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學,學中做——《串聯(lián)型晶體管穩(wěn)壓電源調試及故障檢修》教學案例評析
揭陽捷和工業(yè)中學 盧文升
一、課堂教學實錄
(續(xù)表)
(續(xù)表)
二、案例評析
1.設計理念
學生的經驗、能力、智慧、技能和技巧等素質的養(yǎng)成,要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觀察、領會、感悟才能得到。在教學中要倡導學生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時培養(yǎng)他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課題的設計理念是: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電路原理的理解,實施“做中學”;通過學習,掌握實踐技能及方法,分析及排除各種故障,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實施“學中做”。
2.教學活動分析
(1)導入部分
學生在安裝、調試電路時問題很多,但因電阻變值或晶體管損壞而引起故障一般很少出現(xiàn),因此實驗故障現(xiàn)象比較簡單,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講述故障現(xiàn)象,可以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引起學生檢修電路的欲望,順利引出本次任務。
(2)活動一
讓學生檢修自己電路板故障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是否恰到好處,有些學生在完成安裝、調試電路后就迫不及待地動手檢測有故障的電路板。這時,教師順水推舟,讓學生進行檢修故障,把課堂推進了一個學習的小高潮。
整個活動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采用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式。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歸納、綜合等學習活動,使客觀知識成為個人經驗中的有機成分。另外通過小組協(xié)作,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團隊精神。同時,加強了理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個體探索與群體交流相結合的學習實踐活動,促進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進步,形成了獨特的學習風格。學生普遍反映,通過這項實踐活動學習到的知識,既有趣又記得牢。
(3)活動二
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實踐技能的強化。由于R1不僅為VT2提供基極偏置電壓同時還是比較放大管VT3的集電極負載,而C3也是常見故障點之一,因此選擇這兩個故障點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實驗過程中學生親自體驗故障引起各量的變化,進一步熟悉電路組成、元件作用及對穩(wěn)壓原理的理解,熟悉檢修程序及電壓測量法,體現(xiàn)“做中學”和“學中做”在教學中的地位。
活動二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本領。
(4)活動三
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故障現(xiàn)象總表”的討論補充,總結完善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生的隨堂檢測查漏補缺,及時鞏固實踐技能及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在測試中現(xiàn)場分析調整管發(fā)射結開路的檢測過程邏輯嚴密,足見“做中學”的效果。
3.反思
在指導示范VD3短路這一故障排除時,有一學生問:理論上VT3飽和則VT3c=0.2V,VT2b=VT3c=0.2V,調整管處于截止狀態(tài),電源輸出電壓應為0V,但測量結果卻是1.2V?教師告訴學生:此時VT3工作于淺飽和狀態(tài)、VT1工作于微導通狀態(tài),學生似乎理解。為了讓學生明白,教師可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晶體管的“淺飽和狀態(tài)、微導通狀態(tài)”。學生在實踐中經常會遇到與理論分析有偏差的問題,這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把握,是實施“做中學”最好的載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