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極端,給平凡一個機會
很多人是以一種多多益善的態(tài)度來處世的,比如,好吃的就要多吃,好穿的就要多買幾件,好玩的多玩幾次,好看的就多看幾眼……這種多多益善很可能將人們的處世態(tài)度導向了一個極端狀態(tài)——追求完美。
這里所說的完美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追求完美。比如,有的人希望自己長得精神,身材不錯,討異性喜歡,成績優(yōu)秀,家庭富足……總之一句話,好事全落在自己頭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完美心態(tài)的作祟下,他會特別注意自己認為有欠缺的地方,然后和這些他眼中的欠缺糾纏不清。比如,一些青少年做整形、整容手術(shù),就是一種不可取的行為。
實際上,欠缺和完美是相對存在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欠缺的存在,使得完美成了人們的一種追求,想要彌補這種欠缺;完美也不過是沒有明顯的缺憾罷了,而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己眼中的完美在別人眼中未必是完美。
同時,欠缺自身也有著一種缺憾美,而且相對于完美的事事如意,那種遺憾中的奮進、惋惜中的努力、不服氣中的不放棄反而是更為可貴的。當然,作為欠缺的另一面,完美更多的是一種理想化的存在,正是因為達不到,所以人們才去追求。
北大學子王子陽(化名)對完美是這樣理解的,他說:
“我不認為生活中有完美,老天爺是公平的,人的智力、能力、知識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是不一樣的,人各有所長,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都做得很好。更為重要的是,每個人眼中定義的完美是不一樣的,所以,既沒必要去追求別人眼中的完美,也沒必要去追求自己認為的完美,否則,會錯過很多美好的東西。
“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童話:一個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圓,想要找回一個完整的自己,于是到處尋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因此滾動得非常慢,從而領略了沿途美麗的風景,和蟲子們聊天,也充分地感受陽光的溫暖。它找了許多不同的碎片,但都不是它原來的那一塊,于是它執(zhí)著地找尋。直到有一天,它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碎片。然而,作為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它滾動得太快了,錯過了花開時節(jié),忽略了蟲子的親昵。當它意識到這一切時,它毅然舍棄了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碎片,又恢復了原貌。
“有一種完美很平庸,有一種殘缺也很美麗。曾幾何時,不知有多少藝術(shù)家絞盡腦汁想為失去雙臂的維納斯重塑雙臂,最后都遺憾地發(fā)現(xiàn)一切努力只是徒勞,完整無缺的維納斯,反而失去了震撼靈魂的美。維納斯的轟動效應不在于沒有缺陷,而是使缺陷成為完美的階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美麗的想象,都為她準備了一雙美麗的手。
“一個人,或者做一件事,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然后發(fā)揮這種長處;發(fā)現(xiàn)事情的閃光點,然后放大這種閃光點,這就足夠了。否則,一味地追求完美很可能是徒勞的,還可能破壞了原來的美,得不償失。”
另一種完美是走極端,這雖然看起來和完美并不相同,但其實質(zhì)就是追求極致和完美。如果說通常意義上的完美就是樣樣都好的話,那么這種追求極致的完美則是在某件事情上或者某個方面追求完美。比如,有的人希望自己在工作上能夠做到完美,不出任何紕漏,業(yè)績出眾,將其作為一個奮斗目標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作為每天考核的標準,那可想而知是很困難的;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穩(wěn)居全年級第一,一旦某次因為發(fā)揮不好不是第一了,他就會難以接受,甚至出現(xiàn)大的心理波動,導致負面影響出現(xiàn)。
實際上,這種走極端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陀^條件的變化是必然的,有些是難以預料的,這就導致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得到不一樣的結(jié)果。而且,凡事沒有度,追求極端的做法本身就是違背規(guī)律的。
老子告訴我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币馑际?,執(zhí)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老子認為,不論做什么事都不可過度,而應該適可即止。鋒芒畢露,富貴而驕,居功貪位,都是過度的表現(xiàn),難免招致災禍。一般人遇到名利當頭的時候,沒有不心馳神往的,沒有不趨之若鶩的。老子在這里說出了知進而不知退、善爭而不善讓的禍害,希望人們把握好度,適可而止?!坝奔词菨M溢、過度的意思。自滿自驕都是“盈”的表現(xiàn)。持“盈”的結(jié)果,將不免于傾覆的禍患。所以老子諄諄告誡人們不可“盈”,一個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應當身退不盈,才是長保之道。
秦國丞相李斯可謂富貴功名于一身,權(quán)大勢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終卻做了階下囚。臨刑時,他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不僅丞相做不成了,連做一個布衣百姓與兒子外出狩獵的機會也沒有了,這就是不懂得“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钡览淼南聢?!
事實上,我們常說“知足常樂”,所謂的知足并不等同于完全的滿足,如果一個貧困潦倒的人還很知足,那顯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知足指的是對已擁有的滿足,然后在此基礎上去一點點追求,而不是裹足不前、停留原地。當然,這樣的追求必須每一步都走得扎實、穩(wěn)當,否則就可能摔跟頭,將已有的都失去了。
一位哲人說:“一味地追求完美,只會讓自己離快樂越來越遠。與其執(zhí)著地追求完美不如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并感受其中的美好?!?/p>
事實上,生活中各種事物都會以“缺陷”的形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完美,只是一種妄念,在很多時候,追求完美反而會喪失生命的本真,會讓人疲憊不堪。還因為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而生出了許多的怨恨,導致自己心情不佳,嚴重者還會心理失衡。
杭州靈隱寺有一副對聯(lián)做得妙:“一生哪有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這兩句話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人在一生中遇到的不如意之事很多,若是凡事都追求十全十美無異于自找麻煩,反而不如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欣賞不完美中的美。
美國前總統(tǒng)富蘭克林 · 羅斯福坦然向公眾承認,如果他的決策能夠達到75%的正確率,那就達到了他預期的最高標準了。
再進一步說,“完美”并不可愛。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向被試大學生描述兩個人,他們都有很強的能力,都有崇高的人格。但其中有一個從來不犯錯,另一個有時會犯點小錯誤。要求被試者回答:這兩個人哪一個更可愛?結(jié)果絕大多數(shù)被試者認為那個有時會犯點小錯誤的人更可愛。
對于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在做一件事情時,首先不應追求完美;其次要努力,要盡力,不能因為敷衍而給自己留下遺憾;最后,還要學會做最壞的打算。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