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四物湯治血小板增多
陳某,女,68歲,江陰人。
●初診 (2013年3月25日)
2009年4月,無錫某醫(yī)院檢查診斷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原始+早幼粒細(xì)胞10.50%,長期血小板減少(30~50)×109/L,血紅蛋白80~100g/L,白細(xì)胞(1~2)×109/L。中西藥治效不佳,由其兒子代訴,時或低熱,苔脈不詳。擬方補腎益氣生血加解毒為法。
生熟地各10g 靈芝10g 補骨脂10g 制鱉甲15g
炙黃芪15g 丹參15g 牡丹皮12g 女貞子15g
墨旱蓮20g 虎杖15g 仙鶴草15g 白花蛇舌草15g
地骨皮10g 陳皮6g 黃柏10g 生甘草3g
7劑,水煎服。
●二診 (2013年3月30日)
患者親臨。頭昏暈,乏力,舌淡紅而嫩,下唇紫褐斑散在,全血下降。陰傷血熱明顯,擬原方出入。
原方去補骨脂,加牡丹皮10g、菟絲子15g。20劑,水煎服。
●三診 (2013年4月8日)
近查血小板10×109/L,但無明顯出血癥。擬方加強升血小板,涼血化瘀止血之品。
原方去黃柏、白花蛇舌草,加參三七6g、重樓15g、白茅根15g。14劑,水煎服。
●四診 (2013年4月27日)
近感冒,服中藥后納可,全血下降,血小板低尤著,但無出血癥狀。近查血紅蛋白65g/L,紅細(xì)胞1.91×1012/L,白細(xì)胞0.8×109/L。骨髓抑制,神倦乏力,苔薄黃,舌花剝多裂,脈細(xì)數(shù)。擬加強滋腎涼血健脾,佐化瘀利濕。
生地15g 牡丹皮12g 白芍12g 女貞子15g
墨旱蓮20g 虎杖15g 生白術(shù)12g 石斛10g
菟絲子15g 仙鶴草20g 龜板15g(先煎) 參三七6g
花生衣15g 生曬參6g(另煎)
14劑,水煎服。
●五診 (2013年5月25日)
MDS經(jīng)治療病情漸趨穩(wěn)定。白細(xì)胞1.4×109/L,紅細(xì)胞2.54×1012/L,血紅蛋白89g/L,血小板16×109/L。無出血癥狀,苔薄舌淡紅而裂,脈沉數(shù)。擬原方出入。
原方生地改為生熟地各8g,加炙黃芪15g、陳皮6g。14劑,水煎服。
●六診 (2013年6月16日)
近月來未再輸血小板,臨床全血下降,近查白細(xì)胞0.8×109/L,紅細(xì)胞1.36×1012/L,血紅蛋白52g/L,血小板7×109/L。無出血癥,僅打針處稍有瘀斑。精神體力尚可,納便如常,2012年9月骨髓象示骨髓抑制較重,擬加強補腎益氣涼血生血。
生熟地各10g 山茱萸10g 菟絲子15g 補骨脂10g
女貞子15g 墨旱蓮15g 牡丹皮12g 地骨皮12g
制龜板15g 參三七6g 仙鶴草15g 生白術(shù)12g
西洋參6g 石斛15g 白茅根15g 白及10g
白芍10g 阿膠珠10g 茜草15g
14劑,水煎服。
●七診 (2013年6月28日)
此次輸血小板及輸血后,血小板4.4×109/L,紅細(xì)胞12×109/L,血紅蛋白85g/L。打針處有瘀斑,苔薄黃舌淡色紅,脈象弦數(shù),擬加強滋腎降火涼血。
原方加炒梔子10g、水牛角20g(先煎),生熟地改生地20g。30劑,水煎服。
●八診 (2013年7月27日)
7月1日發(fā)高熱后,血小板降至1×109/L,后經(jīng)輸血小板及用藥后漸升,今復(fù)查血小板10×109/L,無出血癥狀,稍有低熱,納差,擬方滋腎涼血止血為法。
生地20g 山茱萸12g 女貞子15g 墨旱蓮20g
牡丹皮12g 地骨皮12g 羊蹄根15g 參三七8g
仙鶴草15g 水牛角片20g 白茅根15g 制鱉甲15g(先煎)
生白術(shù)12g 炒山楂12g 阿膠珠10g 茜草12g
30劑,水煎服。
●九診 (2013年8月24日)
此次病危重,經(jīng)治轉(zhuǎn)緩,精神體力好轉(zhuǎn),血象較前改善,苔薄膩舌中花剝多裂,血小板漸略升,仍低,擬步原法。
原方去阿膠珠,加白芍12g、大棗4枚。
【按】本案屬于中醫(yī)“髓毒勞”范疇。病位在髓、涉及脾腎。病機主要為精枯氣乏為本、毒蘊血瘀為標(biāo)。以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皮膚紫癜等為主癥。陳松育在本案的治療過程中,以補腎養(yǎng)陰為根本,以補其髓;以健脾益氣養(yǎng)血為重,以增強氣血化生;以涼血解毒化瘀為佐,以解其標(biāo)。使得本案患者轉(zhuǎn)危為安。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