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自己任何時候都立于不敗之地,除了 “先為不可勝”,還要時刻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孫子的話來說,就是 “致人而不致于人”。
孫子曰:“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保ā短搶嵠罚┮馑际牵蚕鹊竭_戰(zhàn)地等待敵人的就主動從容,而后到達戰(zhàn)地倉促應戰(zhàn)的就被動疲勞。所以,善于指揮作戰(zhàn)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致”,指的是招致、招引、引來,這里是調動的意思。所謂 “致人”,就是調動敵人,所謂 “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敵人所調動?!爸氯硕恢掠谌恕钡膶嵸|就是奪取克敵制勝的主動權,有了主動權就有了自身行動的自由權,還有了對敵方行動的支配權,可以牽著敵人的鼻子走,調動敵人,消滅敵人。唐朝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李靖,對孫子 “致人而不致于人”這一名言評價非常高,說盡管兵法千章萬句,但都超不出 “致人而不致于人”這句話 (“千章萬句,不出乎 ‘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币?《武經七書·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卷中)。在李靖看來,軍事斗爭的最高藝術,莫過于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原則越發(fā)顯示出其合理性,它永遠是指導戰(zhàn)爭勝利的普遍規(guī)律,是軍事指揮家的座右銘。這一作戰(zhàn)指導原則,同樣適用于其他方面。在人生旅途中,人們同樣應當盡可能地爭取和造成主動,避免和擺脫被動。這樣才能立于不敗,勝券在握。
那么,爭取主動權的具體方法有哪些呢?
1.搶先一步,掌握主動權
前面提到,孫子認為,“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在戰(zhàn)爭中,先于敵人完成作戰(zhàn)部署,以逸待勞,就能處于有利地位,從容作戰(zhàn)。同樣的道理,做其他事情,也要注意這個“先”字,“先下手為強”。有時候,搶先一步,就能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戰(zhàn)勝對手。明朝馮夢龍在 《智囊》中曾比喻說:“今有徑尺之樽,置諸通衢,先至者得醉,繼至者得嘗,最后至則干唇而返矣?!币馑际牵癜岩粔孛谰茢[在大街之上,先到的人能痛飲大醉,其次到的人也還能喝到幾杯,至于最后到的人就只能是口干舌燥地敗興而返了。僅僅因為先后之別,結果差之何遠!所以馮夢龍嘆息道:“又況乎智之遲疾,相去不啻 (chì)千萬里者乎!”意思是說,更何況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遲速差別,本來就要遠遠大于人跑步速度的差異。馮夢龍非常強調這種 “領先一步”所表現(xiàn)出來的“捷智”,他說 “夫事變之會,如火如風。愚者犯焉,稍覺,則去而違之”。意思是,在事物激變的時候,就會像大火漫天一樣瞬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愚昧的人往往過不了當前的考驗。這就是說,在變化發(fā)展著的自然界和社會領域中,能否反應快速、行動敏捷,往往成為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成語中就有 “捷足先登”、“先入為主”、“先發(fā)制人”、“先睹為快”等說法。古往今來,因為搶先一步而取得主動權、贏得勝利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在加快,效率就是生命。在生產經營、市場競爭中,搶先一步的決策、搶先一步的設計、搶先一步的產品和搶先一步的銷售,都可能使你在彼此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有時候,誰領先了一步,誰就贏得了可觀的利潤。其他許多后至者,雖然只有一步之差,也只能望塵莫及。
搶先一步在科學研究、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等領域,也有重要的意義??茖W研究中,誰先發(fā)表論文、先登記專利,即使是早一天,都關系到發(fā)明權的歸屬問題。誰早一步就歸誰,這是公認的規(guī)則。所以,有些科技人員嘔心瀝血幾年、十幾年,好不容易快到達成功的終點,結果卻被別人捷足先登,這種教訓是很多的??催^一篇報道,說的是一位教授,長期以來從事某個方面的科學研究,很早就寫出了論文,只是這位教授治學十分嚴謹,總是擔心論文還有哪些欠缺,總想使它更加完善。等到他認為十分完美了,將論文寄到國外的某個權威刊物時,人家回話了,說這個成果兩年前已經有某人發(fā)表了其研究成果,只是你的成果比它在某些方面更加完善。一項成果就這樣與成功失之交臂了,非常令人遺憾!
爭取主動權有時候要從一開始就把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先發(fā)制人,這樣可以避免以后受制于人。明朝時期的一個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
公元1519年 (明正德十四年),王陽明 (1472—1529)在捉到叛逆寧王朱宸濠以后,跋扈專橫的奸臣江彬 (?—1521)等人才到達。于是江彬等人就四處散布謠言,中傷王陽明,王陽明完全不在意。初次見面,江彬等人把王陽明的座位設在旁邊,要王陽明坐。王陽明假裝不明白,直接坐在了上座,江彬等人只得坐在旁邊,反而成了下席。江彬等人馬上破口大罵,王陽明則按照例行的交際禮儀,心平氣和地曉諭他們,又有人幫王陽明解釋,江彬等人才作罷。王陽明這樣做,并不是爭奪座位,只是擔心一開始就受他們牽制,以后的事情都要聽他們指使,自己就無法有所作為了。區(qū)區(qū)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這位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的遠見。
2.留有回旋余地,爭取主動權
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把話說死,不要把事做絕,這樣才能有充分的回旋余地,避免和擺脫被動。
南宋紹熙五年 (1194),大臣趙汝愚和韓侂胄商量好計策,要擁立嘉王趙擴為皇帝,尊宋光宗為太上皇。趙汝愚就命令殿帥郭杲 (gǎo)帶領五百軍校到祥禧殿前,請求內侍交出皇上的寶璽。郭杲到了祥禧殿,進去向掌管玉璽的太監(jiān)索取?;鹿傺蝮S、劉慶祖兩人私下議論:“如今外面這樣混亂,萬一玉璽落到他手中,他又將玉璽授予他人,豈不誤了大事?”于是就封了一個空印盒給郭杲。兩個宦官取出玉璽,從一個秘密通道到了德壽宮,將玉璽交給憲圣太后。等到趙汝愚擁立趙擴即位,要打開印盒取用玉璽時,憲圣太后才從德壽宮內,拿出玉璽給他。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可謂當代外交官的佼佼者。有一次,他同越南代表談判時舉行記者招待會,記者問他:“前景如何?”他滿有信心地把手一揮,說:“和平在望?!钡聭B(tài)的發(fā)展并非如此,后來,他在總結這一教訓時寫道:要記住兩條基本原則:其一,永遠不要預測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的結果。其二,即使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把可能的結果說得靈活一些,這對你會比較主動?;粮竦慕涷炛劜粺o道理。
主動權的爭取,還要建立在自己的充分準備上。孫子曰:“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保ā毒抛兤罚┮馑际牵灰南M跀橙瞬粊?,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準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備無患,甚至要準備好 “預案”,如同作戰(zhàn)時要留有預備隊,捕捉犯罪嫌疑人時要有第二套方案、第三套方案一樣。這樣就不至于陷于尷尬被動、措手不及的境地。
3.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主動權
先發(fā)可以制人,后發(fā)也可以制人。因為有的主動權不是固有的,而是高明的指揮員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出來的。孫子曰:“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保ā短搶嵠罚┮馑际?,能使敵人自動進入我預定戰(zhàn)場地域,是用利益引誘的結果;能使敵人不能到達其預定戰(zhàn)場地域,是制造困難阻止的結果。孫子還說:“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保ā短搶嵠罚┮馑际?,我軍想要交戰(zhàn),敵人就算壘高墻挖深溝,也不得不出來與我軍交戰(zhàn),是因為我軍攻擊了它非救不可的要害之處。
例如,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東北戰(zhàn)場,形勢一度處于被動地位,打不開局面,爭取不到戰(zhàn)略上的主動權,更談不上用兵的靈活性。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導者認為,林彪以優(yōu)勢兵力,對付衛(wèi)立煌劣勢兵力,一籌莫展,是指揮上造成的。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具體分析,決定攻打錦州。攻錦州的戰(zhàn)略行動,就是 “攻其所必救”。錦州是華北和東北兩區(qū)的咽喉,東北是依賴華北作為他的供應基地的。錦州攻下了,就斷絕了東北供應,敵軍就無法長期賴在東北,同時也斷絕了敵軍華北與東北之間戰(zhàn)略上的相互策應,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攻錦州,敵人非增援不可,這就在戰(zhàn)略上調動了敵人,爭取了主動權。敵人增援,就有可能求得在運動戰(zhàn)中殲滅敵人,在戰(zhàn)術上創(chuàng)造靈活用兵的條件。
歷史完全證實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論斷的正確。果不出他們所料,當我大軍攻錦州時,華北之敵增援,在塔山被阻止,無法得逞。沈陽之敵,大舉出援,被我軍在運動中包圍于大虎山,經激戰(zhàn)之后,被我全殲。長春之敵投降。是役,全殲國民黨精銳47萬人,解放了全東北。
從這個例子可見,靈活運用 “利之”、“害之”、“攻其所必救”等措施,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主動權來,調動敵人,牽著敵人鼻子走,然后尋找機會殲滅敵人。這一策略,同樣適用于其他領域、其他方面。
例如,有兩個女大學生在一家餐館吃了兩盤所謂的 “熊掌”,被迫交了4000元。有位律師想為她們討回公道,他讓兩個大學生去餐館開了張金額為4025元 (內有25元其他食品)的發(fā)票,然后領她們去工商局投訴。工商局的同志對餐館老板說:“有人指控你出售 ‘熊掌’,違犯了 《野生動物保護法》,必須處以4000元罰款?!崩习遛q解說:“我們這里哪有什么 ‘熊掌’,所謂 ‘熊掌’都是用牛蹄筋冒充的?!惫ど叹滞菊f: “你用牛蹄筋冒充 ‘熊掌’,這是欺詐顧客的行為,情節(jié)嚴重,也應罰款4000元,還得給顧客賠償1000元精神損失費?!痹谶@種前后夾擊的攻勢下,餐館老板只得低頭認錯。
在這里,工商局同志提出了一個二難推理:如果餐館老板承認出售熊掌,就是違犯 《野生動物保護法》,應該罰款;如果不是出售熊掌,而是以牛蹄筋冒充的,那就是欺詐顧客,也是違法行為,同樣應該罰款。兩個女大學生糊里糊涂地吃了 “熊掌”,本來處于被動地位,但是,工商局同志使出的這一招,馬上使形勢發(fā)生逆轉,當事人由被動轉為主動。無論餐館老板怎樣狡辯,結果都對自己不利,從而使自己陷入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困境,只得以認輸告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