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才能容納真知
哈哈
從前,有一位大師充滿智慧,遠(yuǎn)近聞名。
這位大師講道十分精彩,一個村子就請他來講道。他接受了邀請。到村子時,早已有好幾百人等在那兒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過后,大師站在講臺上開始講話,臺下的人都豎起了耳朵。大師說:“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很榮幸今天能到這兒和大家在一起講道。但我想問一下,我今天要講的話題,你們知道嗎?”
全體聽眾都大喊著回答:“知道!我們知道!”大師停下來,看著大家笑了,說道:“嗯,既然你們都知道了,我就不用講了,對吧?”于是,他一聲沒吭,下臺走了。
村里的人都很失望。他們決定再請他一次。大師也答應(yīng)了。這天到了,大師受到了傳統(tǒng)儀式的迎接。即將開始時,他又問了和上次同樣的問題。這次,大家都準(zhǔn)備好了。所以當(dāng)大師一問:“我今天講的話題,你們知道嗎?”臺下所有的人就一起喊道:
“不知道!我們什么也不知道!”
大師停下來,臉上帶著一絲調(diào)皮的微笑,說:
“我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們什么也不知道,我講了也是白講,是吧?”還沒等大家反應(yīng)過來,他已經(jīng)走了。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他們都以為“不知道”就是大師想聽的答案。你能想象出他們有多失望吧。
但大家都拒絕放棄。他們問自己:如果大師的問題既不能回答“知道”,也不能回答“不知道”,那到底答案是什么?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大師的智慧呢?于是,村里開了個會討論。他們集體商量好該怎么辦,都覺得這回是勝券在握了。他們又一次邀請了大師。日子到了,大家又緊張又興奮。
同樣,大師這次又問道:“我今天要講的話題,你們知道嗎?”大家毫不猶豫,一半人喊:“知道!”另一半人喊:“不知道!”然后,大家就等著大師的反應(yīng)。大師說:“嗯,那就讓那些知道的人教那些不知道的人吧!”這給了在場的每個人當(dāng)頭一擊。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大師就靜靜地離去了。
這下怎么辦?村里的人還是不死心。他們決定再試一回。他們又開了個會。大家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但哪一個都不像是答案。最后,一位長者站起來說:“既然我們怎么說都不行,下次大師再問這個問題,是不是我們閉嘴,什么都不說最好?”大家說就這么辦。
大師來了,他又問了同樣的問題。但這次誰也沒說話。臺下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在一片寂靜中,大師最終開口了,他智慧的話語流淌到大家的心田。
只有在寂靜中我們才能聽見心靈智慧的聲音。
第一次,當(dāng)大師問村里的人是否知道他要講的話題,他們說:
“知道!我們知道!”這是驕傲的自我。當(dāng)一個人腦子里充滿信息時,別的什么也裝不進(jìn)去。就像一個盛滿水快要溢出來的杯子,一滴水也添不進(jìn)去。所以大師什么也沒說。
第二次,大家回答說:“不知道!我們什么也不知道!”這是消極的回答。一個關(guān)閉、消極的腦子也接受不了最高的智慧。這就好像把杯子底兒朝上倒過來,再怎么倒水也沒用。
第三次,大家既說“知道”又說“不知道”,這反映出大腦懷疑、左右搖擺的兩面性。一個不穩(wěn)定、充滿疑慮的腦子是無法吸收真知的。
這就好像杯子裝的水摻了泥。水已經(jīng)不純了,再往里加的水也同樣會被污染。
最后,大家都沉默了,大師才開始講話。只有當(dāng)腦子靜下來,不胡思亂想了,我們才能聽見心靈深處的聲音。
沉默就好像向上擺著的空杯子,可以裝入和容納真知的泉水。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