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水果蔬菜分得清

        水果蔬菜分得清

        時間:2023-02-19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材中巧妙地滲透了日常生活中幼兒比較關(guān)注的科學現(xiàn)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幼兒可養(yǎng)成良好的探索習慣,在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科學探索習慣,并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引導幼兒說說手的作用。

        科學概述

        一、幼兒科學領(lǐng)域教育的價值與編寫理念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本課程科學領(lǐng)域?qū)W習以幼兒為學習主體,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能力與探索精神。教材中巧妙地滲透了日常生活中幼兒比較關(guān)注的科學現(xiàn)象,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幼兒可養(yǎng)成良好的探索習慣,在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幫助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科學探索習慣,并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二、幼兒科學領(lǐng)域教育的目標

        (一)科學領(lǐng)域教育總目標

        1.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

        (二)小班科學領(lǐng)域教育目標

        1.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xiàn)象感興趣。

        2.經(jīng)常問各種問題,或好奇地擺弄物品。

        3.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明顯特征。

        4.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guān)注動作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5.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并發(fā)現(xiàn)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6.能感知和發(fā)現(xiàn)物體和材料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7.能感知和體驗天氣對自己生活及活動的影響。

        8.初步了解和體會動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

        可愛的小兔

        活動目標

        1.認識兔子,了解兔子的基本特點和一些生活習性。

        2.培養(yǎng)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兔子,不同的兔子圖片。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頁。

        活動過程

        ◎聽故事:《小兔子乖乖》(見活動資源)。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小兔子乖乖》。

        提問:兔媽媽的三個孩子分別叫什么名字?(紅眼睛、長耳朵、短尾巴)

        兔媽媽兩次出門分別帶回了什么食物?(蘿卜和青菜)

        大灰狼的陰謀得逞了嗎?(沒有)

        小兔子們是怎樣辨別大灰狼和媽媽的?(聲音不對)

        小兔子們是怎么對付大灰狼的?(用門擠斷了大灰狼的尾巴)

        ◎討論:小兔子。

        1.提問:誰能說說兔子的特點?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和自身經(jīng)驗討論兔子的特點。

        2.教師拿出實物兔子,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和給兔子喂食等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的外形和行為特點。

        3.教師小結(jié):兔子有兩只長長的耳朵、紅眼睛、短尾巴、三瓣嘴,走路蹦蹦跳跳的,喜歡吃蘿卜和青菜。

        4.教師帶領(lǐng)幼兒學習兒歌《小白兔》。

        5.教師展示不同的兔子圖片,拓展幼兒對兔子的認識,激起幼兒對兔子的喜愛。

        6.提問:為什么兔子要一蹦一跳地走路呢?通過提問引起幼兒思考,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或發(fā)揮想象力,猜測問題的答案。

        7.教師引導幼兒蹲下身,模仿兔子走路的方式,并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8.教師小結(jié):兔子前腿短后腿長,只有蹦蹦跳跳才能走得快。

        ◎?qū)W唱歌曲:《小兔子乖乖》。

        活動資源

        故事

        小兔子乖乖

        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紅眼睛,一個叫長耳朵,一個叫短尾巴。

        有一天,兔媽媽對孩子們說:“媽媽到地里拔蘿卜,你們好好看家,把門關(guān)得緊緊的,誰來叫門都不開,等媽媽回來了才能開?!?/p>

        兔媽媽說完話,就拎起籃子到地里去了。小兔子記住了媽媽的話,把門關(guān)得緊緊的。

        一會兒,大灰狼來了,他想把小兔子當點心吃,可小兔子把門關(guān)著,他進不去。

        大灰狼坐在小兔家門口,瞇著眼睛,想壞主意,看見兔媽媽回來了,連忙跑到一棵樹背后躲起來。

        兔媽媽走到門口,推了推門,門關(guān)得緊緊的,就一邊敲門,一邊唱歌:“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毙⊥米右宦犑菋寢尩穆曇?,一起叫起來:“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他們搶著給媽媽開門,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拔了這么多胡蘿卜回來。兔媽媽親親紅眼睛,親親長耳朵,親親短尾巴,夸他們是好孩子。躲在大樹背后的大灰狼,把兔媽媽唱的歌學會了。

        第二天,兔媽媽又到菜地里去采青菜了,小兔子把門關(guān)得緊緊的。一會兒,大灰狼又來了,一邊敲門,一邊用那又粗又啞的聲音唱道:“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p>

        紅眼睛一聽,以為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短尾巴一聽,以為媽媽回來了:“快給媽媽開門!”長耳朵聽了聽,拉住紅眼睛和短尾巴:“不對,不對!這不是媽媽的聲音!”紅眼睛和短尾巴趴門縫邊一看,“不對,不對!不是媽媽,是大灰狼!”

        小兔子們一起說:“不開,不開,就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贝蠡依侵绷?“我是你們的媽媽,我是你們的媽媽!”小兔子們說:“我們不信!請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一瞧?!薄昂眠郑野盐舶蜕爝M來,讓你們瞧瞧?!贝蠡依前盐舶蛷拈T縫里伸進了屋。嘿,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一、二、三,嘭——小兔子們一使勁,把門狠狠地擠緊了,大灰狼用力一拔,尾巴斷了。大灰狼痛得哇哇直叫:“哎喲,哎喲,痛死我了……”大灰狼夾著尾巴逃走了。

        這時候,兔媽媽回來了,放下籃子,一邊敲門,一邊唱歌:“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毙⊥米勇牭搅藡寢尩穆曇簦泵Π验T打開,還把剛才發(fā)生的故事講給了媽媽。兔媽媽高興地說:“我的寶寶真能干?!?/p>

        小雞和小鴨(故事)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與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習性。

        2.會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小雞與小鴨的不同,掌握名稱:爪子、腳蹼。

        3.知道要關(guān)心、愛護小動物。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根據(jù)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2、3頁制作教學掛圖,小雞和小鴨的圖片,小雞和小鴨的聲音錄音,小雞和小鴨實物及它們的飼料。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2、3頁。

        活動過程

        ◎播放錄音,談話導入活動。

        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幾位小客人,猜猜看,它們會是誰呢?

        1.教師播放錄音,從聲音上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提問:這是什么聲音?你們能學一學嗎?

        ◎猜故事,聽故事,學知識。

        1.教師展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和猜測。

        提問:圖上有幾只小動物?它們分別是誰?仔細看一看,跟在狗媽媽、雞媽媽、鴨媽媽身邊的分別是它們的孩子嗎?猜一猜,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小雞和小鴨》。

        3.提問:雞媽媽和鴨媽媽都找對自己的孩子了嗎?是誰發(fā)現(xiàn)它們領(lǐng)錯孩子的?又是誰把這件事情告訴雞媽媽和鴨媽媽的?狗寶寶說了小雞和小鴨的哪些特征?雞寶寶和鴨寶寶的嘴巴與小腳丫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4.教師嘗試請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簡單復述故事,主要講明小雞和小鴨的特點。

        ◎出示小雞和小鴨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小雞和小鴨的特征。

        1.教師出示小雞的圖片,請個別幼兒說說發(fā)現(xiàn)了小雞的哪些特征。(頭上有兩只小眼睛、尖尖的嘴巴、毛茸茸的身體,有兩只腳、腳趾尖尖的或說腳上有尖尖的爪子)并且請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其特征(例如:嘴巴是尖尖的,就用手做一個尖尖的嘴巴形狀)。

        2.你們知道小雞是怎么走路的嗎?請個別幼兒來模仿,教師帶著幼兒學小雞走路。

        3.提問:小雞喜歡吃什么?(小蟲、青草、米粒等)

        4.小雞是怎樣叫的?我們一起來學小雞叫吧!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雞的叫聲“嘰嘰”。

        5.教師出示小鴨的圖片,引導幼兒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點。提問:小鴨和小雞長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雞是尖嘴巴,小鴨是扁嘴巴;小雞腳上沒有蹼,小鴨腳上有蹼……)學學小鴨的叫聲“嘎嘎”。

        ◎了解小雞和小鴨的生活習性,能關(guān)心、愛護小動物。

        1.提問:你們知道小雞和小鴨有什么本領(lǐng)嗎?(小雞會捉蟲,小鴨會游泳)

        2.知道它們喜歡吃什么嗎?

        3.教師小結(jié):小時候的小雞和小鴨愛吃米、米糠、青菜,慢慢長大了,小雞特別愛吃米和蟲子,小鴨特別喜歡吃水草、小魚、小蝦。

        ◎展示小雞和小鴨實物。

        教師引導幼兒摸一摸小雞和小鴨,并給它們喂食,引導幼兒親身體驗。

        我有一雙小小手(兒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手,初步教會幼兒保護手的方法。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體驗用自己小手進行自我服務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根據(jù)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4頁制作教學掛圖,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4頁。

        活動過程

        ◎猜謎語引出課題《我有一雙小小手》。

        十個好朋友,你有我也有。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只會干活,不會開口。

        ◎看掛圖,認識自己的手。

        1.教師展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提問:小朋友的手是什么樣子的?哪兒是手心?哪兒是手背?哪兒是手指和手指甲?你有幾只手?每只手有幾個手指頭?

        2.教師:有這么多手指頭,我們該如何區(qū)分它們呢?不如我們一起來給手指起名字好嗎?(伸出大拇指)小朋友,你們看它是家里最大的,我們就叫它大拇指吧!(幼兒學說“大拇指”)(伸出示指)它在大拇指的旁邊,在點數(shù)和拿食物的時候經(jīng)常用到它,就叫它示指好不好?(伸出中指)它在中間,又是個子最高的,就叫它中指吧!(伸出小指)它最小,就叫它小指!(伸出無名指)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咱們一起動動腦筋(做思考狀),可名字都讓它們幾個占去了,沒有名字了。哎,小朋友,沒有就是無,那么我們就叫它無名指吧!

        3.教師伸出手指或出示圖片,讓全體幼兒或個別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手的作用。

        1.提問:我們的小手能做什么?引導幼兒說說手的作用。(拿東西吃,能收拾玩具,會畫畫,會寫字,會穿衣服……)

        2.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任意用手來完成一件事情,親自體驗手的作用,并說一說自己是如何用手完成的。

        ◎?qū)W習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

        ◎保護小手。

        1.提問:小手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了手會怎樣呢?如果我們不注意讓小手受傷了又會怎樣呢?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小手呢?

        2.教師小結(jié):我們不能玩刀子、剪子等危險的物品,要勤剪指甲保持衛(wèi)生,特別是冬天就要到了,天氣很寒冷干燥,要注意給我們的小手保暖,洗完手后要注意擦護手的用品,這樣皮膚就不會裂了。

        活動資源

        手指游戲

        小手兒

        一個手指點點點(伸出一個手指點幼兒)

        兩個手指敲敲敲(伸出兩個手指在幼兒身上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個手指在幼兒身上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撓(伸出四個手指在幼兒身上輕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兩只手對拍)

        五個兄弟爬上山(在幼兒身上做爬山狀)

        嘰里咕嚕滾下來(在幼兒身上從上往下挪)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觀察蝌蚪的成長過程。

        2.知道青蛙吃害蟲,會起到保護莊稼的作用。

        3.感知保護青蛙。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小蝌蚪成長變化圖(各過程獨立的圖片),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5頁。

        活動過程

        ◎以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1.教師:黑腦袋圓溜溜,一條尾巴拖后頭,東游游西游游,好像許多黑豆豆。你們猜猜這是哪種小動物?

        2.出示小蝌蚪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全身黑黑的、細長的尾巴等)。

        3.提問:小蝌蚪游呀游,它的媽媽在哪里呢?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播放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播放動畫片后,提問:小蝌蚪們最后找到媽媽了嗎?在尋找的過程中,小蝌蚪們分別把誰當成了它們的媽媽?

        2.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交流關(guān)于青蛙的知識,如青蛙的外形特點、食物、動作和叫聲、生活環(huán)境等。

        3.教師對幼兒討論進行補充和總結(jié)。

        ◎出示小蝌蚪的成長變化圖,引導幼兒觀察。

        導入語:青蛙和小蝌蚪的外形特點相差那么多,怎么會是小蝌蚪的媽媽呢?

        1.教師出示小蝌蚪成長變化圖,引導幼兒觀察。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里產(chǎn)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卵子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著。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后,小蝌蚪便從卵里鉆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像魚,并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消失。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消失。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只能干的小青蛙。

        2.教師小結(jié):青蛙媽媽先在池塘里產(chǎn)下卵,卵變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后腿,再長出前腿,隨后尾巴慢慢變短,變成了一只青蛙。

        3.游戲:排序。請幼兒根據(jù)小蝌蚪的成長過程給圖片進行排序,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4.教師帶領(lǐng)幼兒學習兒歌,并根據(jù)兒歌做動作。

        ◎知識小競賽。

        教師可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和相關(guān)資料設計各種小問題,讓幼兒分組參加游戲,以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每答對一題得十分,得分最高的組為優(yōu)勝者。

        青蛙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對嗎?(對)

        青蛙吃什么呢?(蝗蟲、蚯蚓、蜘蛛、蝸?!?

        為什么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nèi)祟愂怯幸娴?,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活動資源

        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柳樹長出了綠色的葉子。

        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慢慢地爬出來,伸了伸腿,“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碧綠的水草上,生下了許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吹著,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小鴨到池塘來游水。小鴨子們跟在媽媽后面,“嘎嘎嘎”叫著。小蝌蚪看見了,就想起了自己的媽媽。

        他們你問我,我問你:“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呢?”可是誰也不知道。

        他們一齊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您能告訴我們,她在哪里嗎?”

        鴨媽媽親切地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

        一條大金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金魚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大金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金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nèi)フ野?”

        “謝謝您!金魚媽媽!”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一只大螃蟹從對面游了過來。小蝌蚪看見螃蟹的肚皮是白的,就迎上去大聲叫:“媽媽!媽媽!”螃蟹擺著兩只大鉗子,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只有四條腿,你們看我有幾條腿呀?”

        小蝌蚪一數(shù),螃蟹有八條腿,就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呀,我們認錯了。”

        一只大烏龜在水里慢慢地游著,后面跟著一只小烏龜。小蝌蚪游到大烏龜跟前,仔細數(shù)著大烏龜?shù)耐?“一條,兩條,三條,四條。四條腿!四條腿!這回可找到媽媽啦!”小烏龜一聽,急忙爬到大烏龜?shù)谋成希褐^說:“你們認錯啦,她是我的媽媽?!?/p>

        大烏龜笑著說:“你們的媽媽穿著好看的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謝謝您,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面游過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只青蛙,坐在圓圓的荷葉上“呱呱呱”地唱歌。小蝌蚪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四條腿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白白的肚皮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

        青蛙沒等小蝌蚪說完,就“呱呱呱”大笑起來。她說:“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我已經(jīng)找了你們好久啦!”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為什么我們長得跟您不一樣呢?”青蛙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后腿來;再過幾天,又會長出兩條前腿。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就跟媽媽一樣了。那時候,你們就可以跳到岸上去捉蟲吃啦?!?/p>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里翻起跟頭來:“呵!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青蛙“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帶著小蝌蚪一塊兒游玩去了。后來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常常跳到岸上捉蟲吃,還快活地唱著:“呱呱呱,呱呱呱,我們長大啦!我們長大啦!我們會捉蟲,保護莊稼?!?/p>

        動物的本領(lǐng)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與交流活動,讓幼兒了解常見動物的一些本領(lǐng)。

        2.培養(yǎng)幼兒愛提問、樂于收集資料等主動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動物圖片。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6、7頁,課前收集各種動物的資料,了解動物的本領(lǐng)。

        活動過程

        ◎找動物,說動物。

        1.教師事先將各種動物的圖片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把它們找出來,看誰找到的圖片最多(圖片可以交叉重復)。

        2.請幼兒分別說一說自己手中都有哪些動物,如果有不認識的可與其他幼兒進行圖片交換;請幼兒任選手中的一張動物圖片,詳細介紹該動物的相關(guān)特點和生活習性等。如大象身體又高又壯,四條腿像粗壯的柱子,兩只大扇子一樣的耳朵,長長的鼻子和白色的尖尖的象牙,它的鼻子可以喝水、拔草吃,還可以搬運重物。

        3.教師可對幼兒的講解進行補充,豐富各種動物在幼兒心中的印象。

        ◎快樂故事會:《想飛的小象》(見活動資源)。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提問: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動物?它們都有什么本領(lǐng)?

        2.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手中的圖片進行分類,可設立不同的分類標準,如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飛的、土里鉆的;個頭非常大的、個頭小的;兇猛的、溫順的;生活在大海里的、生活在森林里的;等等。

        3.教師可對幼兒的分類進行糾正和補充。

        ◎游戲:動物運動會。

        1.教師給出運動項目,幼兒從手中選出一種動物報名參加該項目的比賽,并說明參加這個項目的原因。

        2.教師引導幼兒共同討論,預測參加該項目的動物中哪一種動物會取得勝利,并說一說理由。

        如賽跑項目:獵豹、老虎、馬、犀牛等;冠軍:獵豹;因為獵豹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3.教師對幼兒的討論結(jié)果進行糾正和補充。

        ◎動物的特殊本領(lǐng)。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小鹿歷險記》(見活動資源)。

        提問:小鹿碰見了誰撒腿就跑?在逃跑的時候,它分別向哪些動物求救了?這些動物都提供了哪些辦法?可這些辦法對小鹿有用嗎?最后小鹿是怎樣逃過大灰狼的抓捕的?

        2.教師初步介紹各種動物不同的自我保護方法,引起幼兒對各種動物外形和行為的興趣。

        ◎完成課本上的問題。

        活動資源

        故事

        想飛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剛剛生下來。第一天,他看見了許多小動物。第二天,他認識了許多花兒、草兒。第三天,媽媽帶他到河邊,他看見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說:“世界真大呀!”這時,一只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小象想:要是我也會飛,可以看更多的東西,多好呀!小象爬上樹去學飛,“哎喲”一聲,摔了一個大跟頭。蛇看見了說:“小象,我們有自己的本事。我不會飛,可是,我會在樹上睡覺?!豹{子說:“我也不會飛,可是,我能跳過寬寬的大河?!崩匣⒄f:“我不會飛,可是,我會游泳?!卑职謰寢寣π∠笳f:“我們大象力氣大,這是小鳥不能比的?!毙∠竺靼琢耍职謰寢屵\木頭。他用長鼻子一鉤,大木頭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歡他。小象說:“我是小象真幸福?!?/p>

        小鹿歷險記

        一天,小鹿出門玩,沒走多遠就碰到了大灰狼。小鹿害怕極了,它撒開腿就拼命地向森林里跑去。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小壁虎:“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毙”诨⒄f:“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把尾巴斷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試著拉了拉自己的尾巴:“不行,不行,太疼了,我還是繼續(xù)跑吧。”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黃鼠狼:“黃鼠狼,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秉S鼠狼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放個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小鹿撅起屁股,憋足了氣:“不行,不行,太難了,我還是繼續(xù)跑吧?!?/p>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花狐貍:“花狐貍,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被ê傉f:“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躺下裝死,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毙÷乖囍上聛?“不行,不行,我學不了,我還是繼續(xù)跑吧。”

        小鹿跑呀跑,遇到了小青蛙:“小青蛙,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毙∏嗤苷f:“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你可以學我這樣做?!毙∏嗤苓呎f邊跳入一大片荷葉叢中,不見了。

        “噢,我明白了?!毙÷拐f著就飛快地跑進了一片小樹林。陽光灑進小樹林,小鹿身上的斑點像樹林里的點點陽光,大灰狼睜大了眼睛,可怎么也找不到小鹿,只好失望地走開了。

        我認識這些車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及特點,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車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2.激發(fā)幼兒觀察周圍車輛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汽車的圖片,消防車、警車、救護車的聲音錄音。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8、9頁,每人帶一輛玩具車。

        活動過程

        ◎汽車展覽會。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帶來的玩具車擺好,并介紹自己的車叫什么名字,它的外觀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有什么功能和特點。引導幼兒主動獲得各種車輛的相關(guān)知識。

        2.教師對幼兒的說明進行糾正和補充。

        ◎討論:生活中常見的車。

        1.提問:除了大家手中的這些玩具車,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見過哪些車?這些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教師傾聽,適當介入幼兒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語言,如:我見過公交車,公交車是給人帶來方便的交通工具。

        ◎猜謎語。

        下雨車,下雨車,邊下雨來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灑水車)

        大嘴車,大嘴車,邊吃垃圾邊開車。請問這是什么車?(垃圾車)

        蓋樓房時運重物,長長手臂真神氣。(吊車)

        失火了,長長的云梯架上房,鼻子長長吐水忙。(消防車)

        嗚哇,嗚哇,壞蛋跑不了了。(警車)

        嘀嗒,嘀嗒,快讓路吧,重病人過來啦。(救護車)

        一間綠色房,信件郵包里邊裝。(郵政車)

        大家請遠離,車子押運人民幣。(運鈔車)

        ◎了解特殊的車。

        1.教師播放消防車、警車、救護車的聲音錄音,引導幼兒對這些車進行分辨。

        2.教師出示消防車、警車、救護車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這些車的構(gòu)造,并說一說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樣的。

        3.教師小結(jié):這些車都有圓圓的車輪,車頂上都有警示燈。消防車、警車、救護車的叫聲都不一樣,消防車是紅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專門用來救火的。警車是白色的,專門用來抓壞人的。救護車上有紅十字。

        4.教師可引導幼兒模仿這幾輛車不同的聲音。

        ◎游戲: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教師設計不同的場景,幼兒當司機,選擇不同的車發(fā)車。當選擇好需要的車子時,幼兒齊聲說“我變,我變,我變變變,我變成××車”。

        場景一:幼兒園的小朋友要上學了。(校車)

        場景二:爸爸媽媽要去上班了。(小汽車或公交車)

        場景三:大街上一家小店著火了。(消防車)

        場景四:有小偷正在撬門偷東西。(警車)

        場景五:王奶奶的心臟病發(fā)作了。(救護車)

        場景六:誰能把這些貨物運到商店里去呢?(貨車)……

        高明的鳥醫(yī)生(童話)

        活動目標

        1.知道啄木鳥的外形和本領(lǐng),了解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yī)生”。

        2.知道啄木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有保護益鳥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啄木鳥圖片,啄木鳥捉蟲的錄像,各種其他鳥的圖片,啄木鳥及其他鳥類拼圖若干。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0、11頁。

        活動過程

        ◎謎語導入。

        有種鳥兒本領(lǐng)高,尖嘴能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鉤出害蟲一條條。

        ◎聽故事,認識啄木鳥。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童話故事《高明的鳥醫(yī)生》。

        2.提問:故事里面誰生病了?小鳥們?yōu)槭裁茨敲粗?啄木鳥來了,為什么大家會失望?啄木鳥醫(yī)生是怎樣給蘋果樹治病的?蘋果樹的病好了嗎?

        3.教師展示啄木鳥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重點提醒幼兒關(guān)注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4.教師播放啄木鳥捉蟲的錄像帶,指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是怎樣捉蟲的。

        5.教師小結(jié):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嘴巴,它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有短鉤,能伸到樹洞里鉤出害蟲。啄木鳥的腳趾有尖銳的鉤,能牢牢地抓住樹干。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撐起身體。

        6.提問和思考:為什么叫它啄木鳥?你知道啄木鳥有什么本領(lǐng)?

        ◎我認識的鳥。

        1.教師:啄木鳥治好了蘋果樹的病,把害蟲全都抓了出來,你們喜歡啄木鳥嗎?啄木鳥是樹木的好朋友,也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除了啄木鳥,你們還知道有哪些益鳥呢?

        2.教師拿出各種鳥類的圖片,引導幼兒相互討論交流關(guān)于各種鳥的知識,教師可對幼兒的回答進行適當?shù)募m正和補充。

        3.教師及時總結(jié)梳理鳥類的共同特點: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著羽毛;還有一對翅膀;身體下有一雙腳;身后有尾巴等。

        ◎聽故事,學知識。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鳥類大罷工》(見活動資源),提問:鳥類為什么要罷工?鳥類罷工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你們認為鳥類還會回來嗎?

        2.討論:怎樣讓小鳥回來?(保護樹木、禁止捕殺小鳥、保護珍稀鳥類等)

        ◎游戲:鳥類拼圖。

        教師將各種鳥類拼圖分給幼兒,看看誰能最快拼出這些圖案來。

        活動資源

        故事

        鳥類大罷工

        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個國家,名字叫呼呼國。那里有美麗的森林、嫩綠的小草、廣闊的草原。那里山很美,樹很美,花很美,草很美。在那里,到處都能聽到小鳥在歌唱,到處都能看到小鳥在忙著捉蟲。

        一天早上,杜鵑鳥、啄木鳥、小燕子還有許許多多的小鳥,他們早早地都起了床,飛到森林里,飛到果園里,飛到草原上,飛到莊稼地里,忙著去捉蟲。正當他們忙碌地捉蟲時,只聽“砰砰砰”幾聲槍響,小鳥們嚇得連忙躲進了樹林里。他們偷偷一看,只見一個獵人一手提著獵槍,一手提著被槍打死的小鳥,高聲叫道:“我打著了!我打著了!”說完就大搖大擺地走了。小鳥們看到這種情況,都傷心地流出了眼淚。因為他們又失去了一個好伙伴,樹木、果林又失去了一個好醫(yī)生。他們傷心地哭著。在傷心的同時,他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地叫著。原來,小鳥們在召開鳥類大會,他們準備舉行大罷工,什么工作都不做了。

        這個消息被一只毛毛蟲給聽到了,他連忙變成蝴蝶飛了出去,一邊飛一邊高聲叫道:“特大新聞,特大新聞,全體鳥類大罷工了,全體鳥類大罷工了?!?/p>

        這個消息被呼呼國的所有毛毛蟲聽到了,還傳到了國外,全世界的毛毛蟲,都向呼呼國奔跑過來,因為他們覺得這里是最安全的。

        這個消息也被黏蟲聽到了,他變成了蛾子,一邊飛,一邊高聲嚷道:“特大喜訊,特大喜訊,呼呼國的鳥類大罷工了?!边@個消息傳遍了呼呼國,還傳到了國外,世界各地的黏蟲,都讓蛾子媽媽抱著他們,來到了呼呼國,因為他們覺得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這個消息被蝗蟲聽到了,他們飛著傳播這個好消息,于是轉(zhuǎn)眼之間,世界各地的蝗蟲都成群結(jié)隊地飛到了呼呼國,因為他們覺得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所有的害蟲都知道了這個好消息,他們都來到了呼呼國,在這里高興地叫啊,跳啊,歡呼著,它們在這里大吃大喝。

        毛毛蟲在森林里大顯神威!“嚓嚓嚓嚓嚓”,葉子沒有了,“沙沙沙沙”,麥稈啃斷了?;认x在草原上大展神威!“唰唰唰唰”草地沒有了,“唰唰唰唰”草原變禿了。呼呼國沒有了森林,沒有了莊稼,沒有了草原。

        狂風吹來,沒有森林,擋不住大風,風沙彌漫了呼呼國。莊稼沒了,人們沒有了糧食就得挨餓。草原沒有了,牛羊沒有草吃,餓得直叫??吹竭@種情景,呼呼國的國王非常著急,于是下令讓所有的工廠停工,讓汽車廠、電視機廠、電冰箱廠都生產(chǎn)滅蟲機,讓食品廠、蛋糕廠、冷飲廠都生產(chǎn)農(nóng)藥。老師不上課了,醫(yī)生不看病了,小朋友們不上學了,大家都去消滅害蟲。呼呼國展開了一場滅蟲大戰(zhàn)。正當人們浩浩蕩蕩地忙著捕殺害蟲的時候,大家發(fā)現(xiàn)一只受傷的小鳥正在艱難地幫助人們捉蟲。人們看到這個情景,心里非常感動,于是紛紛向國王請求,把捕殺小鳥的壞人抓起來,請求國王讓大家都來關(guān)心、愛護小鳥,讓鳥類回到呼呼國!

        奇妙的眼睛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觀察小動物眼睛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欲望。

        2.了解幾種動物的特殊眼睛,知道它們與生存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愛生命的情感,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蜻蜓、貓、蟬、螃蟹、蝸牛、小白兔、蜜蜂的實物圖片(盡量選擇可愛一點的),鏡子若干,另外具有奇特眼睛的幾種動物的圖片。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2、13頁。

        活動過程

        ◎討論:人的眼睛。

        1.教師分給幼兒鏡子,讓幼兒仔細觀察自己眼睛的特點(形狀、顏色、位置、數(shù)量等),并說一說人的眼睛的作用。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知識回答問題。提問:有哪些動物的眼睛跟人類很像?有哪些動物的眼睛跟人類的眼睛不一樣?

        ◎認識不同動物的眼睛。

        1.教師展示蜻蜓、貓、蟬、螃蟹、蝸牛、小白兔、蜜蜂的實物圖片,請幼兒觀察它們的眼睛。

        2.教師邊引導幼兒觀察邊介紹蜻蜓、貓、蟬、螃蟹、蝸牛、小白兔、蜜蜂的眼睛(見活動資源)。

        3.討論:這幾種動物的奇特眼睛有什么特別作用?讓幼兒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進行探討。

        4.分類游戲。教師給出一些具有奇特眼睛的動物圖片,并根據(jù)其特點進行分類。如夜光眼:貓、貓頭鷹。復眼:蒼蠅、蚊子、螢火蟲、蛾子等。多只眼睛:蜥蜴、蜘蛛……

        5.教師可介紹更多具有奇特眼睛的動物。

        活動資源

        小知識

        蜻蜓的眼睛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據(jù)著頭的絕大部分位置,且每只眼睛又由數(shù)不清的“小眼”構(gòu)成,這些“小眼”都與感光細胞和神經(jīng)連著,可以辨別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此外,它們的復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復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chǎn)生反應,經(jīng)過“計算”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為昆蟲界的捕蟲高手。

        貓的眼睛

        貓之所以能夠成為捕捉老鼠的能手,得益于它的一雙奇特的夜光眼。貓的視力很敏銳,在光線很弱甚至夜間也能分辨物體,而且貓也特別喜歡比較黑暗的環(huán)境。在白天日光很強時,貓的瞳孔幾乎完全閉合成一條細線,盡量減少光線的射入,而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它的瞳孔則開得很大,盡可能地增加光線的通透量。

        蟬的眼睛

        蟬的頭部兩只大大圓圓的眼是它的復眼,視野廣闊,可以成像,兩只復眼中央有三個沙礫大小的紅色單眼,呈三角形排列,只有感光作用,沒有視力。

        螃蟹的眼睛

        長期生活在水和泥沙里的螃蟹,長著一雙奇特的眼睛。它的眼睛像兩個帶柄的小球,能自由轉(zhuǎn)動。螃蟹經(jīng)常把自己埋在泥沙里,只把兩只眼睛伸到外面,偷偷地觀察外面的動靜,它的眼睛就像是兩個微型潛望鏡,一旦看到敵人,螃蟹便會把眼睛收起來,一動也不動。螃蟹的“潛望鏡”小巧靈活,能伸能縮,如果壞了,還能重新長出來。螃蟹的眼睛是復眼,由許許多多的小眼組成。

        蝸牛的眼睛

        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大的,一對小的,觸角上則一共有4個小黑點兒,即4只眼睛。蝸牛大觸角的上端有兩個黑黑的小圓點,這就是它的眼睛。雖然有眼睛,可蝸牛根本看不到外面的花呀草呀,因為它的眼睛不是很高級,所以看不到外界的圖像,只能感受到外界的明暗變化。小蝸牛自己可一點兒也不在意,它覺得這樣蠻好的。它一邊慢慢地散步,一邊用它的眼睛東觸觸西碰碰,一遇到障礙物,它就把觸角趕緊縮回來。

        小白兔的紅眼睛

        兔子眼睛的顏色與它們的皮毛顏色有關(guān)系,黑兔子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子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那為什么我們看到小白兔的眼睛是紅色的呢?這是因為小白兔眼睛里的血絲(毛細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線,透明的眼睛就顯出紅色的緣故。

        蜜蜂的眼睛

        蜜蜂共有5只眼,3只長在頭甲上,叫額眼,專門感受光照的強弱,決定早晨飛出和傍晚歸巢的時間。另外兩只長在頭兩側(cè),每只由6300只小眼組成復眼。復眼中的每只小眼有8個感光細胞,呈輻射狀排列,能分辨太陽光的方向,所以能以太陽光為定向標。

        多眼的動物

        在澳大利亞生長的蜥蜴,頭上長有3只眼睛,用3只眼睛環(huán)視四周,防備不速之客的到來。南美洲的江河中,有一種戴雙焦點“眼鏡”的魚,人稱四眼魚。當它沿著水面游動時,不僅能夠看清水里的物體,同時還能看到水面上空的目標。盡管從外表看去,四眼魚只有兩只眼睛,但每只眼睛卻有兩個瞳孔。

        蜘蛛的種類不同,眼睛的多寡也不一。南美洲有一種猛蛛,頭部有6只眼睛,呈斜十字形排列。普通蜘蛛有8只眼睛,長在頭部前方的一對又大又亮,頭部兩側(cè)的6只起配合作用。這8只眼睛需要同時活動,才能互相配合,在360°的空間里準確地察看物體。還有一種圓蜘蛛,竟然長了12只眼睛,胸前長著8只,兩側(cè)各長2只。它不論是橫行還是直走,都能眼觀六路。

        水果蔬菜分得清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常見的蔬菜、水果,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并準確分類。

        2.知道常見的蔬菜、水果的食用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白菜、茄子、蘿卜、藕、大蒜、辣椒、蘑菇、黃瓜等蔬菜實物,西瓜、蘋果、葡萄、橘子、香蕉等水果實物,一些蔬菜和水果的圖片,眼罩、笑臉圖片若干。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4、15頁,每人帶一種蔬菜或一種水果。

        活動過程

        ◎討論:我最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認識不同的水果和蔬菜。

        1.教師展示各種水果和蔬菜的圖片,引導幼兒認一認,并說出它們的名字。

        2.請幼兒說一說圖片上每種水果和蔬菜的特點,如顏色、形狀、味道、口感等。

        3.教師對幼兒的回答進行適當?shù)难a充和糾正。

        4.教師拿出蔬菜和水果實物,請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等感知方法加深對這些水果和蔬菜的認識。

        ◎游戲:猜猜我是誰。

        1.游戲規(guī)則:教師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派一名幼兒上來參加游戲,幼兒戴上眼罩,教師將一種水果或蔬菜實物放在幼兒手里,幼兒通過摸形狀、聞味道辨識該水果或蔬菜,若難以辨識,同組的幼兒可進行提示,如顏色、味道之類的,但不可直接說名字,參與游戲的幼兒必須說出該物品是蔬菜還是水果,并說出名字,兩種都說對才算正確,可獲得一張笑臉。

        2.每組輪流派一名幼兒參與游戲,看哪個組猜對的最多,獲得笑臉最多即為優(yōu)勝組。

        ◎游戲:我是超市理貨員。

        1.教師將所有蔬菜和水果的實物及圖片都放在一起,將幼兒分成幾組。

        2.每組經(jīng)過討論和商量后派一名代表參加游戲,將實物和圖片中的水果與蔬菜分開放,實行倒扣分制,滿分為15張笑臉,分類錯誤一個即拿掉一張笑臉,看看哪個組剩余的笑臉最多。

        ◎討論:關(guān)于蔬菜和水果的吃法與營養(yǎng)。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的蔬菜和水果的吃法,如梨子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冰糖煮成冰糖雪梨水喝;番茄是蔬菜,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番茄炒蛋吃等。通過不同的搭配,勾起幼兒對蔬菜和水果食用方法的興趣。

        2.教師給幼兒講一些水果和蔬菜的營養(yǎng)知識,教育幼兒不挑食不偏食。如西瓜是一種最富有營養(yǎng)、最純凈、食用最安全的水果,水分足,解渴又防止中暑,但也不可多吃,不然會拉肚子等。

        月亮告訴我

        活動目標

        1.感知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2.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自然交替規(guī)律,有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太陽、月亮、星星、花朵、小樹、小動物的頭飾。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6、17頁。

        活動過程

        ◎謎語導入。

        天上有位老公公,圓臉龐,紅面孔,天一亮,就出工,從東到西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認識太陽和月亮。

        1.教師(戴上太陽頭飾):嗨!你們好,認識我嗎?(太陽)瞧瞧我長什么樣?(圓圓的、紅紅的)你們什么時候可以看到我?(早晨起床之后)你們看到我之后有什么感覺?(很明亮、很溫暖)

        2.教師小結(jié):原來,太陽是圓圓的、紅紅的,發(fā)出明亮的、暖暖的光。

        3.教師(戴上月亮頭飾):嗨!你們好,認識我嗎?(月亮)大家在什么時候可以看到我?(天黑之后)為什么天會黑?(太陽下山了)什么時候就看不見我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之后)

        4.教師小結(jié):原來,太陽和月亮是輪流出現(xiàn)在天空的。太陽升起來,天就亮了,月亮就躲了起來;而太陽下山之后,天就黑下來了,月亮就鉆出來了。太陽升起之后和落山之前的時間,我們稱為白天;太陽落山之后,太陽走了,月亮就出來了,在太陽升起之前,這段時間就稱為夜晚。

        ◎討論:白天和夜晚的生活。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白天和夜晚自己的活動。如白天上學、做游戲,晚上睡覺等。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白天和夜晚周圍的變化,可具體列舉幾個地點,如白天公路上很多汽車,很吵;夜晚公路上的路燈都亮了,車很少、很安靜;白天公園里很熱鬧,大人小孩都在里面游覽、玩耍,小鳥、蝴蝶到處飛;晚上公園里變黑,人們都回家了,小鳥和蝴蝶也都回家睡覺了等。

        3.教師小結(jié):白天和夜晚的場景完全不同,白天很亮,人和動物都出來活動了,很熱鬧;夜晚變得很黑,大家都睡覺了,很安靜。

        ◎?qū)W習課本兒歌《月亮告訴我》,鞏固白天和黑夜是自然交替規(guī)律的印象。

        ◎趣味游戲。

        1.游戲一:天亮了,天黑了。

        教師將不同的頭飾分給幼兒。教師說“天亮了”,幼兒模仿頭飾代表物體相應的動作。教師說“天黑了”,幼兒同理模仿。醒來時的動作:揉眼睛、伸懶腰、打哈欠;睡覺時的動作:閉眼,雙手合掌放在臉側(cè)。

        游戲的難點在于有的頭飾上代表的物體是白天睡覺、夜晚活動的,如貓頭鷹、貓等。

        2.游戲二:小貓抓老鼠。

        通過黑白配選出小貓,其余幼兒扮演老鼠。教師分別出示“太陽”和“月亮”,“老鼠”分別做白天睡覺和晚上偷吃東西動作,小貓需要抓住晚上偷吃東西的老鼠,小貓抓到老鼠,交換頭飾,游戲重新開始。

        黃黃的葉,紅紅的果

        活動目標

        1.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2.啟發(fā)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發(fā)現(xiàn)秋天到了時周圍事物所產(chǎn)生的變化。

        3.讓幼兒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根據(jù)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8、19頁制作教學掛圖,幾張具有明顯秋天特征的圖片,一些秋季的水果實物,各種夏秋水果和其他農(nóng)作物的圖片,秋天田野、果園的收獲圖片。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18、19頁。

        活動過程

        ◎戶外活動:感受秋天。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感受秋天的美好。教師可引導幼兒的觀察方向,如花草樹木的變化、溫度的變化、人們衣著的變化等。

        2.教師出示具有明顯秋天特征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提問: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到了,樹有什么變化?什么花開了?有哪些果子成熟了?風吹在小朋友身上有什么感覺?小朋友穿的衣服有什么變化?

        3.教師小結(jié):秋天到了,天氣漸漸涼爽,有些樹的葉子變黃了,有些樹的葉子變紅了,樹葉一片片飄落下來了。秋天到了,菊花開放了,許多果子成熟了,風吹在小朋友的身上涼颼颼的,大家都穿上了長袖外套。

        ◎游戲:猜果實。

        1.教師將一些秋季水果的實物放入盒子,給幼兒分組,每組派一名代表來摸一摸盒子里的東西,說出它的形狀、大小、摸后的感覺等,讓自己小組的幼兒猜一猜是什么東西,猜對了盒子中的東西就送給該小組。

        2.提問:這些水果都是什么季節(jié)才有的?你還認識哪些秋季的水果?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秋季除了會收獲很多水果,還有哪些農(nóng)作物也是在秋天收獲的?

        4.教師展示不同的秋季農(nóng)作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交流關(guān)于秋天豐收農(nóng)作物的知識,教師可對幼兒的發(fā)言進行補充和糾正,介紹這種農(nóng)作物的特征、使用方法、用途等。

        5.教師展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掛圖。

        提問:第一幅掛圖,農(nóng)民伯伯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農(nóng)民伯伯在干什么?

        第二幅掛圖,小朋友坐的樹上結(jié)果了嗎?樹下是什么花開了?遠處田野中是什么?農(nóng)民伯伯在田野里干什么?

        ◎分類游戲。

        教師將夏秋季節(jié)收獲的各種水果和農(nóng)作物圖片混合在一起,引導幼兒按照季節(jié)對這些圖片進行分類,使幼兒明確認識哪些是秋季收獲的水果和農(nóng)作物。

        ◎欣賞田野、果園的收獲圖片。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欣賞田野、果園收獲場景的圖片,感受豐收的喜悅。

        2.學習古詩《憫農(nóng)》,使幼兒認識到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勞和懂得愛惜糧食。

        我的好朋友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說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的名稱及它們在身體上的位置。

        2.通過講故事和做游戲使幼兒清楚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的用途。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個布娃娃,缺少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面部圖片和單個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圖片,醋,白開水,眼罩。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20頁。

        活動過程

        ◎初識五官:利用布娃娃引導幼兒找出嘴巴、眼睛、鼻子、耳朵。

        1.教師出示布娃娃,引導幼兒看著布娃娃說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名稱。

        2.告訴幼兒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在頭上的位置。

        3.游戲:我說你指。教師依次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兒用手依次指出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誰反應得又快又準。

        4.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兩只耳朵,一個鼻子,一個嘴巴。

        5.謎語游戲:教師通過謎語游戲,強化幼兒對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認識(見活動資源)。

        6.動手貼一貼:教師出示缺少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面部圖片和單個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圖片,請幼兒試著說出名稱,并嘗試貼到圖片正確的位置(可反復進行)。

        ◎通過小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分別說一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的作用。

        1.捉迷藏游戲:運用黑白配或抽簽方式選出一名幼兒蒙眼負責捉,其余幼兒在劃定的范圍內(nèi)跑動或制造聲音,負責捉的幼兒根據(jù)感官感覺來完成游戲。被捉住的幼兒成為下一輪負責捉的人??啥嗤鎺状巍M瓿梢淮斡螒蚝?,請負責捉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捉到另外一名幼兒的,游戲中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哪幾個感官。

        2.教師指導幼兒聞聞白醋的味道,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感覺,再舉出生活中的物品,如糖果、辣椒、鮮花等,讓幼兒分別說說自己是如何辨別它們的。

        3.捂住鼻子和嘴巴后,有什么感覺?

        4.幼兒用眼睛觀察白開水和白醋,可以區(qū)分嗎?用鼻子聞一聞,用嘴巴嘗一嘗有什么不同?

        5.討論: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的作用各是什么?

        6.教師小結(jié):眼睛看東西,耳朵聽聲音,嘴巴說話、呼吸和吃東西,鼻子聞味道和呼吸,手拿取、拉動及推動、舉起或抬起物品等。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

        ◎?qū)W習兒歌《我的好朋友》。

        教師可根據(jù)兒歌編動作,引導幼兒一邊朗誦兒歌一邊做動作。

        活動資源

        謎語

        眼睛: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

        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

        鼻子:一座山,兩個洞,能聞味,能吸風。

        嘴巴:紅院墻,白樓門,里面住個胖紅娘。

        手: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我的小鞋子

        活動目標

        1.知道鞋子可以保護腳。

        2.能區(qū)分鞋子的左右腳,會配對。

        3.能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和天氣變化選擇合適的鞋子。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不同鞋子的圖片,皮球。

        2.幼兒準備:三雙不同的鞋子,如皮鞋、拖鞋、運動鞋。

        活動過程

        ◎鞋子展覽會。

        1.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帶來的鞋子擺好,并給其他幼兒介紹自己的鞋子,如鞋子的名字、鞋子的用途、鞋子的外觀特點等。

        2.請幼兒評選出最受歡迎的鞋子。

        ◎感知活動。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踢球,穿鞋、不穿鞋各一次,讓幼兒體驗鞋子的功用。

        提問:穿鞋與不穿鞋踢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鞋子有什么作用?

        2.能根據(jù)不同的活動,選擇合適的鞋子。

        3.教師展示不同鞋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更多不同設計的鞋子。

        4.教師小結(jié):鞋子可以保護我們的腳不受運動的損傷,幫我們抵御寒冷的天氣。小朋友在運動的時候穿上運動鞋,腳會很舒服,活動也方便,所以在小朋友運動時要穿上運動鞋,到了家里就可以換上方便的拖鞋,平常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穿上漂亮的皮鞋,下雨的時候穿上雨靴防止雨水浸濕,冬天的時候還可以穿靴子保暖。鞋子的作用可真大。

        ◎游戲:我的鞋子。

        1.游戲一:教師將幼兒帶來的鞋子放在一起,打亂順序。幼兒兩兩一組自由組合,一名幼兒負責從眾多的鞋子中找出相同的一雙,另一名幼兒將找出的鞋子穿在腳上??纯茨囊唤M的速度最快。分組較多可分幾個回合進行,用鐘表計時。

        2.游戲二:教師將幼兒分成四組,設置不同的場景,每組每一場景派一名幼兒參與活動,找對相應場景下應該穿的鞋子。找尋速度最快的組得10分,看看哪個組得分最高。

        紅綠燈的話

        活動目標

        1.能掌握“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guī)則。

        2.有基本的交通安全意識,學習按信號做動作。

        3.知道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嚴重后果,從而提高交通安全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紅綠燈標志牌,紅綠燈、斑馬線圖片。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22頁,初步了解交通規(guī)則。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

        導入語:今天天氣真好,老師要帶小朋友去逛街,大家想一想,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1.教師引導幼兒交流討論關(guān)于過馬路的經(jīng)驗,要求幼兒講出:過馬路時要走人行橫道線,要看紅綠燈,因為馬路上有許多來來往往的車。

        2.提問:平時你是如何過馬路的?是爸爸媽媽帶著你一起過的,還是自己走過去的?

        ◎游戲:我們一起過馬路。

        1.教師事先在地上畫好模仿的人行橫道線,安排一名幼兒在人行橫道線對面舉出紅綠燈標志牌,并帶一名幼兒模仿過馬路。邊走邊念兒歌:老師走,我也走,我和老師手拉手,手拉手,慢慢走,一走走到馬路口,看見紅燈停一停,看見綠燈開步走。

        2.教師舉起紅綠燈標志牌,幼兒自由組隊兩人一組模仿過馬路。過馬路時念兒歌,注意改變角色的名稱,如明明走……妍妍走……

        3.趣味提問:(出示紅綠燈圖片)交通信號燈為什么要采用紅色和綠色?(見活動資源)(出示斑馬線圖片)人行橫道線為什么又叫斑馬線?(因為一道道赫然醒目的白色橫線和黑黑的馬路黑白相間,看上去像斑馬身上的斑紋)人行橫道線的作用是什么?(防止行人亂穿馬路,提醒司機慢行減速)

        ◎?qū)W習兒歌《紅綠燈的話》。

        導入語:紅綠燈在馬路上忽閃忽亮的,像是在對我們說話一樣。你們知道它在說什么嗎?

        1.教師朗讀兒歌,提問:綠燈眨眼,像在對我們說什么?(紅燈亮,你要停,綠燈亮了再前行)

        2.教師請學習能力強的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朗誦或背誦這首簡短的兒歌。

        ◎知識補充。

        通過提問,讓幼兒相互交流關(guān)于交通安全和交通規(guī)則的更多信息,教師注意補充,擴展幼兒的知識面。

        為什么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引導幼兒交流討論,說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后果,教師可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或舉出實際案例,使幼兒明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教師也可舉出一些實際案例,讓幼兒明白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危險性)

        你還知道哪些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的時候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見活動資源)

        活動資源

        小知識

        紅綠燈的顏色

        世界上第一個由紅黃綠汽燈組成的交通信號燈于1868年出現(xiàn)在英國倫敦。經(jīng)過不斷的改進才出現(xiàn)了由紅黃綠組成的三色信號燈并一直沿用至今,采用紅黃綠三種顏色是根據(jù)光學原理,紅色光的波長很長,穿透空氣的能力強,同時比其他信號更引人注意,所以作為禁止通行的信號;黃色光的波長較長,穿透空氣的能力較強,所以作為警告的信號;采用綠色作為通行信號,是因為紅色和綠色的區(qū)別最大,易于分辨,其顯示距離也較遠。

        交通規(guī)則

        1.行人上街要走人行道,不要走行車道。沒有人行道的,應當緊靠道路右側(cè)通行。行人不得進入機動車的車道或非機動車行車道,也不得進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封閉式的機動車專用道路。

        2.橫過街道和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不要斜穿或猛跑。

        行人橫過道路時,應站立在路邊,看清來往車輛后,選擇離自己最近的人行橫道線通過。通過時,先看左右方向是否有來車,確認來車距離遠無危險后才能通過。

        行人橫過道路時,不要突然改變行走路線,突然猛跑,突然往后退,以防來車駕駛員措手不及,發(fā)生危險。

        橫過同方向有兩條以上機動車道的道路時,要十分注意駛近或停下的車輛旁邊是否還有車輛駛來,沒有看清時不要冒險行走。

        橫過未設人行橫道線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或公路時,要看清左右有無來車,千萬不要奔跑,不要同來車搶道。

        3.行人橫過有信號燈的人行橫道線時,必須遵守信號燈的規(guī)定: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過;綠燈閃爍時,不準行人進入人行橫道線,但已進入人行橫道線的,可以繼續(xù)通行;紅燈亮時,不準進入人行橫道線。還要注意:即使信號燈已經(jīng)變成綠色,也應看清左右的車輛是否停穩(wěn),然后再穿越道路。

        4.設有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的地方,行人過街要走人行天橋或地道,不要橫穿街道和公路。

        5.列隊橫過行車道時,每橫列不準超過兩人,隊列須從人行橫道線迅速通過,沒有人行橫道線的,須直行通過;長列隊伍在必要時,可以暫時中斷通過,等車輛過去后,再繼續(xù)通過。

        冬天來了

        活動目標

        1.感知冬季的季節(jié)特征。

        2.了解各種抵御寒冷的辦法,培養(yǎng)運動興趣,知道運動可以使身體暖和。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小猴玩偶,各種保暖用品圖片和一些其他的圖片。

        2.幼兒準備:小班教材《科學》上冊第24頁。

        活動過程

        ◎戶外感知和觀察活動。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戶外觀察和感受冬天。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相互交流關(guān)于冬天的知識。

        提問:冬天的風刮在臉上是什么感覺?露在外面的臉和小手有什么感覺?花園的花草樹木與夏天比起來有什么不同?小動物們都上哪兒去了?

        3.教師小結(jié):冬天來了,天氣會變得很冷,樹葉和花兒都枯萎凋落了,小動物們有的冬眠,有的飛到更溫暖的南方去過冬了,人們也換上了厚厚的衣服抵御寒冷的冬天。

        ◎游戲:過冬。

        1.教師拿出小猴玩偶,以故事的口吻展開活動:冬天來了,外面又刮風又下雪,小猴皮皮快要凍成冰棍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小朋友們,你們能想出什么辦法來幫助皮皮抵御冬天的寒冷呢?

        2.教師展示各種圖片,幼兒分組派代表參與游戲,從眾多圖片中選取與冬天保暖相關(guān)的圖片,并說說這樣選的原因。

        3.教師對幼兒的選擇和解說進行評價。

        4.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想出更多冬天保暖的方法。

        提問:冬天還有哪些抵御寒冷的方法?

        ◎快樂故事會:《冬天不冷》。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到運動可以使身體暖和。

        提問:小動物們?yōu)槭裁炊阍诜孔永?它們是如何取暖的?小熊跑進來做了什么事情讓大家很氣憤?小熊為什么抱著火爐繞圈跑?大家后來理解小熊的做法了嗎?后來他們在森林里面玩了一些什么游戲?

        2.學習兒歌:《寶寶不冷》。

        活動資源

        故事

        冬天不冷

        冬天真冷,小動物們躲在自個兒的房子里,被子裹了一層又一層,還是冷!

        “小兔子家生起了大火爐,快去烤火呀!”小兔子家已經(jīng)擠得滿滿的了,還是不斷有人往里擠,小小的木房子快要撐破了。

        “讓開,讓開!”小熊擠進來,抱起大火爐就往外跑,他戴著防燙手套呢。

        “小熊搶走了火爐,他想一個人烤火。”

        “小熊不講理,小熊自私!”

        大伙兒很氣憤,一起跑出去追小熊。奇怪的是,小熊不往自個兒家跑,只在雪地上兜圈子。小動物們排成長長的一隊,在后面“呼哧呼哧”地追,這看上去像一場奇怪的馬拉松賽。終于,胖胖的小熊跑不動了,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他回過頭,笑瞇瞇地問:“呵呵,你們現(xiàn)在還覺得冷嗎?”是啊,跑了這一會兒,伙伴們?nèi)龊沽恕T瓉?,小熊是提醒大家,要對付寒冷,多蓋被子不是辦法,烤火也不是辦法,小伙伴們開始在森林里跑來跑去,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好痛快。原來冬天也不是那么冷的!

        兒歌

        寶寶不冷

        北風北風吹吹,

        雪花雪花飄飄,

        小腳小腳跳跳,

        寶寶寶寶不冷。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