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腸癌生長速度緩慢,在其達到產生癥狀、體征之前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早期病變不易引起注意。因此,早期預防顯得格外重要。
(一)一級預防
1. 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偏愛“三高一低”,即高能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類)、低纖維素。少吃燒烤、煎炸及高脂油膩食物;多吃粗糧、蔬菜等含纖維素多的食物。由于高蛋白、高脂肪、缺乏維生素A及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與結腸癌的發(fā)生有重要的關系,因此,在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方面應該提倡增加高纖維的水果(如香蕉)、綠葉蔬菜(如洋白菜、青菜、土豆、紅薯等)、谷類(如玉米)粗制碳水化合物比例,減少脂肪及動物蛋白(如牛肉)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大便量和腸道排泄速度。這樣,一方面可減少腸內中性膽固醇及膽酸濃度,降低腸內細菌降解的致癌物質或協(xié)同致癌物質;另一方面因大便量增加,加快了排泄速度,使上述致癌物質或協(xié)同致癌物質與結腸黏膜接觸時間縮短,減少結腸癌的發(fā)病率。
其次要保持大便通暢,糞便中有許多有害致癌物質,若長期居留,對大腸癌的發(fā)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食用新鮮蔬菜及減少亞硝酸胺在體內生成,增加大便量,加速糞便的排泄,在結腸癌的預防上有重要的價值。
總之,結腸癌的確切病因至今不十分明了,但大量的研究證實結腸癌的發(fā)生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重要的關系,從而提倡飲食以低脂肪、低蛋白、高纖維素及粗制碳水化合物為主,可以減少、消除大腸癌的致病因素,抑制正常細胞的癌變過程。
2. 預防與治療腸道疾病
預防腸道疾病,積極治療癌前疾病,如結腸息肉、結腸腺瘤、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便秘、血吸蟲病及息肉樣潰瘍。通過普查與隨訪,盡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大腸癌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對于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出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大腸腺瘤的早期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發(fā)生的重要措施。因此,一旦發(fā)生大腸腺瘤應盡早切除。目前,隨著內鏡治療技術的發(fā)展、不斷提高和普及,大部分大腸腺瘤樣息肉不需開腹手術,可經內鏡完整地摘除,患者痛苦小,并發(fā)癥少,費用低,可同時對多枚息肉切除,并可收集切除的樣本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因為大腸腺瘤的切除術后再發(fā)率高達30%,尤其是術后第1年復發(fā)的危險性為正常同年齡人群的16倍。因此,主張術后至少在4年內,應每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為防止手術切除不完全,首次檢查應在術后6個月內進行。據(jù)統(tǒng)計,再發(fā)與年齡、腺瘤大小、部位似乎無明顯關系,若經局部切除的腺瘤已有癌變者,則發(fā)生大腸癌的可能性為16%~20%。有學者報道,大腸腺瘤應視為高發(fā)人群隨診檢查對象。
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與免疫因素有密切關系。其主要病變在結腸,以非特異性炎癥為特征,伴有增生性息肉形成,病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研究表明,炎癥性腸病并發(fā)大腸癌的概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癌變的發(fā)生率約為5%,若病程超過10年,癌變的發(fā)生率則高達20%。因此,歐美國家將此病視為癌前狀態(tài),故早期治療炎癥性病變及定期復查隨訪結腸鏡是結腸癌預防的重要措施。炎癥性腸病早期治療詳見有關章節(jié)。
3.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發(fā)現(xiàn)大便習慣、次數(shù)、性質改變,大便表面附著血液、黏液或膿血,腹部隱痛、便意頻繁、進行性貧血、無原因消瘦等蛛絲馬跡應及時就診。
高危人群定期普查,如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有腺瘤性息肉、長期慢性結腸炎、40歲以上中老年人出現(xiàn)不明原因大便異常者,應及時進行大便隱血及脫落細胞學檢查,若為陽性必須做電子結腸鏡檢查。
4. 運動鍛煉,提高抵抗力
尋找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了預防大腸癌的健康十六字方針,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獨立的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過少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促進結腸蠕動,有利于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吸煙與大腸癌的關系還不十分肯定,但吸煙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證實。目前研究認為,吸煙是大腸癌基因產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經過大約40年的時間才能發(fā)生作用。酒精的攝入量與大腸癌也有關系,酒精也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但具體原因尚不清楚。減少酒精攝入量有利于預防大腸癌。
(二)二級預防
腫瘤的二級預防,即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防止或減少腫瘤進一步生長至進展期癌,進而發(fā)生淋巴結、肝轉移引起的死亡。大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從癌前病變到浸潤性癌,需要經過多年的時間,這為普查發(fā)現(xiàn)早期病變提供了機會。因此,普查是腫瘤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
(三)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即對腫瘤患者積極治療,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目前,對大腸癌患者采取相應部位的結腸癌根治術(包括腫瘤部位的腸段切除及相應部位的淋巴結清掃)為主,輔以適當?shù)姆暖熀突煛⒅嗅t(yī)藥治療、免疫治療,以提高大腸癌的治療效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