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據典】
“變通莫大乎四時?!薄兑住は缔o》
“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薄秴问洗呵铩けM數》
“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靈樞·本神篇》
“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薄妒酚洝ぬ饭孕颉?/p>
【讀典感悟】
古人認為,人要健康長壽就應該“順天應時”,養(yǎng)心自然也是如此。在天地之間最大的陽氣是太陽,太陽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人體陽氣的變化。四季是陽氣變化的一個輪回。四季有各自的主旋律,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季是陽氣的涌動和生發(fā),夏季是陽氣的成長和壯大,秋季是陽氣的收獲和濃縮,冬季是陽氣的貯藏和休養(yǎng)生息。地球上的生物,包括植物、動物,乃至人類都受到四季主旋律的影響。四時季節(jié)轉換,人體機制更新。樹長一年一輪,人長一年一歲。樹木有年輪,記錄春夏秋冬的輪回;人有年齡,記錄著歲月的滄桑。了解一年一歲的道理,有助于利用生、長、收、藏自然的力量,修復人體臟腑。
【博古通心】
季節(jié)的變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密切,可以說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對心血管疾病有影響的因素,尤其在季節(jié)交替的時候,如果忽略了氣候的影響或防護不當,任何一個季節(jié)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如春季氣溫變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穩(wěn)定,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加之“春風吹又生”的細菌、病毒,人們容易患上各種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又是心腦血管病患者舊病復發(fā)或加重的常見誘因;夏季天氣炎熱,急性心血管發(fā)病的病人就要比平時多??釤岬奶鞖猓捎谛菹?、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缺水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病患者血壓增高或者不穩(wěn),導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發(fā)作。此外,夏季空調普遍使用,導致室內外溫差大,或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細菌,這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是嚴重的威脅。尤其是獨居老人,由于行動不便,缺少家人的照顧,為了避免麻煩,會有意地減少飲水量,但是夏天氣溫高,大量出汗會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而誘發(fā)心肌梗死和中風等;秋冬季節(jié),由于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干燥,人的生理機能反映比較遲緩,時常處于應激狀態(tài),這樣就加大了心臟的負荷,造成血管痙攣和血栓形成,使得心臟病突發(fā)事件比其他季節(jié)高。由此可見,如果能夠充分了解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趨利避害,就能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