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喜歡和一個滿腹牢騷的人相處。太多的牢騷只能證明你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才會將一切不順利歸于種種客觀因素。
有很大一部分員工總是在想著“我應該得到什么”,抱怨企業(yè)或領導“沒有給我什么”,或是“我那么賣命工作才給那么一點報酬”,卻沒有自問:“為了希望從事的職業(yè),我還缺乏什么?可能要付出什么?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愛抱怨的員工總是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抱怨成了不懂感恩和不夠忠誠的借口。這樣下去,他們在抱怨中會喪失許多機會,落在其他同事的后面。
如果每位員工都抱怨自己付出多、得到少,就會憑空增添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如果每位員工都能以平和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他人,往往就能有意想不到的回報。
這些員工應該明白這樣一個質樸的道理:與其抱怨,不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實干。其實,每一份工作中都存在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溫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謝的客戶等,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假如你能每天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成為出類拔萃的員工。
失去感激之情,人們會馬上陷入一種糟糕的境地,對許多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日益挑剔和不滿。如果我們的頭腦被那些令我們不滿的現(xiàn)象所占據(jù),你就會失去平和、寧靜的心態(tài),并開始習慣于注意并指責那些瑣碎、消極、猥瑣、骯臟甚至卑鄙的事情。
放任自己的思想去關注陰暗的事情,你自己也將變得陰暗。并且,從心理上,你會感覺陰暗的事情越來越多地圍繞在你身邊,讓你難以擺脫。相反,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光明的事情上,你也將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在企業(yè)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找到一位著名的企業(yè)家,向他請教有關成功的秘訣。企業(yè)家要求他先介紹一下自己。于是,年輕人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講述自己的良好品質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這位企業(yè)家針對這個年輕人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有關工作態(tài)度和職業(yè)方向的建議,年輕人卻并不愿意接受,他覺得自己沒有成功只是因為環(huán)境問題,是他沒有遇上行業(yè)發(fā)展的機會,沒有找到合適的平臺,或是以往的老板不夠重視他。這個年輕人相信:憑借自己的能力,如果時機成熟,一定可以取得讓人驕傲的成績。因此,無論企業(yè)家說什么,年輕人總是找借口抱怨自己遭受的不公。
于是,企業(yè)家拿起自己身邊的一壺茶,慢慢地往年輕人面前的玻璃杯中倒水。玻璃杯滿了,茶水溢了出來,可是這位企業(yè)家仍然繼續(xù)倒著,年輕人驚訝地喊出來:“別倒了,滿了,裝不下了!”
這時,企業(yè)家才不緊不慢地收回手,說:“一個人就像是一只茶杯,如果里面已經裝滿了抱怨和不滿,還能裝下其他東西嗎?你現(xiàn)在就像這只裝滿水的玻璃杯子,什么也聽不進去?!?/p>
年輕人沉默了……
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總是喜歡抱怨。在工作中我們聽了太多的抱怨,甚至自己時不時地也在抱怨:抱怨公司老板不重視自己,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制度過嚴,抱怨薪水太少……
有時,抱怨的確能夠贏得一些善良人的寬慰之詞,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得到一定的緩解。同時,口頭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會直接給公司和個人帶來經濟損失。但是,持續(xù)的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也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容納未來的,這只會使他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使自己的發(fā)展道路越走越窄。同樣,指責別人也不能提高自己,相反,抨擊和指責他人只能破壞自己的進取心,徒增莫名的驕傲和自大情緒。
不要浪費時間抱怨,應該將目光從別人的身上轉移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上,心懷對工作的感激之情,多花一些時間,想想自己還有哪些需要提高和進步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經做得很完美了。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而不是用挑剔的眼光去工作,相信工作時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積極的,工作的結果也將大不相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