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丁還燈的整個過程,你知道嗎?
添丁還燈的整個過程包括上燈、接燈與還燈。“上燈”是指一家娶了新媳婦時,先將一個大紅燈籠掛于家中大廳之上,一家親朋聚于燈下,開宴慶賀。第二天,再將該燈籠掛于本姓的祠堂中進(jìn)橫梁之上。同樣,一族之人聚于祠堂,慶賀婚禮,這就是“新婚上燈”。
當(dāng)新媳婦將燈上于祠堂的同時,要將先前還燈者在祠堂中進(jìn)梁上留下的“燈罩”接回家中掛到廳堂之上。同時,還要在祠堂原來掛“燈罩”的位置上用紅繩子掛一個“搶位”的木雕壽桃印,此舉意在表達(dá)搶先生子的愿望,這個過程就叫“接燈添丁”。
婚后生子,即為“添丁”。那么在來年的正月初九這天,要將添丁燈掛在接來的燈罩之下,再送到祠堂。將搶位的壽桃印換下,掛上這盞“添丁燈”,這就是“添丁還燈”。要舉行還燈儀式的僅限于長子,非長子則不必“還燈”。
“還燈”所用的燈稱為“添丁燈”,是一種特制的紙扎燈籠。整個燈籠高約1.5米,寬約1.2米,分上中下三部分構(gòu)成。上部是一個扁平的燈罩,正中為一掛鉤,由木制成,做工考究,要長久使用;下部是一個梯形的燈座;中間是一個或四面,或六面,或八面的棱柱形燈籠。燈罩和燈座上都以紅刻紙點(diǎn)綴裝飾,刻紙的內(nèi)容都是以花草、祥云、夔龍為主。燈籠各個立面上裝飾的刻紙比較考究,每個面上都要賦予不同的吉慶內(nèi)容,常見的有“桃園三結(jié)義”、“劉海戲金蟾”、“郭子儀上壽”、“魁星點(diǎn)筆”、“立馬蜂猴”、“觀音送子”、“百子圖”、“福祿壽三星圖”、“花好月圓圖”、“松壽延年圖”等。燈籠和燈座是一次性使用,有人專門制作用于出售。
“還燈”為期三天,從每年的正月初九開始,到正月十一結(jié)束。
正月初九是“暖燈”。每到初九日,添丁之家就要買上一盞添丁燈掛在自家堂前,當(dāng)晚請親戚到家來吃“暖燈”酒。所謂的“暖燈”,就是先將燈籠點(diǎn)熱,即做好還燈的準(zhǔn)備。
正月初十是“撐燈”和“夾燈菜”。當(dāng)天一早,本祠堂中所有人家十五歲以下的男孩子都要到添丁之家去打鑼,恭喜添丁,關(guān)系密切的還要送一個裝滿爆竹的爆竹籃以示慶賀。然后是“撐燈”,所謂的撐燈,就是由一位長者(德高望重,夫妻雙全,子孫滿堂者為佳)將燈籠從東家取下?lián)蔚届籼脧垝?。?dāng)天,撐燈者須身穿大禮服(頭戴禮帽,身穿長衫馬褂)前往執(zhí)事。男孩們在前敲鑼,長者撐燈一同前往祠堂。同一年中有多家添丁,就按輩分和長幼順序?qū)魪淖笸覓煸谥羞M(jìn)的大堂之上。燈掛好之后,男孩們還要把鑼打回東家,意在告知東家燈已掛上。東家這時已煮好了連鍋面,以此來答謝孩子。
晚上是“夾燈菜”,就是到祠堂去領(lǐng)取半熟酒菜。這場宴席上的菜是不能吃的,所以赴宴者必須在自家吃好晚飯才去祠堂,這場宴席只有本族十五歲以上的男丁才有資格參與。種福廳在民國末年的時候,每年參與“夾燈菜”的都在五桌人左右。各人的座次是由族長按長幼順序安排,并將座次安排用紅紙謄寫,張貼在中進(jìn)柱子之上,以便于大家就座。宴席的費(fèi)用是添丁之家均攤,如果某年就一家添丁,那么費(fèi)用就由這一家獨(dú)自承擔(dān)。
宴席的標(biāo)準(zhǔn)是固定的:每桌八人,自帶碗筷;每桌的“燈菜”(還燈酒菜的一個特定稱謂)是四小盤和四大盤。四小盤分別是南瓜子、花生、皮蛋、海蜇絲,也有的是豬肝、豬耳、豬舌、香腸等。四大盤是由豬肉、牛肉、雞肉、魚肉組成,皆為半熟,以大四喜盤裝就,當(dāng)場不能吃,是用來“夾燈菜”的,所以這四大盤菜的切法和擺放都有講究。每種都切成長條形肉,每塊長約二十公分,每盤八塊,在盤中擺放成小山狀。另外每人有熱米酒(甜酒)半碗。八人坐定后,推舉出輩分大、年齡長者為桌長。桌長說“舉杯”,大家才可以喝酒,吃四小盤里的菜。喝完酒以后,就可以“夾燈菜”了?!盁舨恕辈皇莻€人隨便夾的,而是由桌長按先長后幼的順序為桌上的每一個人夾取。燈菜分完后,大家就帶著半熟的八樣菜回家,待重新加工后,方可食用。官廳與其他祠堂有所不同,除了四小盤和四大盤外,還有一個暖鼓(火鍋)。大盤的菜是全熟的,要當(dāng)場吃完,不像夾燈菜要帶回家。
正月十一晚吃“還燈酒”,就是請大家喝自家釀造的甜米酒,吃連鍋面。這天全族的人都可以參加,也不必吃好晚飯才去。男子還是按頭天的位置就座,婦女則只能是站在桌邊,同樣是自帶碗筷。當(dāng)晚桌上只有酒沒有菜,甜米酒用大茶胎(用錫或白鐵打制的如水桶般大小的茶壺,壺中設(shè)一內(nèi)胎可生火加熱,外胎內(nèi)裝入茶或酒。有壺嘴,茶酒可直接倒出)燒熱,大家可以隨意喝。喝完了酒,就是吃連鍋面,到吃飽為止。
還燈酒宴結(jié)束之后,是添丁燈上社,上社儀式由族長主持。屆時,族長帶領(lǐng)全族人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紙跪拜,向祖宗稟告宗族添丁,祈禱祖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長。行完三跪九叩之禮后,將掛在中進(jìn)的添丁燈取下(燈罩仍掛在原來的位置),同樣由各房長輩撐燈,敲鑼打鼓將燈送至各祠所屬的社屋。到了社屋,東家還給管社的一些燈火費(fèi),懇請他將燈點(diǎn)到十八朝(即正月十八)。正月十九,上香禱告之后,才將燈取下焚化。至此,還燈儀式結(jié)束。
另外,“新婚上燈”也和“添丁還燈”同時進(jìn)行。先前結(jié)婚時上的燈,到了新年正月十一這天,都將它送到社屋里掛起,再由管社屋的人為之添油上火到正月十八。至此,整個“上燈”儀式才算結(jié)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