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女各姓”與“婦隨夫姓”的尊卑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以“三綱五?!睘楹诵牡姆饨▊惱淼赖轮?,夫為妻綱,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十分嚴重,且年深日久,根深蒂固。這既是女性地位卑微的反映,也是重姓輕名文化意識的體現(xiàn)。目前,已有不少夫婦開始采用兩人的合姓作為婚后婦女的新姓,男女兩姓之間用連字符相連。而婚后所生子女,或用父姓,或兒子隨父姓、女兒隨母姓,具體方式由夫婦倆共同選擇決定。
“男女各姓”與“婦隨夫姓”的尊卑觀念_中國與英美國家習俗文化比較
“男女各姓”與“婦隨夫姓”的尊卑觀念
在中國傳統(tǒng)以“三綱五?!睘楹诵牡姆饨▊惱淼赖轮校驗槠蘧V,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十分嚴重,且年深日久,根深蒂固。由于社會地位低下,婦女很少出入社交場合,在日常交往中,親友鄰里常用其夫名加上表示尊稱的親屬稱謂來稱呼已婚婦女,如《鐵道游擊隊》中的“芳林嫂” ,京劇樣板戲《沙家浜》中的“阿慶嫂” 。封建社會中婦女無論結婚前后都保留自己獨立的家姓,常常以其家姓加上“氏”字作為已婚婦女的稱謂,如張氏、李氏等。這既是女性地位卑微的反映,也是重姓輕名文化意識的體現(xiàn)。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按照傳統(tǒng)習慣婦女婚后一般都要使用夫姓,如Marie White與John Brown結婚,婚后女方姓名為Marie Brown ,一些女演員和女作家常因職業(yè)需要不用夫姓。
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深入發(fā)展,許多女權主義者主張婦女婚后仍用自己的家姓,以體現(xiàn)男女平等和婦女獨立的觀念。目前,已有不少夫婦開始采用兩人的合姓作為婚后婦女的新姓,男女兩姓之間用連字符相連。如Mary Brown和John Williams結婚,婚后兩人的姓名分別為Mary Brown-Williams和John Brown-Williams 。而婚后所生子女,或用父姓,或兒子隨父姓、女兒隨母姓,具體方式由夫婦倆共同選擇決定。由此可見,姓名的改變隱含著文化觀念的更新與發(fā)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