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真食品小盤點
1.回鄉(xiāng)面點遍天下——寧夏同心
面食是回族人的傳統(tǒng)主食,其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都是無與倫比的。據(jù)統(tǒng)計,回族飲食中,面食品種達60%以上,其他品種中也或多或少地使用面粉。油香、油茶、拉面、馓子、長面、麻花等都是回族面食精品?;刈迕媸撤浅Vv究,油香、馓子等香脆可口、顏色金黃,極富特色。還有一些小吃如羊肉揪面、羊肉搓面、牛肉拉面、羊雜碎、粉湯餃子、燴小吃、調和飯等均選料精良、手工制作、別有風味。
寧夏同心的清真食品具有悠久的歷史,既繼承了阿拉伯、波斯地區(qū)一些清真菜點的特色,又吸收了中國菜點、面點的制作方法。
羊肉揪面
馓子,是回民待客、送禮、過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1982年西北五省烹飪比賽表演時,同心的馓子鮮艷奪目,芳香馥郁,轟動了西安。
油香,是回族對油餅的一種特殊稱法,是回族人民喜好的一種傳統(tǒng)食品。
回族面點
酥合子,是回族傳統(tǒng)的油炸食品。用面皮包上糖餡,捏成合子形,入油鍋炸熟即成,外酥內軟,色澤金黃。
同心縣回族的干糧饃更是久負盛名。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同心舊城,俗稱“半個城”,就有回民經(jīng)營干糧饃,20世紀70年代曾一度有百余戶人家經(jīng)營。
油旋子,俗稱花子抖皮襖,為回族烙餅中的佳品,酥軟色香俱全。
具有寧夏風味、同心風格、回族特色的油香、馓子、卷煎餅、麻花、酥合子、餛饃、干糧饃、油圈子等久負盛名的清真食品成了寧夏人饋贈親友的佳品。同心清真面點開始走出寧夏,走向全國,享譽世界。這不光是一種經(jīng)濟物質的擴張,更是一種少數(shù)民族特色文化生活的延伸和傳遞。
2.蘭州“麥當勞”——牛肉拉面
“牛大碗,大碗牛,紅綠黃白顏色秀,寬薄細厚品種多,酸辣鮮香真可口?!?/p>
蘭州清真牛肉面俗稱“牛肉拉面”,是蘭州最為有名、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據(jù)記載,蘭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當時由于工序繁雜、用料考究,一直未能成為大眾食品。一直到了清朝初年,蘭州才有第一家牛肉面館。清代稱蘭州牛肉面為“熱鍋子牛肉面”,此面以湯為重,其味清香撲鼻,獨具風格。為了招徠生意,店主推出“進店一碗湯”的讓利經(jīng)營方式,顧客喝完湯后,頓覺爽口醒胃,食欲大振,從此蘭州牛肉面的名氣不脛而走。在此基礎上又在牛肉湯的“清”字上下工夫,在“味”字上求發(fā)展,在“質”字上求時常,最終以“湯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格,把蘭州清湯牛肉面推向了爐火純青的高度,臻于完善,最終形成“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湯清、白蘿卜、紅辣椒、綠蒜苗、黃面條)的湯面特點,達到了色、香、味、形和諧統(tǒng)一,且價廉物美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被當?shù)厝俗u為蘭州的“麥當勞”。這是因為牛肉面不僅快、方便,而且其集面、湯、肉、味、色于一體,實惠便宜,帶給食客的是一種迅速便捷的美味享受,為上班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成為蘭州的城市名片。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牛肉拉面館由于人太多坐不下時,就會有人將碗端出門外進食,或蹲或站。現(xiàn)在的牛肉拉面遍布全國各地,在北京赫赫有名的“老馬富貴拉面”已有100多家。
牛肉拉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