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漁船良榮丸創(chuàng)漂流奇跡
“良榮丸”是日本和歌山縣西牟婁群和深村的一條小型機動漁船,排水量19噸。1926年9月14日從田子港出航,到三崎附近的漁場打魚,12月初因遇大風而進姚子港避風,12月7日在姚子港海面失蹤。
1927年10月31日中午,從西雅圖開出的美國貨輪“麥加勒特?達拉號”通過胡安——德富卡海峽,進入太平洋。站在駕駛臺上的船長比姆發(fā)現(xiàn)前方漂流著一葉小舟,靠近之后,見其甲板上既無人影,也無動靜,兩根船桅上也沒有一片風帆。比姆船長感到奇怪,命令幾名船員前去察看。
幾名船員踏上這艘小船的甲板,眼前的情景使他們驚呆了:兩具干枯的木乃伊樣的尸體橫臥在甲板上,另外還有一堆散亂的白骨,船上沒有活著的船員。
“麥加勒特·達拉號”把小船
拖到附近的一個港口,請警察調查處置。警察在小船上找到了全體船員的遺書和航海日志,從而判明它是一艘日本小漁船,船名是“良榮丸”。
日本駐西雅圖領事河村聞訊趕到現(xiàn)場,比姆船長把12名日本船員的遺書移交給他。遺書寫在一塊長90厘米、寬15厘米的松木板上,上面寫著全體船員的姓名,另外還有簡單的記事:大正15年(1926)12月5日,從神奈川縣三崎港出航捕魚,因機器故障而漂流,1石6斗白米使全體人員活命至今,勇敢戰(zhàn)斗至死,大正16年3月6日。通過用生命寫下的悲壯的字字句句,才解開了“良榮丸”失蹤之謎。
“良榮丸”上有3個筆記本,作為航海日志由值班員每日記載。1926年12月5日從三崎港出發(fā)至次年3月17日,由船員井澤舍次填寫,以后由松本源之助續(xù)寫。
人們通過航海日志和遺書,了解了“良榮丸”為什么無力返回日本以及這一百多天里發(fā)生的事。原來“良榮丸”在姚子港避風時,正逢低氣壓經(jīng)過,天氣轉好后,漁船于12月7日出港。8日,北海道東北方產(chǎn)生990毫巴的低氣壓,中國的東北是1040毫巴的高氣壓,在這種天氣形勢的配合下,形成東西向氣流。
11日,“良榮丸”頂著西風回港,途中主機曲柄軸斷裂,使?jié)O船失去機動能力,只能靠兩張輔助帆航行。接著,一連幾日受東風、西風和無風的反復折騰,不得已的情況下,船長決定向東方漂流。
12月18日推定船位在金華山海面,由于連續(xù)刮西北風,漁船無法西行,選擇了向南方的八丈島漂流。但經(jīng)過幾天的努力,離八丈島仍有500海里,不得已才向東漂流。當時,西太平洋連續(xù)西風,有助于漁船向美洲方向漂移。
在煙波浩瀚的太平洋上,小小的漁船難以被來往于航線上的輪船發(fā)現(xiàn)。一二月份,太平洋上西風強大,漁船順利東漂,但到了太平洋中部,西風減弱,東行困難。3~5月,漁船處在太平洋高壓圈內,在夏威夷以北打圈圈。
6月以后,船上人員全部死亡,其中兩人在高溫的海面上曬成了干尸。無人船從此便沿著一條難以猜測的曲折航路漂到了太平洋彼岸,直到被發(fā)現(xiàn)。小小的漁船在太平洋上漂流了330天,橫渡了整個太平洋,這是漂流中的奇跡。僅靠一石六斗糧食,12名船員在海上堅持生活了150天,這也是奇跡。
“良榮丸”船體最后在美國燒毀,船員的遺骨送回日本安葬,并在和歌山縣立碑紀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