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Ⅶ
工程師F在團隊中的學習能力和專業(yè)能力非常突出,且具有獨立完成工作的意識和能力,總是出色地、準時地或提前完成自己的各項工作任務,深受同事和領導的喜愛。他正在處理一個不熟悉的質量難題,團隊中的其他人和供應商也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工程師F感到壓力和責任重大,收集不良品的詳細信息、購買圖書和查找相關的資料、尋求朋友和同學的幫助、與公司技術部門和供應商討論可行性的測試和試驗等,計劃近期內有所突破。在與海外客戶服務部門和廠商進行電話會議討論解決方案時,工程師F的經(jīng)理G也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經(jīng)理G并沒有發(fā)言,或提出較好的建議。在其他部門指責工程師F進展緩慢時,經(jīng)理G也是明哲保身,一言不發(fā)。由于零件的生產廠地和成品都在海外,工程師F不能親自驗證或指導試驗,只是協(xié)調各方人員制訂方案、督促實施,事情仍然沒有明顯進展。此時經(jīng)理G也沒有和工程師F單獨溝通,設定目標和探討解決的辦法,于是工程師F心里想,“我的經(jīng)理也在參與了整件事情,收到了每一封郵件,參加了每一次會議,他也不過如此,沒有解決方案”,壓力傳遞出了50%;海外總部的質量總監(jiān)也參加了解決問題的會議,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指導和突破。工程師F心暗暗道,“所有的大老板都參與了整個過程,實在解決不了,也不能全怪我吧”。責任傳遞到只剩下33%,甚至是更少。
事例Ⅷ
工程師H正在準備一份例行的月報。經(jīng)理說道:“就差你的那部分沒有提交了,今天下午16:00前交上來。”
“好的,我會把草稿版本發(fā)給你。”
為什么說是草稿呢?其下的潛臺詞就是,我沒有盡100%的努力去把它做得最好,我自己也不太滿意,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你要是認為不行,我再改進;你認為可以,那真是謝天謝地。
因為這是“草稿”,從而弱化了自己的責任。
作為管理者,當下屬在解決棘手的難題時,要么深度參與,帶領下屬尋求突破以解決問題;要么,協(xié)調資源、把握宏觀方向和目標,要求下屬獨立自主地去解決問題,切不可做深度參與的“旁觀者”,無形中的分擔了下屬本應該承擔的責任。同時,對于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草稿現(xiàn)象”,不妨反問:“為什么不按時提交正式版本?這是你做得最好的了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