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jié) 讓學生自己動手
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并不是要求學生將一堂課的內容記個滴水不漏,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記住最應該掌握的部分,即所謂的重點。因為課堂重點正是教材內容的濃縮與精華,是眾多知識點中的核心。
掌握了重點,就掌握了最關鍵的部分,就能夠帶動全面,使其他問題迎刃而解;明確了重點,就把握了課堂的精髓,就能夠由此及彼,達到觸類旁通的境界。不過,你是否認為只有經過你熟讀教材、精心備課得到的重點才是學生們應該掌握的要點呢?如果讓學生自己來找重點,結果會如何?是“英雄所見略同” ,還是大相徑庭?也許,就像一頂王冠,在你眼里最耀眼、最吸引人的部分是那用純金鑄成的冠頂,但在學生眼里很可能只是鑲在王冠上的那幾顆美麗奪目的鉆石。王冠與鉆石,孰是孰非?實際上,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一、讓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 “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重新發(fā)現(xiàn),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 ”對學生來說,課堂知識的重點往往也是他們學習的難點、疑點。在傳統(tǒng)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往往習慣了由自己總結重點、分析難點,讓學生亦步亦趨跟著自己的思路走。仿佛把這些重點、難點解決了,我們的學生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但是,老師把這一切大包大攬,就等于是在學生還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就將問題的答案拋了出來。那么,這些重點、難點對學生而言還有何可難?疑問又從何而來?其實,正是這些所謂的難點、疑點,才是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學生“會學習”的最佳切入點。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完全抹殺了學生在學習中因難點或疑點所帶來的思考和成長。
采取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維吧,因為只有在探究中才能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深化理解,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曾經,我們許多老師的所作所為恰恰抹殺了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這等于直接降低了學生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讓我們把尋找重點、難點的問題交給學生吧,請相信他們都是聰明的!一方面,你可以逐漸地引導他們找到“會學習”的切入點,而另一方面,學生們在沒有任何束縛之下去研究課本知識時,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你的學生個個都是天才,個個都能找到不同的知識點,個個都懂得創(chuàng)新,因為他們的思維沒有受到你過多的禁錮!自己在行進過程中對困難的體會,遠勝過別人所謂的“路難行” 。
現(xiàn)在,請試著放開你的手,讓學生自己去找找重點,自己去闖一闖這條布滿鮮花和荊棘的知識之路,看看會有什么樣的新收獲!
二、引導學生自己尋找重點的方法
1.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來找出重點
指導學生針對課本中的章節(jié)內容閱讀,這樣使他們既能復習已學過的知識,又能在閱讀新知識的時候,從中發(fā)現(xiàn)重點、難點,從而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重點地聽課。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課本知識進行分析、歸納,從中發(fā)現(xiàn)重點,并讓他們勤于動手把新概念、重點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即“難點”標出來,以便聽課時集中精力搞懂、搞清楚。
2.課后復述
一節(jié)課完畢,我們可以讓學生來復述這節(jié)課學過的知識。通過復述,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印象中最深的幾個知識點,而這幾個知識點往往正是老師講課的重點所在。同時,由于學生層次不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大差異,他們在復述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現(xiàn)許多各個層面的新問題,提出各種不同的思考和質疑。
3.課堂練習
對課本知識只講不練,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個淺層次上。通過精心布置相關練習,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在做題的過程中強化課堂知識,并琢磨這堂課的重點。同時,我們還要要求學生應獨立完成解題的過程,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知識掌握上的缺陷,從而做到拾遺補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