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企業(yè)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它時時刻刻警醒員工要盡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份工作時,抱著“一次就做對”的信念,這也是員工個人工作能力的體現。
我們要想在某行業(yè)中領先,就必須具備追求完美的精神,每當工作時要求自己能夠做到最好的就不要做到差不多;可以努力達到藝術家的水平,就不要甘心淪為一個平庸的工匠。只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才是優(yōu)秀的人才。
亞瑟是一名管理上千名員工的雕塑品公司經理,以前他不過是一家雕塑品店的學徒工。
“不要把這件作品搞砸了,它可是我的心肝,亞瑟!”他的老板——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常常對他說。而這個學徒一有空閑,就琢磨如何把作品雕刻得更完美。很快地,他就熟練地掌握了各種雕塑的雕刻技術。他如此認真仔細,甚至連店主老板都覺得有些過分。不滿足于良好狀態(tài),堅持做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已經成為他的工作習慣,也正是這種良好的習慣成就了這位年輕人今天的位置。
一次,亞瑟去拜訪他的老板——這位著名的雕塑家。他發(fā)現,他在忙于雕刻一件雕塑作品?!拔乙恢痹诮o它修改潤色?!彼钢袼軐喩f,“你看,現在是不是更有光彩了?面部表情也柔和了許多,還有……這里的肌肉也顯得更加強健有力了?!?/p>
雕塑家說:“藝術的完美就在于精益求精?!碑斈愎ぷ鲿r,也應該具有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這樣嚴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盡量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卡耐基曾經說過:“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改變給人的第一印象,因為你的第一印象永遠留在人家的心里?!庇行┤藭f,我這一次沒有表達好、沒有表現好,我以后再來完善自己,那只是徒勞而已。第一次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第一次出現差錯,就很難改變差錯的現實,因為差錯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需要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代價才有可能彌補。
小張在一家公司做內勤工作,負責公司里的一些雜務事情。有一次,公司的復印機出了問題,總是卡紙,老板讓他找人修理一下。經過修理人員的檢查,發(fā)現原來是搓紙輪老化造成的。修理人員更換新的搓紙輪后,復印機可以正常運轉了,但修理人員發(fā)現復印機的定影器也有點問題,問小張是否需要更換一個新的。
小張認為既然復印機現在已經修好了,也就沒必要再動別的零件,再說自己下午還有別的事要辦呢,哪有時間陪他們修這個。他心想,等有了問題再說吧!于是,就打發(fā)修理人員快走。修理人員走時,對他說:“現在不換,過一兩個月后你還是得換!”
一個月后,當老板復印一份重要文件的時候,發(fā)現復印機居然徹底不工作了。他大發(fā)雷霆,叫來小張:“你是怎么辦事的!上個月才修了一次,現在就不能用了!上次修的時候你徹底檢查了嗎?”
小張想起了上次修理人員的提醒,覺得理虧,馬上打電話讓修理人員過來,可對方說太遠,而且連續(xù)幾天的工作都安排滿了,如果他著急的話,只能他自己把機器拖過去才行。小張只得灰頭土臉地找出租車,找人搬機器……
工作中,你是否也和故事中的小張一樣,因第一次沒把事情做對,你要忙著改錯或是補救,使工作越忙越亂,輕則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或報廢,給公司造成經濟或形象損失。想想這些,你就能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這句話的分量。
在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的社會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意味著付出的時間最少,節(jié)省的成本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好。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做好、做到位,是一個觀念,也是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它會節(jié)省我們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使我們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工作中,要保證事情落實到位,我們就要用高要求和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做事的過程中,爭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不給自己留下再三糾錯的后遺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