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地震的概念及主要內(nèi)容介紹

        地震的概念及主要內(nèi)容介紹

        時間:2023-09-20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全球每年發(fā)生地震約550萬次。地震常常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zhì)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里氏地震規(guī)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shù),并選擇距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在發(fā)生地震時,不能使用電梯。都市中心地區(qū)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chǎn)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全球每年發(fā)生地震約550萬次。地震常常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zhì)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一)地震震級

        地震震級是根據(jù)地震時釋放的能量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級別越大。人類有記錄的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發(fā)生的9.5級地震,其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一顆1 800萬噸炸藥量的氫彈,或相當于100萬千瓦的發(fā)電廠40年的發(fā)電量。2008年汶川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于90萬噸炸藥量的氫彈,或100萬千瓦的發(fā)電廠2年的發(fā)電量。

        國際上一般采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通常所說的里氏地震規(guī)模。里氏地震規(guī)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shù),并選擇距震中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里氏規(guī)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相隔兩級的震級其能量相差近1 000倍。

        小于里氏2.5級的地震,人一般不易察覺,稱為小震或微震;里氏2.5~5.0級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fā)生十幾萬次;大于里氏5.0級的地震,會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

        (二)地震須知

        (1)發(fā)現(xiàn)大地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大地震時,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2)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地震發(fā)生后,慌慌張張地向外跑,如被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于水泥預制板墻、門柱倒塌,曾造成過多人死傷。

        (3)將門打開,確保出口。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jīng)發(fā)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里的事例。如果可能,請將門先打開,確保出口。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里,如何逃脫的方法,準備好梯子、繩索等。

        (4)在戶外時,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wěn)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jié)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5)在公共場所依從工作人員的指示。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fā)生混亂。要依照商店職員、警衛(wèi)人員的指示來行動。就地震而言,據(jù)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fā)生停電,緊急照明電燈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zhèn)靜地采取行動。

        (6)乘電梯。在發(fā)生地震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高層大廈以及建筑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fā)生時會自動停在最近的樓層。萬一被關在電梯中,可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lián)系、求助。

        (7)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qū)域禁止行駛。發(fā)生大地震時,汽車會像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都市中心地區(qū)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

        (8)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fā)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要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對于病人等的避難,當?shù)鼐用竦暮献骰ブ遣豢扇鄙俚摹钠綍r起,鄰里之間就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在發(fā)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chǎn)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jù)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顯得極為重要。一般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能夠把握正確的信息。要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gòu)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三)謠言甄別

        (1)正確認識國內(nèi)外當前地震預報的實際水平,人類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

        (2)發(fā)布地震預報的權(quán)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都無權(quán)發(fā)布地震預報消息。對待地震謠傳,要做到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

        (3)學習地震常識,消除恐震心理。地震來臨時,家庭成員該如何避震,專家建議掌握三條原則:

        原則一:因地制宜,正確抉擇。要冷靜地判斷清楚住的是平房還是樓房,地震發(fā)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nèi)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的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地震時決不能瞻前顧后,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錄》里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币馑季褪钦f,發(fā)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四)急救方法

        (1)保持鎮(zhèn)靜。在地震中,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被擠壓傷致死的,而是由于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的態(tài)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始終要保持鎮(zhèn)靜,分析所處環(huán)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xiàn)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chuàng)面,作簡單固定后再進行運轉(zhuǎn)。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并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y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若是擠壓傷,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chuàng)傷者,要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用干凈紗布包扎創(chuàng)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chǎn)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yī)院聯(lián)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于大面積創(chuàng)傷和嚴重創(chuàng)傷者,可口服糖鹽水,以預防休克發(fā)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生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xiàn)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

        (五)震后互救

        應根據(jù)震后環(huán)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后,判斷其埋壓位置,通過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以免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入,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如果埋壓者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里該挖,哪里不該挖,哪里該用鋤頭,哪里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過去曾發(fā)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的事件,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在營救過程中,要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其口鼻內(nèi)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于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墟,切忌強拉硬拖。對饑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在將其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應根據(jù)受傷輕重,進行包扎或送醫(yī)療點搶救治療。

        思 考 題

        1. 現(xiàn)地使用地形圖對于“應急逃生”有什么指導意義?

        2. 在自救、互救過程中,為什么科學的方法和健康的心理不可或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