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在孔子三千弟子中是品學兼優(yōu)的佼佼者,在“孔門七十二賢”中名列榜首,是孔子最為得意的門生,是千百年來求知若渴、虛心若愚、勤奮好學、安貧樂道的最高典范。
顏回對孔子無限信仰、無限崇拜、無限敬佩。在老師面前,他恭恭敬敬,虛心若愚。《論語·子罕篇》中說:“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边@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才虛心若愚;有強烈的求知欲,才如饑似渴學習,領悟“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的真諦,并腳踏實地去踐行其道。
顏回生性內向,為人忠厚,不愛張揚,他聰穎善思的本性藏而不露,就連孔子一時也難以斷定顏回的天資究竟屬于那個層次。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觀察了解,孔子才體驗到顏回并不愚。《論語·為政篇》記載:“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p>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顏回在學習上最為難能可貴的有兩點:一是,懷著十分敬畏的心態(tài),聚精會神地聆聽老師的教誨,始終“不違”,充分凸現(xiàn)出顏回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的好學的精神。二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課后潛心思考,精心探索,細心體察,真心感悟,鍥而不舍,舉一反三——聞一以知十,即擴展、延伸,把握要領,融會貫通,得以真?zhèn)?。我以為,學習之后的擴展、延伸是衡量學習質量的一項重要標準,甚至是主要標準之一。在學習中,立足于自我的刻苦鉆研,是同學間有效交流的前提,也是老師點撥的基礎。
顏回學習超常勤奮,獨立思考,而且持之以恒??鬃釉凇墩撜Z·子罕篇》中對其贊嘆道:“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p>
顏回的天資極聰慧,悟性很高,總是有所創(chuàng)見,就連能言善辯的子貢也自嘆不如,坦率地說自己不敢與顏回相比?!墩撜Z·公冶長篇》中說:“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釉唬骸ト缫玻晃崤c女弗如也?!?/p>
孔子對顏回勤奮好學的精神給予了極高評價,在《論語·雍也篇》中,就有三段孔子對顏回的高度贊譽: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短暫的一生,為后人豎起了勤奮好學、樂以忘憂的光輝榜樣,他在老師面前虛心若愚,在學習上求知若渴、鍥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但與此同時一定不要忘記,他長期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地學習、思考,損害了健康,以致英年早逝,留下千古遺憾。
顏回異常聰慧,他為自己能接受孔子這樣一位師德高尚、學識淵博老師的教誨而備感幸運,他十分珍惜這種難得機會。在這種特定的景況下,顏回對老師格外景仰、敬重,對老師的教誨,如醉如癡地聆聽,潛心領悟,雖也發(fā)問,但不質疑,這種獨特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值得我們深思。
我想,面對用圣賢們的睿智和心血鑄就的經典,我們應該懷著一種特別的敬畏心態(tài)認真讀、反復讀,讀熟能誦,潛心琢磨基本內涵,橫向擴展延伸,縱向深入推進,體味真諦,在踐行、思考中力求有新發(fā)現(xiàn)、新創(chuàng)見、新作為。而不應剛剛接觸正文,還沒有弄清基本意思,就斷章取義、評頭論足、說三道四,這樣做勢必歪曲經典的本意,這種教訓太多了。
我們不是說經典是絕對真理,沒有時代局限性,不準碰,而是說,我們應抱有求知若渴,虛心若愚的心去讀經典,旨在從中感受圣賢們的崇高人格,體驗他們的圣潔靈魂,汲取他們的深邃智慧,而非刻意尋找他們的毛病。
(2010.8.29)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