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前體是從歐洲紫杉的針葉中提取,經半合成而獲得此藥,分子式為C43H53NO14。其他名為多西紫杉醇,泰索帝等。
1.作用機制 多西紫杉醇的作用機制與紫杉醇相同,穩(wěn)定微管的作用比紫杉醇大2倍,并能誘導微管束的裝配,但不改變原絲數(shù)量。該藥是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能將細胞阻斷于M期,對增殖細胞作用大于非增殖細胞,一般不抑制DNA、RNA和蛋自質的合成。與紫杉醇相似,多西他賽也有放射增敏作用。研究表明,多西他賽與紫杉醇之間具有不完全交叉耐藥,與DDP與氟尿嘧啶之間物交叉耐藥。
2.藥物代謝 多西他賽的藥物分布為雙相,α和β半衰期分別為7分鐘和11小時。血漿廓清率為2.2 L/(kg.h)。藥物排除亦為雙相,終末半衰期為1小時。藥物在肝、膽、小腸和胃內容物的放射活性最高,給藥后96小時,殘留于組織中的藥物<0.8%,主要見于胸腺和神經根,軟骨、視網膜和肝臟也有少量殘留。藥動學研究表明,此藥在人體內的分布呈三相,γ終末半衰期為11~18小時,血清廓清率為16~21 L/(m2·h)。藥物主要經糞便排除,經腎排除很少,僅為9%,且以原形排出。
3.用法 多西他賽經靜脈給藥,60~75 mg/m2,溶入5%的葡萄糖或鹽水,1小時滴入,每3周1次。周療的劑量為每周35~40 mg/m2,連用6周,停2周。為防止患者發(fā)生液體潴留綜合征,推薦使用地塞米松8 mg,每12小時1次,連用5天。
4.主要不良反應 主要的劑量限制性毒性是中性白細胞減少,但與紫杉醇不同的是白細胞減少呈劑量依賴性而非時間依賴性??捎休p度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為12.9%。貧血很常見,發(fā)生率85.5%,但只有極少數(shù)患者發(fā)4度貧血(2.4%)。其他副作用有:皮膚毒性反應(36.9%)、脫發(fā)(54.5%)、惡心嘔吐(41.6%)、腹瀉(31.8%)、口腔炎(18.4%)、感覺、運動與視神經毒性(分別為27.8%、12.5%和1.6%)、頭痛(5.9%)、液體潴留(25.9%)、與藥物相關的發(fā)熱,發(fā)生率為18%;輕度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瘙癢、潮紅、皮疹,嚴重過敏反應約4%。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