,而且很早就能說出比較復雜的句子。到兩歲的時候,一般女孩可以運用比男孩多一倍的詞語。所以,在嬰兒時期,父母就要有意和女孩進行語言交流,以此來訓練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

        3.多一些鼓勵

        男孩子一般都喜歡打打鬧鬧、探索新奇,女孩子則不同,她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他人的身上,所以女孩子的心思相對來說更為細膩。她對父母的看法會很在意,同時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所以在這方面父母要多給予鼓勵與保護。

        4.多一些運動

        女孩的身體健康同樣也是很重要的,看似粗魯、大強度的游戲對于女孩子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強健體魄的好方法,因此,不要過分地保護她們。攀爬、跑跳都是提高協(xié)調能力不錯的選擇。當然,在游戲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女孩想從五層臺階“飛”下去,要堅決告訴她“不行”,可以這樣對她說:“五層看起來太高了,我們先從兩個臺階開始,你是最棒的,一定能行!”,這樣就可以讓她感覺到你對她的能力是充滿信心的。

        嬌養(yǎng)女孩,但不等于嬌生慣養(yǎng)

        嬌養(yǎng)與嬌生慣養(yǎng)這兩種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嬌著養(yǎng)是給女孩的真正而理智的愛。而嬌生慣養(yǎng)則是一種溺愛,對女孩來說無異于一種“毒品”,盡管看起來十分香甜,但實質上卻像毒品一樣,對女孩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女兒嬌著養(yǎng)。有的父母可以很好地運用這種方式,可以做到嬌養(yǎng)有度,對女孩的不合理的要求敢于說“不”。然而,有的父母卻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嬌養(yǎng)就是要嬌生慣養(yǎng),無論什么事情都要順著女孩,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想法,對女孩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害的。父母對女孩嬌生慣養(yǎng)通??梢詮囊韵聝蓚€方面表現(xiàn)出來。一種是視女孩為掌上明珠,處處姑息遷就,盡最大可能地滿足女孩的愿望和要求,對她百依百順。在有的父母看來,只要無限地滿足女孩的物質需要,就是給予女孩無限的愛,而實際上,這種愛是不理智的。另一種是不讓女孩接觸她力所能及的事,不注重培養(yǎng)女孩的獨立性,無論什么事情都為女孩打算好,不讓她承擔任何家務勞動,父母為她包辦一切。這種做法無形中使女孩喪失了能力發(fā)展的機會,降低了她的獨立性與自信心,限制女孩的自我發(fā)展。

        嬌生慣養(yǎng)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女孩的心理在日后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育。女孩由于受到父母的溺愛,慢慢就會養(yǎng)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定式,進而變得“刁蠻”、“任性”、“拔尖強上”,并形成偏執(zhí)的人格,不能克制自己,也無法尊重他人。此外,父母對女孩的嬌生慣養(yǎng),還會使她失去親力親為的機會,這樣女孩難免會變得懦弱、膽小、嬌氣,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家長們動不動就說,身為父親和母親,一切都以孩子為出發(fā)點,一切都是為孩子著想,可以為他犧牲一切,甚至可以將自己的幸福置之度外。這實際上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嬌生慣養(yǎng)是父母為女孩種下的一粒有毒的種子?!?/p>

        嬌生慣養(yǎng)的女孩,在面對失敗、挫折、意外打擊時的心理承受力一般都很差。從表面上看,這種女孩個性張揚,其實她們的內心非常脆弱,不堪一擊,表面上是一只完好無缺的蛋殼,但稍微一捏就會變成碎片,這在心理學上,正是所謂的“蛋殼效應”。一旦沒有了父母的保護,這種女孩就很難適應艱難的環(huán)境,受到一點挫折就會承受不了。

        嬌生慣養(yǎng)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吞噬著女孩的意志力、抗挫折力、勤勞節(jié)儉和溫厚孝順的美德、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獨立自理的能力,對女孩的成長構成嚴重的影響。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曾經說過:“父母僅僅簡單地給孩子愛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愛他們?!彼?,父母一定要學會科學地養(yǎng)育女孩,做到愛之深而不溺,愛之熱烈而理智。具體來說,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1. 對女孩尊重有度

        在處理與女孩的關系時,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要成為女孩的知心朋友,也要成為一名嚴格的長者,只有合理拿捏其中的分寸,才能教育好女孩。

        彤彤的爸爸擁有很新的教育觀念,他和女兒如同朋友一樣親密無間。他的做法是讓女兒直接稱呼自己的名字,許多事情都要詢問彤彤的意見,而且還盡量采納她的意見。他始終覺得,只有這樣做才能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尊重。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才幾歲的彤彤因此變得格外任性,一切唯我獨尊。

        當彤彤的爸爸對此有所認識的時候,父女之間的沖突已經達到了無法化解的程度。有一次,兩人之間的沖突又爆發(fā)了,最后爸爸實在忍無可忍,抓住彤彤出手打了她。彤彤立刻哇哇大哭起來,因為她搞不明白,為何平日里與自己親如朋友的爸爸,突然變得如此兇狠,竟然會動手打自己,她感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傷害。

        這是一個過猶不及的典型例子。父母過于尊重女孩,就會演變?yōu)闆]有原則的妥協(xié);如果尊重不足,就會隨時產生沖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適度的尊重呢?父母要取得女孩的信任,這樣她才會向你敞開心扉,同時又遵從你的一些決定。家長制的權威是要不得的,你可以用委婉而溫和的態(tài)度向女孩提建議:“如果我是你,我就會……”女孩聽到這樣的話就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比較容易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見。

        2. 學會對女孩的要求說“不”

        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女孩提出的要求非常過分,父母一定要堅決抵制。父母的拒絕會讓女孩體會到規(guī)矩的威力。否則,如果父母滿足女孩提出的一切要求,她的欲望就會無休無止。

        小紅生性活潑可愛,但就是有點貪心不足。父母一旦答應她一件事,她就馬上變本加厲。有一次,她要買書,爸爸就滿足了她的要求??烧l知她拿上手里的這本,又看上了另一本,爸爸不想讓她不高興,便又給她買了。當他們出門的時候,小紅仍舊悶悶不樂。爸爸問她原因,她說:“爸爸不好,才給我買兩本書!”類似的情況經常會發(fā)生,慈愛的爸爸經不起小紅眼淚的攻勢,大部分情況都會選擇妥協(xié)。結果,爸爸越妥協(xié),小紅就越得寸進尺,以至于后來,小紅幾乎總是淚眼汪汪的,因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爸爸無法做到的。

        在《愛彌兒》一書中,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對為人父母者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你知道怎樣做會使你的孩子感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欲望將會變本加厲、無法遏制。結果,終究會有一天,你會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迫不得已而拒絕他。突然遭到拒絕,他的痛苦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要強烈。”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對女孩百依百順,要學會對她的要求說“不”,這樣,女孩以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就會慎重很多。而且,父母有限度地滿足女孩的要求也可以模仿社會和周圍環(huán)境的一種基本態(tài)度,女孩在父母這里學會適度地提自己的要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長大后就可以更容易地與他人交往。

        3.“淡化”父母的愛

        隨著女孩不斷長大,父母要懂得逐漸“淡化”自己的愛,逐漸拆除擋在女孩身邊的“保護墻”。要讓女孩在生活中學會獨立自主,并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錘煉成長,培養(yǎng)她堅毅的品格。

        多關注女孩的心靈成長

        當今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女孩也同樣也肩負著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殷切期望,家長往往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女孩的成績上,認為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從而對女孩的心理健康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同樣,經過多年的工作與調查,心理專家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只對女孩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給予關心,很少重視女孩是否過得快樂,忽視了女孩的心理健康。女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女孩才能擁有自強、自立、自尊等品質,心理素質才會提高,才能面對生活各個方面的壓力,才能茁壯成長。

        然而,對于女孩的心理健康,父母給予了多少關注?又有多少了解呢?

        女孩的身心健康比知識更重要,父母應該在女孩的心理健康上多多給予關注。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需求,而且還有情感方面的需求,但父母們很容易忽視這種需求。因此,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認識,給女孩的心理健康更多的關注,讓女孩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心理健康的女孩會擁有良好的情緒、健全的個性、較強的適應能力與融洽的人際關系。這對女孩的成長以及未來發(fā)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女孩的心理沒有得到健康的發(fā)展,而父母又忽視了這一點,就很容易造成女孩的人格缺陷以及行為障礙。

        父母要關注女孩心理健康,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1.先做朋友后做父母,多和女孩交流

        父母應該走進女孩的內心,更多地了解女孩。但是,事實證明父母想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不少父母都有家長的架子,把女孩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并沒有意識到女孩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這樣的父母要想走進女孩的內心是很難的。

        因此,父母應該給女孩營造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主動和女孩進行交流,努力成為她的好朋友,要尊重女孩,多和女孩說說心里話。這樣,父母才能得到女孩的理解與信任,并為女孩所接受,才能成為女孩真正的知心朋友,才會和女孩保持一種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

        2.多關注女孩的心理需求

        一位失敗的爸爸曾這樣教育女兒:

        兩個人逛完超市,爸爸拎著滿滿一袋的兒童食品帶著5歲的女兒回家。在路上,女兒手里拿著一瓶飲料,由于瓶子蓋沒有擰緊,女兒稍微傾斜了一點,飲料灑了出來。爸爸厲聲呵斥道:“你怎么這么笨啊,飲料都拿不住。這么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還能指望你有什么出息!”或許這樣的場景太多了,小女孩對爸爸的批評毫不理會,繼續(xù)和爸爸一起往前走。

        突然,女兒停了下來,蹲在地上注視起幾只螞蟻在搬一只大蟲子來,她充滿好奇,想看看螞蟻要把蟲子搬到哪里去。爸爸一扭頭看不到女兒了,一轉身看到她正蹲在地上,爸爸的怒氣又來了:“你不能快點走嗎,還想不想回家???”迫于無奈,女兒只好站起身告別了螞蟻,隨爸爸回家去了。她心里也許此刻仍然想著小螞蟻,一步三回頭,不時地望著剛才的地方。

        盡管這位爸爸很關心女兒,給她買各種營養(yǎng)品,但是卻對女兒的心理需求絲毫不懂。女兒心里的所思所想,身為爸爸的未必知道。

        作為父母,應該多關心女孩的心理需要,平時多和女孩進行平等的交流,不要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女孩。關注女孩的心理需求,父母應該多在女孩身上下工夫,要多從女孩的角度出發(fā),留心體察女孩的心理需求,保證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長。

        3.抽點時間多陪陪女孩

        盡管父母在生活上總是對女孩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可以真正陪伴女孩成長的父母卻并不多見。女孩比較重感情,小的時候就非常依戀父母特別是媽媽,這種依戀是任何人都難以取代的。但實際上,父母也時常面臨來自家庭和工作的巨大壓力,這種情況使父母在家陪伴女孩的時間越來越少,而這往往正是女孩真正所需要的愛。

        在女孩看來,每天都能和父母在一起才是快樂的。如果父母由于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對女孩的陪伴,這會對女孩幼小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傷害。因此,無論工作有多忙,父母都要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女孩,這才是給女孩最好的愛。

        4.關心女孩一點一滴的進步

        女孩最依賴的人就是父母,她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也希望聽到父母的贊美之詞。為此,父母應該看到女孩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并且由衷地贊美她,鼓勵她繼續(xù)努力。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女孩的成長將會大打折扣。

        女孩就算取得了一點兒進步,她都希望父母可以和她一同分享這份喜悅。如果父母對此表現(xiàn)得過于冷淡,就會使女孩產生一種失落感,也會使她的安全感降低,這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長。父母要關注女孩的點滴進步,不要吝嗇贊美之詞,要多給女孩鼓勵,這才是父母應該采取的正確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關注女孩的心理健康,不能停留在傳統(tǒng)的角色里裹足不前,而要學會與時俱進?,F(xiàn)代網絡日趨發(fā)達,家長完全可以用騰訊QQ、博客、網上日志等方式多和女孩進行交流,還可以和女孩一起看一些新書、新電影,這樣對于縮小家長和女孩的距離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還可以實現(xiàn)零距離的交流,對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長更加有利。

        讓女孩懂得珍愛自己

        在女孩成長的過程中,她能夠快快樂樂、合群好學、不怕挫敗,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zhàn)和愿意承擔責任是每個父母最想看到的。但是,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這樣的女孩呢?其關鍵就在于讓女孩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念,要讓她懂得珍愛自己。

        維持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的基本原動力,是他的“自我價值”。所謂的“自我價值”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自信、自尊和自愛。一個有“自我價值”觀念的人,會懂得珍愛自己,會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是不存在“自我價值”的,這是成長過程中,通過每一件事的積累而得到的總的結果。她的人生有多少成功、快樂、滿足和幸福將取決于她是否足夠地自信、自愛與自尊。

        如果想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魅力,女孩一定要有起碼的自愛。珍愛自己的一切,包括優(yōu)點、缺點、夢想和自己身上的一切……就算認為自己不漂亮,不聰明,也仍然要懂得珍愛自己。女孩只有學會珍愛自己,其心靈才能觸碰到世界真實而深刻的一面。

        從很大程度上講,女孩珍愛自己的能力都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對于父母來說,教會女孩自愛,是給女孩最好的禮物。這份禮物能給她帶來成長的動力和勇氣:愛自己,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坦誠地與自己進行溝通,正確地認識自己,既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能明白是什么讓自己感到幸福和滿足的。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女孩擁有珍愛自己的能力呢?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幫助女孩正確認識自己

        父母要讓女孩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她明白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不能由于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自卑感,更不能因此自暴自棄。比如,兒童節(jié)學校要表演節(jié)目,她并沒有被老師選中,這時,父母就要告訴孩子:“這并不能說明什么,更不代表你是個笨孩子,回到家里你可以演給爸爸媽媽看?!绷硗猓改冈诩抑袑ε⒌钠缓湍鐞垡僖恍?,多給女孩一些客觀合理的評價,這樣可以讓女孩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自尊、自愛,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

        2. 尊重女孩的天性

        培養(yǎng)女孩珍愛自己的能力,就要讓她感到自己有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父母要尊重女孩的天性,接納最真實的她,要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價值的、得到認可的獨立個體。

        3. 給女孩設定一些可行的目標并不斷鼓勵她

        父母要根據女孩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給她設定一些切實可行的目標,并且不斷地鼓勵她。在她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贊揚,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鼓勵,分擔她的各種感受(不論悲或喜、苦或樂),當她達到目標的時候,更要充分地分享她成功的喜悅。這樣,女孩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并學會珍惜自己的成績。這樣下去,便能使女孩具有珍愛自己的能力。

        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在讀書、做家庭作業(yè)上運用,而且還可以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加以應用。例如,策劃一次旅行、安排一次宴會、參加學?;蚱渌麢C構舉行的一些比賽等,都可以成為培養(yǎng)女孩珍愛自己能力的好機會。

        4. 在客人面前正式地介紹女孩

        生活中,有客人第一次來到家里,父母只會把家里的成年人介紹給客人,而另外的正式成員——孩子,卻有意無意地被疏忽了。有時候孩子就在面前,父母也仿佛對她視而不見。有的父母即使向別人介紹女孩,也只是順口說一句“這是我的女兒”,好像女孩沒有屬于自己的姓名一樣。更有甚者,當有客人造訪時,讓女孩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反復叮囑不要出來。有的父母干脆讓女孩到外面玩耍,免得給自己添麻煩。

        家里招待客人,這本來是培養(yǎng)女孩人際來往能力的一個絕佳機會。但是,很多父母對此卻不以為然,以至錯過了教導女孩的機遇。在女孩看來,父母不向客人正式介紹自己,是因為自己無足輕重,因此并不把自己作為招待客人的主人來看待;家長只顧和客人交談而對女孩有所忽略,這時女孩就會耐不住寂寞,就會想方設法地通過胡鬧撒嬌來引起家長和客人的注意。如果家長不給女孩應有的重視和尊敬,那么她做到自尊、自重、自愛就很困難。以后當有客人來到家里時,她不是怯懦地躲躲閃閃,上不了“臺面兒”,就是跟家長胡鬧、撒嬌,隨心所欲,不能學會與人進行正常的交往。

        家庭是女孩步入社會之前的“演習場”。父母應該具有強烈的教導意識,留心發(fā)現(xiàn)有益的教導機遇,對女孩實施相應的教導。所以,當有客人到家里來的時候,父母不要忘記正式地、鄭重地把女兒介紹給客人。

        5. 不要用專制的態(tài)度對待女孩

        父母用專制的態(tài)度對待女孩,經常對女孩的行為挑三揀四,不當?shù)剡\用獎勵或懲罰來教育女孩,對女孩不信任、不尊重,這些做法都不能培養(yǎng)她珍愛自己的意識。面對專制的父母,具有較強個性的女孩會與之對抗,無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生性懦弱的女孩會認為父母的話總是正確的,因此經常自責,形成自卑心理;或者為了不引起沖突或受到責備,任何事情都以父母的意愿來進行,沒有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長此以往,便泯滅了個性,對女孩成長十分有害。只有在和諧而民主的家庭氛圍里,能培養(yǎng)出女孩珍愛自己的能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