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案例
案例一:到底是誰拿了那封情書?
湘靈和紫彤一直是好姐妹,兩人平時出雙入對,關系好比親姐妹。可突然有一天,兩人竟然為一本日記簿里面的一封信吵了起來。
紫彤說:“我的日記簿在哪里,只有你清楚,說,里面的信你放哪兒了?”
湘靈解道:“我有那么不講道德嗎?還有,我根本不知道你說的什么信?!?/p>
紫彤氣憤道:“你裝什么傻?你明明知道那是誰給我寫的信!我還讓你看來著?!?/p>
湘靈恍然大悟道:“哦!你是說那封情書???”
紫彤見湘靈當著所有室友的面這么說,臉瞬間紅了,卻也更加生氣:“湘靈,我看錯你了!你若不把信還我,咱們一刀兩斷?!?/p>
湘靈也氣惱了,哼了一聲,道:“對!就是我拿的,怎么樣?我還扔了呢!”
紫彤氣得眼淚流下來了,奪門而去。隨后,湘靈也忍不住哭了。有位同學趕緊上來勸:“你們兩姐妹有話好好說,中間肯定是有什么誤會在,別這樣!”
湘靈哭道:“什么誤會都沒有,就是我拿的,不就一封破信嘛!”
那同學又說:“真的是你拿了?”
湘靈哭道:“你也誤會我?其實是紫彤把它放進了雜志中給扔了!我以為她是故意的,沒想到現(xiàn)在居然冤枉我?!?/p>
那同學說:“那你怎么不解釋啊?”
湘靈說:“我解釋什么?是她不分青紅皂白,算我瞎了眼,認識了她!”
從此,湘靈和紫彤兩人果真一刀兩斷,誰也不理誰。
案例二:衣服遭染色背后的故事
中午,杜濤正在教室復習功課,這時,他的室友姚寧怒氣沖沖地進來,對他說:“你去看看你把我衣服染成什么顏色了?”杜濤覺得莫名其妙,問道:“什么染顏色?”姚寧說道:“你跟我回去看看?!庇谑?,他二人一同回了宿舍。
在陽臺上,杜濤看到自己的黑色衣服把姚寧潔白的外套染得花花綠綠,難看極了。姚寧還在一旁嘟嘟囔囔,說他的衣服可是名牌,聽著姚寧的話越來越刺耳,可杜濤沒有生氣,他說道:“我看這中間有什么誤會,我那件黑衣服早就干了,只是懶得拿下來,你看現(xiàn)在它是濕透的,顯然有人剛洗過,所以才會把你那件衣服染了的。”
姚寧這時想起他昨天在陽臺上呆著的時候,看到衣服還是白的。這時,一位舍友端著一盆衣服進來說:“杜濤你在??!我剛才不小心把你衣服弄掉地上了,所以又幫你洗了一遍,真不好意思??!”杜濤笑笑說沒什么,可姚寧不樂意了,又埋怨了那人一遍,但先前已經(jīng)錯怪了杜濤,這時候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事后,杜濤擔心姚寧會因此尷尬,經(jīng)常主動找他聊天說笑,兩人的友誼反而因此而更加深了。
案例評析
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摩擦。有時,我們明明知道這其中夾著誤會,卻偏偏不想找對方去解釋清楚,其實不是我們有心想破壞彼此的關系,只是看他這樣不信任我們,感到傷心難過,也就不想再去說什么,干脆賭氣讓他誤會好了。
但是,朋友間多了誤會,不是誰都不理誰就能夠自動解決問題的。其實我們也深有體會,當因為誤會跟好朋友鬧僵后,彼此只會越來越不順眼,時間越久,相互的對立情緒會越來越深。而抬頭不見低頭見,每當彼此見面時,你會想起他有多不講理,他會想起你有多陰險。
而且就算真相大白,只要沒有一個人肯先開口說話,兩人始終無法正常交往,最終成為陌路。
其實想想,誤會的源頭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讓它破壞掉我們與朋友的關系。像“案例二”中的杜濤,面對室友憤怒的過激言辭,他并沒有失去理智,也沒有責怪室友不明事理,而是用事實告訴他,這是個誤會。杜濤的冷靜讓沖突很快平息,也消除了之前的誤會。
或許,好友蠻不講理的責怪令我們非常難過,但設身處地地為他想想,如果我們是受到傷害的當事人,可能比他表現(xiàn)得更加激動和不理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理解對方。所以,有誤會,我們還是要及時說清楚,以免給彼此造成更大的傷害。
讓你更受歡迎的小技巧
消除誤會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當面說清
當誤會產(chǎn)生了,我們應勇敢地站出來和給對方解釋,因為反抗或躲避只會讓對方覺得我們是做賊心虛。而當面說清楚,向好友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也可令好友先冷靜下來。在理智的前提下,我們才好順利地將事情解釋清楚。
查明原因后,主動解釋
誤會產(chǎn)生后,沒有證據(jù),僅憑一張嘴是有理說不清的,所以,我們應冷靜地查明真相,然后主動找對方解釋。這樣,一來可以讓自己更有說服力,二來可以體現(xiàn)出我們對彼此情誼的重視,進而化干戈為玉帛。
可以請人出面幫我們調(diào)解
如果誤會有些深,當面解釋,可能會先激怒對方。這時候,我們不如請其他朋友出面,幫忙將誤會解開,等到朋友提出可以當面說的時候,我們再親自解釋,這也顯現(xiàn)出我們的誠意。
借用書信講清原委
如果說是我們誤會朋友在先,而我們又拉不下面子向?qū)Ψ疆斆嬲f清楚,就不如借助書信的形式,將自己難以啟齒的話全部寫在信上。當然,言語要寫得真誠、親切、明了,充分表達自己愿意消除誤會,重新和好的急切心情,以及對對方的信賴和尊重。相信對方會樂意看完這封信,并愿意和你重歸于好。
父母引導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與父母間在思想上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也就導致了代溝。同時,孩子大多時間在學校,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行為,慢慢地,誤會就產(chǎn)生了。
韓兆玩著玩著手機,就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睡著了。這時他媽媽過來,給他蓋上毯子,卻看到他還握著手機,拿過來一看,竟有幾條未打開的短信。不過她沒看,合好蓋子放到了一邊。
然而第二天早上,韓兆找到媽媽問:“媽!你昨天是不是翻我手機了?”媽媽說:“沒有??!”韓兆道:“沒看?我手機上未接的短信怎么都打開了?”媽媽想了想說道:“昨晚我看你在沙發(fā)上睡著了,就給你蓋毯子,看到你還握著手機,就幫你放茶幾上了。我看到有幾個未打開的短信,但只看到信封在閃,卻沒有打開。是不是因為你手機是觸屏的,我不小心摸到屏幕了?”韓兆問道:“你真的沒看?”媽媽說:“你媽我什么時候不是敢作敢當?。鹤?,媽可沒說過謊!倒是你,一大早就埋怨媽?!表n兆立刻嘿嘿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跟媽媽道了個歉。
父母與孩子發(fā)生誤會后,孩子常以父母不理解他而悶不吭聲,父母則習慣用孩子不懂事來說教,結果,使誤會越來越深。雖然有時沖突會自然結束,但孩子心底還是對父母有所怨言。其實,導致成這樣的原因,也在于父母不懂得及時向孩子解除誤會,這就導致了孩子也不喜歡去解釋,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家長有必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遇到誤會時,及時解開誤會才是正確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