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認錯不為低
低頭認錯不為低
對于真正想要做成大事的人來說,暫時的低頭絕不是一味的低姿態(tài),而是韜光養(yǎng)晦的籌謀,是蓄勢待發(fā)的休整,是獅子捕食前的低伏,是鱷魚出擊前的靜候。眾所周知,拳頭只有先縮回來,這樣擊打出去才會更有力;為人也是一樣,雖然有時候表面上可能是吃了一點虧,但是從長遠利益看來,這種犧牲卻是十分值得的。所謂低頭才有抬頭日,今日的低頭俯就,是為了明天的揚眉吐氣。人的眼光應當放得長遠一點,蠅頭小利沒有必要去爭,一時之氣也大可不必爭得先手,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所為,這樣的人才是能夠做大事的人。凡事斤斤計較,逞一時之勇,終會因過于執(zhí)著于小事,而落后于人,沒有什么大的出息。
公元1076年,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四世與教皇格里高利為了爭權(quán)奪利,展開了勢同水火的斗爭。在當時的中世紀,神權(quán)高于王權(quán),教皇是最高的權(quán)威,他凌駕于各國國王之上,可以對國王們發(fā)號施令,而不受他們絲毫的約束。亨利早就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獲得更大的獨立權(quán);而格里高利則想加強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權(quán)都剝奪過來。一天,亨利召集德國境內(nèi)各教區(qū)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布廢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職位;與此同時,格里高利在羅馬的拉特蘭諾宮召開了一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布將亨利驅(qū)逐出教?!伴_除教籍”是一種最絕情最令人恐怖的懲罰,它等于宣布剝奪了一個人的一切社會地位和社會關(guān)系,有時候甚至生命。當時,亨利四世在國內(nèi)基礎并不穩(wěn)固,而格里高利的號召力非常之大,一時間,德國內(nèi)外反對亨利的力量聲勢震天,他的王位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
面對危局,面對勢力遠遠大于自己的羅馬教皇,亨利決定主動低頭,主動作出妥協(xié),先保存好自己,再做進一步的打算。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騎著毛驢,冒著嚴寒,帶著兩個隨從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前往羅馬,去向教皇請罪懺悔。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他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到達羅馬時,撲了空,他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拜見教皇。等他到了卡諾莎后,教皇命令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入。當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脫帽跪在雪地上,一直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相迎,饒恕了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諾莎之行”。
表面上看,這次表演是教皇格里高利贏得了勝利,但實際上,卻恰恰是亨利四世拯救了搖搖欲墜的自己。這次卡諾莎之行使得眾多的教皇追隨者大為失望。他們隨后看到,亨利在教籍得以恢復并保住帝位后,返回德國就開始集中精力整治內(nèi)部,之后他又派兵把封建主各個擊破,并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威脅他王位的內(nèi)部反抗勢力被逐一消滅。
在國內(nèi)穩(wěn)住陣腳之后,亨利立即發(fā)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結(jié)果格里高利被迫棄城而逃,最后客死他鄉(xiāng)。
可以說,亨利四世是典型的先低頭后抬頭的智者。低頭不是永遠地比別人弱下去,而是在短暫的時期內(nèi)集聚力量,準備再一次地出擊。
俗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狈踩巳缒阄艺?,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的過錯。在很多的時候,錯誤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錯,卻不肯低頭認錯。有人認為,認錯是向別人低頭,這太傷自尊了,我不做。其實,正相反,勇于承認錯誤,不但不會令你損失一絲一毫,反而會使人更加尊敬你、信任你。而如果一味硬撐,拒不認錯,那到最后,后悔的一定是你自己。
丹諾先生在擔任紐約《太陽時報》的主筆期間,有這樣一個癖好:讀稿時,他常常喜歡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段落用紅筆畫出來,以提醒排校人員“切勿將它遺漏”。有一天,一位年輕的校對員偶然讀到一段文字,已經(jīng)被人用紅筆描過了,那段文字的大意是說:前天,本報讀者雷維特先生送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蘋果,在那通紅美麗的蘋果皮上,居然有一排白色的字,仔細一看,原來是我們主筆的名字。這真是一個人工栽培的奇跡!試想,一個完整無缺的蘋果皮上,怎樣會露出這樣整齊光澤的字跡來呢?我們在驚奇之余,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白這些奇跡是怎樣出現(xiàn)在蘋果上的。這個校對員盡管年輕,卻是一個生活常識豐富的人,讀完這段文字后,他不禁笑了起來。因為他知道這些蘋果皮上的字跡是怎么來的——只要趁蘋果還呈青色時,用紙剪成字形貼在上面,等蘋果發(fā)育紅時,將紙揭去,字跡就能夠留在蘋果上面。
這時,這位年輕的校對員便心想:如果將這段文字登出來,肯定會被別人笑話,說他們的主筆竟會笨到這個地步,連這樣一點小“魔術(shù)”也會“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白……”,因此,他便自作主張,大膽地將這段文字刪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筆丹諾先生看到報紙后,立刻氣呼呼地走來,質(zhì)問他:“昨天原稿中有一篇用紅筆畫出的關(guān)于‘奇異蘋果’的文章,為何不見登出?”
當聽到那位校對員誠惶誠恐地把他的理由說明完之后,丹諾先生立刻十分誠懇而和藹地說:“原來如此!你做得非常正確,以后,只要你有確切可靠的理由,即使我已用紅筆畫出,你也仍然可以自行取舍?!?/p>
在這件事上,丹諾先生充分顯示了他并不是一味堅持自己錯誤的人,而是敢于承認錯誤,敢于低頭而贏得了他人的信賴。
因此,一個人如果做錯了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然后再想盡辦法進行補救,而不是也不必去為自己辯護和開脫。你能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弱點;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面對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jié)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很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欣賞你的坦誠和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日本的前首相伊藤博文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人生座右銘——“永不向人講‘因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為人處世、辦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學問,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