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準備自己這所“藍天下的學校”,在低年級班級里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時候,我總是忐忑不安地想著那個時刻:我的學生們快接近那條標志著童年期結束、少年期開始的分界線了。要是一個人一輩子總是兒童的話,那么我在他們處于童年期時曾試圖要做的工作,許多就是多余的了。我的同事們和我本人的痛苦經驗,以及我們曾經犯的大量錯誤使我確信,學校教育工作中最大的災難之一,就是忘記了兒童不能永遠總是兒童這個事實。(《育人三部曲》,第324頁)
朱永新解讀
是的,兒童不可能永遠是兒童。他將進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他將擁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身份。所以,在兒童時期,就應該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蘇霍姆林斯基那所藍天下的學校,就把培養(yǎng)兒童具有感知周圍世界的細膩感情和情感修養(yǎng)作為重要的任務,并且努力將兒童“置身于集體的勞動、道德、智力和審美的各種關系之中”, 目的就是希望他們日后“能認識別人、有感受能力、情感敏銳、親切誠懇,同時還具有自尊心和人的自豪感,不去侵犯任何私人的和隱秘的事情?!?/p>
當然,兒童雖然不能夠總是兒童,但是兒童的一些重要品質,是值得呵護并且永遠保持的,如童心與童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如果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一個人的心靈中仍然保持著兒童的某些特點——直率,對周圍世界的各種事件和現(xiàn)象有鮮明的情感反應,對一起工作、學習、患難與共的人們的內心活動表現(xiàn)出熱忱的關切,就是教育的成功。
親愛的父母們,一方面,我們要為即將進入少年期的兒童做好準備,另外一方面,又要努力讓兒童保持童心童趣,這其實并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
網友感言
知行合一:兒童的天性就是玩!我們要正確加以引導,讓兒童玩得有趣,玩得開心快樂,在玩中成長。
靜聽花開dxy:孩子總要學著自己長大,擺脫少年的稚氣,走向飛揚的青春。山一程,水一程,無限美好在心中;冬一季,春一季,童真童趣永相惜。成長,總有高低錯落,成長,總要堅韌執(zhí)著。
祁縣開心王:教育是持續(xù)不斷地對人生起著作用和影響的力量。兒童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乃至成人教育都應該有一脈相承的育人思想——成就個人美好人生。無論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我們對孩子一生的關注,都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而不是人為地割裂和分解。這需要家庭和學校,家長和老師的大智慧?!耙匀藶楸尽?,從來不是當作一句空話說的,而是要真正落實在實際生活中的。
寶貝豆Babytoe:低齡期為孩子注入滿滿的愛,給予探索世界的自由,隨著年齡的增長,循序漸進地給孩子建立規(guī)則和平等的意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