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分,點到為止
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笨墒侵已援吘闺y以入耳,讓人不容易接受。當你要為他人獻忠告或給予批評、指責的同時必須用好自己的腦,管好自己的嘴,話既要切中要害,又不能一下點破,遵守話說三分、點到為止的原則,這樣別人對你的“忠言”才能聽入耳、記在心。
茫茫人海中,欲尋求一位知己,雙方還需將心比心。增進雙方關(guān)系最重要的方法除了關(guān)懷、贊美對方,還要在適當?shù)臅r候為對方指出缺點和不足。這樣,大多情況下可以得到對方的信任,讓對方視你為知己。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告的話往往會讓人難以接受,有時還可能引起他人的誤會,達不到自己預(yù)期的效果。遇到這種情況發(fā)生時,不妨話說三分,點到為止,這種似有似無的忠告或指責,往往比直來直去的效果要好得多。
商朝末年,紂王昏庸無道,比干丞相為了江山社稷,多次向紂王進諫,紂王不但沒有將他的進諫聽入耳,記于心,反將其剖心處死。
職場上,有些領(lǐng)導(dǎo)嫉妒下屬的能力比自己高,才學(xué)比自己淵博,遇到這樣的人,如果你依然直接向他進獻忠言,結(jié)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炒。那么,怎么才能把忠告說到他人心坎里呢?
?。?)突出你的誠意
為別人獻忠告,最重要的是讓對方體會到,你是誠心誠意為他好,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當你指責他人時,如果讓對方感覺到你并不是出于關(guān)心才批評他,而是另有所圖,他不但不會接受你的批評,反而會把你當做他的一個敵人,馬上與你針鋒相對。
為別人提出忠告必須懷著一顆體諒的心。雖然說,他在做事時某些方面還不完善需要改進,但說不定他有難言的苦衷。所以,在獻忠告時,還要高呼理解萬歲,不要只講結(jié)果不講過程。
(2)用事實說話
為別人獻忠告,要建立在事實真相的基礎(chǔ)上,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只會弄巧成拙。只有在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才能正確地判斷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忠告該怎樣去提,以什么樣的角度提,取得的效果比較好。
例如,你身為一家公司職員,沒有了解清公司的各項業(yè)務(wù)、管理模式及背景,就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很難獲得領(lǐng)導(dǎo)對你的信任。不但如此,領(lǐng)導(dǎo)還會認為你是一個只會夸夸其談的無能之輩。職場如此,社交場依然如此,在你不了解朋友的意圖時,就對他的行為評頭論足,只會增加他對你的怨恨。
(3)注意說話時采用的措詞
只將以上兩條運用到為他人獻忠告或提意見中還不夠,在進獻忠告時,還要注意你的措辭,要不然很容易得罪人。
身為一名領(lǐng)導(dǎo),如果對自己的員工說這樣的話,如“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太狂妄”,“不用管他,反正受損失的不是我們”,“有這樣的想法簡直太可笑了”……從這一點就可以證明,這樣的領(lǐng)導(dǎo)缺乏素養(yǎng),是一名不合格的領(lǐng)導(dǎo),不值得員工去擁護他。
雖然領(lǐng)導(dǎo)有指導(dǎo)屬下的義務(wù),而這種義務(wù)的體現(xiàn)應(yīng)該是以關(guān)愛做基礎(chǔ),以懇切的忠告作為幫助下屬前進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進忠告需考慮“場合”因素
在大庭廣眾之下為他人提忠告,往往很難讓人接受。因為提出忠告的時候必然會涉及對方的缺點,有可能觸動對方傷疤。人有臉樹有皮,任何人被當眾揭短,都很難忍受,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臺,從而會產(chǎn)生抵觸的情緒。因此,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人也不會領(lǐng)你的情。
?。?)注重時機的把握
一般情況下,人在感情沖動時,很難采納他人的忠告。因為,這時人們的理智正處于混亂階段,很難分辨出你的用意。如果選在這個時候提出忠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惹來一身麻煩。
?。?)簡明扼要地突出重點
提出忠告的時候,簡明扼要很重要,思路雜亂,言語羅嗦肯定會影響忠告被采納的幾率。
?。?)給對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提忠告時,不能把對方的路堵死,切勿將他批評得一無是處,該隱藏的還是要隱藏,否則很容易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形成破罐破摔的局勢,最終忠告沒提成反倒被別人誤會存心不良。含蓄的指責同時,不妨加些贊美,比如:“你平時工作很努力,表現(xiàn)得也很積極,惟一的一點小毛病就是欠缺那么一點穩(wěn)重,如果做事前再謹慎些,前途就更明亮了?!庇眠@種口氣跟他說話,對方感受到的不是批評而是鼓勵,肯定非常愿意接受你的忠告。
為別人提出忠告,同樣的一個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會為你蠃得尊敬,也有可能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在為他人提忠告時千萬要謹慎行事,點到為止,留有余地。
有一個書生向一位高僧尋求處事方法,高僧為書生開了一副藥方,告訴他如何待人接物,藥方的內(nèi)容是:熱心腸一副、溫柔二片、說理三分等等。不難理解其中的含義。
其中“說理三分”包括兩層含義:
其一:這是一種技巧。倘若你有理,而對方又是個聰明人,你無須將你的理說得太過于詳細,只要一點對方就會明白,所以話說三分就足夠了,根本沒有必要畫蛇添足。
其二:“說理三分”也突出了一種處事的態(tài)度———寬容。人無完人,誰沒有點缺陷?雙方只要做到心知肚明,你再巧妙地點上幾句,別人自然清楚你的用意,而且還會感激你給他留面子,否則只會兩敗俱傷。
做人不能太露,太露了不可取。半含半露是一種大氣、一種涵養(yǎng),一種風度,真正會做人的人,總是在指責他人的時候留一手,不直接點明,不是得理不饒人,而是用含沙射影來代替直截了當;總是能把話說三分、點到為止運用得恰到好處。
其實,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就難了。“一吐為快”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更何況自己握著理,更會“理直氣壯”,哪里還能占理十分說三分?雖然許多人懷有“熱心腸一副”、“溫柔二片”,可是如果做不到也難成大氣候。
做人經(jīng)典提示:
言有盡而意無窮,有情盡在不言中,告訴別人你話中有話,這就是話說三分、點到為止的藝術(shù),這不失為一種大的智慧,既指出對方的錯誤,又保全了對方的面子,打動了對方的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