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一起到村邊的柿子樹下?lián)炝艘恍﹦e人吃完柿子后丟了柿蒂
爺孫倆一起到村邊的柿子樹下?lián)炝艘恍﹦e人吃完柿子后丟了的柿蒂。
爺孫倆的藥簍子里裝滿了柿蒂,好奇的村民便問,老人家,人家都去采柿子吃,把柿蒂丟了,你們?yōu)槭裁磥頁焓恋倌兀?/p>
爺爺擦擦汗說,你們別小看這柿蒂,皺巴巴的,好像有點丑,不像柿子,嘗起來既甜又滑口,可柿蒂卻是一味非常好的藥,它能夠治療胃氣不降,胃熱呃逆。
正好有兩個打呃的人聽到了,馬上湊過來。
一個少年打呃,聲音響亮,口中臭濁。
爺爺說,抓一把柿蒂熬水喝就好了。
另外一個老者,也想抓把柿蒂回去熬水喝,爺爺聽他打呃聲音低沉,便說,別忙著用柿蒂,讓我摸摸你的脈。
爺爺一摸,這老人家脈象沉弱。
爺爺便說,你這打呃是不是好長一段時間了?
老人家驚奇地說,你怎么知道,我是病了一段時間,生病后一直打呃,用了各種藥都沒止住。
爺爺說,你這打呃就不能用柿蒂了。他說,為什么呢?
爺爺說,對于胃熱氣逆的,可以用柿蒂苦澀降氣止呃,但你這是腎陽不足,就必須要用溫降之藥,不能用苦澀偏寒的,你可以用刀豆,溫腎助陽,降氣止呃。
然后爺爺便叫他用刀豆打粉,每次送服兩三錢。后來這年輕人和老人家的打呃都好了。小指月說,看來同一種病也有不同的治法。
爺爺說,這叫同病異治,同的是病名,異的是病機、體質(zhì)。中醫(yī)治病治的是病機,是體質(zhì),這才是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隨后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寫道:
《本草綱目》曰,古方單用柿蒂煮汁,能降逆止呃,取它味苦降泄胃中逆氣也。
《本草綱目》又曰,刀豆能暖腎陽,止呃逆,有病人久病以后呃逆不止,用刀豆子燒灰存性,以溫水調(diào)服兩錢即止。這是久病及腎,腎陽不足,此亦取其下氣歸元,溫腎納氣,而逆自止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