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在大學里,什么很重要

        在大學里,什么很重要

        時間:2023-07-25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在大學里,什么很重要——施伯樂教授訪談錄本人近照施伯樂,男,1936年2月生?,F(xiàn)任復旦大學首席教授,上海(國際)數(shù)據(jù)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數(shù)據(jù)庫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我們復旦一共去了5個人,考下來前三名都是復旦的。復旦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個研討班,數(shù)學系有這樣的傳統(tǒng)。原來復旦沒有研究生,就在大四學生中使用這種教學方式

        在大學里,什么很重要——施伯樂教授訪談錄

        img13

        本人近照

        施伯樂,男,1936年2月生。1953年考入復旦大學數(shù)學系,1956年轉(zhuǎn)入北京大學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學習,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回復旦大學數(shù)學系工作?,F(xiàn)任復旦大學首席教授,上海(國際)數(shù)據(jù)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數(shù)據(jù)庫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1990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坝嬎銠C轉(zhuǎn)報系統(tǒng)”1985年獲國家進步二等獎,“上海圖書館新館管理系統(tǒng)”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從1988年到2000年,有關數(shù)據(jù)庫的研究共獲8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結合科研,共撰寫了近10部著作,近百篇論文。

        我初中是在浙江讀的,那時剛剛解放,和現(xiàn)在不太一樣,很多人都不希望考大學,而是希望考個中專,這樣好早點工作。我初中畢業(yè)時生了一場病,本來有個很好的五年制的大??梢匀?,讀幾年就可以進交大了,那個考分比蘇州中學還要高。但我那場病從6月一直生到9月,以致沒能去考,只好去考蘇州市立第一中學,考進去當然沒什么問題,但后來又病了,一直拖到11月份才入學。我1953年高中畢業(yè),那時候很好玩,考大學的人少,招生名額卻多。我那時學習成績都沒問題,又想在全國各地跑跑,所以考大學填的第一志愿是土木工程,這還嫌不夠過癮,第二填的是地質(zhì)學,第三填的是航空,我各方面條件都符合,就是個子不夠高,學校的推薦也沒辦法。后來我選擇了數(shù)學,因為當時華羅庚先生剛剛回國,號召對數(shù)學有興趣的人來學數(shù)學,我又對數(shù)學感興趣,就是這么簡單的過程。

        當時我們上課都是老師講,沒有參考書,上的數(shù)學分析也比現(xiàn)在深,是一本前蘇聯(lián)的教材,而微積分教程更是當時蘇聯(lián)研究生才學的教材,內(nèi)容非常深。我們那時候功課很緊,大概兩個星期考一次試。我們對考試一點都不緊張,因為老是在考試。我們當時讀的書雖沒現(xiàn)在那么多,但獨立學習能力非常強。而現(xiàn)在的學生一學期只考一次,學得不太扎實,如果像我們當時一樣每一塊知識都學得很好,像打地基一樣就好了。我們那時在復旦主要的事就是讀書,一天3個單元:上午、下午和晚上,此外沒有多少娛樂活動。一個禮拜一般讀20個單元的書。我讀書期間聽過陳建功老師的課,他講的內(nèi)容每一句話都是定理,我們課后會花很多時間研究,有時候甚至3個單元的時間都會花下去。因為定理是對的,但需要證明為什么是對的。他的上課形成了一種風格,我們從來不擔心考試,因為課前課后都已經(jīng)搞得很明白了。

        關于成績的話,我們拿到5分會很開心,拿到良的話一個假期都會不高興。我們那時所有考試都是口試,3位老師坐在那里,一個主講,兩個助教,一起提問,如果回答不上來,就只能得良了。我們數(shù)學系當時有120多個人,考場門口有個袋子用來抽簽,然后去旁邊準備一會。我有一次沒有準備,因為先前我們考試考了3天,考完我就去玩了。老師知道后,非常生氣,認為我不認真,結果給了我一個良,他們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個人認為鍛煉很重要,我到大學后很少生病,最多感冒,現(xiàn)在60多歲身體還很好。我們的蘇先生就每天在他房前的一塊地上種菜。我們那時每天下午四點半到六點是鍛煉時間,大家都去運動,排球、籃球、跑步什么都有,操場上都是人。我們那時身體素質(zhì)都挺好,跑1 500米只要5分鐘,100米跑也只要13秒多一點。我覺得學習和運動應該交替,運動就相當于休息。

        我們在大三的時候,復旦派了5個人到北京讀一個計算機的班,很多大學都派人去了,有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等。那時計算所所長是華羅庚先生,他對我們的考核很嚴格,比如一個極值問題,他會一直分解,分解到對等積數(shù)那么清楚,不是光求一個導數(shù),而是推導下去、尋找原因,很多人最后都沒有回答出來。我們復旦一共去了5個人,考下來前三名都是復旦的。那時蘇步青先生作教務長,錢葉昌先生作系主任,他們說你們?yōu)閺偷幜斯狻?/p>

        我因為對程序設計不感興趣,于是就選擇了計算數(shù)學,其中有很多數(shù)學內(nèi)容,有一些研究的性質(zhì),盡管比較繁瑣,比如說誤差的計算之類,不像數(shù)學那么清晰,只要證明存在性定理就行了,至于怎么解就不追究了?,F(xiàn)在應用數(shù)學可能涉及到求近似解計算。這方面的確很繁瑣,但對于當今計算機而言是最好的方法。我回來后一直在復旦數(shù)學系,那時候數(shù)學系教偏微分方程數(shù)的解:pacu,pacic,sece等等。我們十幾個人用邊界定理求解,在氣象局用計算機做了一個項目。我比較喜歡計算數(shù)學,當時做了很多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后來1975年復旦成立計算機系,我就去了計算機系。當時復旦計算機系不搞程序設計,主要搞計算方法。早期美國已經(jīng)有了機器,我們就自己搞了個機器,602、719、709的,內(nèi)外存是8K,然后自己編譯,也沒有注解,外國人看也看不懂,說要加注解。我們的719編譯器比當時外國的長度長一倍,速度提高了3倍。因為當時那個機器影響很大,所以就逐步往計算機方面轉(zhuǎn)了。搞完編譯后,蘇先生希望我能夠回到數(shù)學系,教蒙特卡羅方程課,但我不是很感興趣,最后還是選擇留在了計算機系。因為我對編譯很感興趣,后來也搞編程,但主要是應用方面的比較多。

        我是1979年正式轉(zhuǎn)到計算機系的,搞計算方法比較多,當時研究了一個偏微分方程對T的一個導數(shù),下面是pacu、pacic、sece,旁邊還有一個函數(shù),我們證明了很多,最后證明出來了。但外國當時也在搞,結果我們比他們投稿晚了幾天,他們就先發(fā)表了??茖W就是這樣的,先發(fā)表先算成果。后來我搞了nova機的編譯,1978年、1979年開始招研究生,在復旦建立了數(shù)據(jù)庫。又過了兩年,開始看國外的期刊,了解國外的科技動態(tài),知道了什么是數(shù)據(jù)庫,以及數(shù)據(jù)庫研究的是什么,發(fā)現(xiàn)在研究方面與國外整整相差了15年。于是開始看國外的書,學習那些新的東西,學生在看的東西,老師也要看。

        復旦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個研討班,數(shù)學系有這樣的傳統(tǒng)。發(fā)給學生十幾篇論文,回去準備,然后來作報告,學生做老師,老師做學生,在下面聽,有時還提問。我們那時特別注意把論文看得特別熟,把論文理解得很清楚,前因后果、具體問題在哪里等等。原來復旦沒有研究生,就在大四學生中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很多有名的教授都坐在下面聽,像蘇步青先生等等。這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促進。論文我一般看3遍,第一遍是看懂,第二遍是看前后有哪些知識的聯(lián)系,第三遍幾乎就很熟悉了,差不多可以背出來了,連頁數(shù)也記得很清楚。

        我希望現(xiàn)在的學生先讀好一本書,讀好了一本書再看其他的書,把自己的書讀得很透,再看別的書就會思路很清晰,能夠比較出不同。這是我個人的學習方法。像北大的學生非常勤奮,他們每個禮拜讀21個單元,不休息,而我們復旦的學生一周讀20個單元,還有一個單元出去玩,但學得也不比他們差。我讀書的時候考偏微分方程,教這門課的教授非常好,他說我出11道大題,你們回去準備,然后他來提問。問的都能回答出來的給5分,有一些問題不能回答的4分,再不行只能給3分了。我當時抽到的題目恰好是老師上課講錯的一道題,那位老師講的內(nèi)容我都知道,所以當那個老師問我:“你知道這個題目原本有些問題嗎?”我很自信地回答了而且改正了這個題目,于是那位老師當場就給了我5分。

        復旦計算機系成立之后,王零老師做第一任系主任。1978年,學校讓我去北京聽了一年多的課,然后回來招研究生。復旦最早的一屆研究生是1978年進校,1981年畢業(yè)的,也有一些77屆的很優(yōu)秀的人考過來。我當時改數(shù)學卷子,其中有一個學生叫李若德,他很聰明,數(shù)學考了第一名,后來轉(zhuǎn)到管理學院去了,現(xiàn)在在美國斯坦福大學。

        我覺得自己在本科打下的數(shù)學功底很重要,因為數(shù)學總是要問個為什么,1+1=2也要證明,數(shù)學好的方面在于嚴謹、邏輯性強。讀研究生階段,寫論文的那段時間壓力比較大,讀了很多書,對自身有促進作用。在復旦這個大環(huán)境,同學的水平都很高,學習就會有壓力,迫使自己深入鉆研下去,這就容易提高。還有就是個人的努力了,我跟所有考入計算機系的同學說,天賦1%、努力99%,就一定能學好,但是極有天賦的人很少。此外,還要有興趣,興趣非常重要。

        我擔任計算機系系主任已經(jīng)有11年了,我覺得一個系不可能樣樣都比人家強,這是不現(xiàn)實的,但必須在幾個方面比較突出。比如你跟別人談數(shù)據(jù)庫,別人覺得你說的話有分量。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個系只要在兩三個或是三四個方向在國內(nèi)有一定的地位和獨到的見解就可以了。國家863項目,我們每年要承擔6個。復旦人比較踏實認真,又很坦率,所以別人都愿意把項目交給復旦。我們在上海得了8個二等獎,2個一等獎,還有1個國家二等獎。這是大家一起努力工作的結果,并不是個人單獨可以做的。

        對我們復旦的本科生如果說有什么建議的話,我想大家就是要從基礎抓起,大一、大二的基礎課很重要。你如果缺了這一塊,以后就需要去補。溫故知新很重要,只要努力,都學得好,不一定非要多聰明。人品和聰明相比,人品比聰明更重要。對于我來說,作為一個導師,教育學生的原則就是認真一點、踏實一點,最忌心煩氣躁,有自己研究的方向、熱愛自己研究的方向就夠了。

        (采訪整理:趙璐、柳鶯鳴、胡婕、張術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