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
汝不來看花時,花與汝心同寂;汝來看花時,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王明陽
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沒有注意到花的時候,花與你的心之間并不存在關聯(lián);當你注意到花的存在時,此時花的顏色一下變得明亮起來,由此便可以證明花朵原本就在你心中。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是主觀唯心主義者,他認為外物之所以可以成為觀察對象,是建立在觀察者之心的基礎上的。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又與王陽明的心學存在極大的關聯(lián),正如王陽明所主張的——對與錯僅僅是每個人內心之中的一種對外界事物的映射,猶如鏡中花、水中月,它原本就是人心中的感受,隨著感受與否而出現(xiàn)或消失。
由此可知,外界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心的存在。也正是基于這一點,王陽明提出了在面對人生中的諸多不利因素時,與其讓自己受其左右而變得痛苦不堪,倒不如保持心之不動,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去應對,從而將自己的內心修煉強大,達到不動心的境界,為人生創(chuàng)造一分悠然自得。
很多人之所以總感到很累,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累。導致心累的原因,如王陽明所說:“沒有開動大腦,便已心動。”確實如此,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往往不善于開動大腦進行思考,只任由內心動蕩不已。如此一來,心便輕而易舉地受到各類情感、不良情緒,以及個人好惡、私欲等左右,拳頭大的心臟又如何能夠承受如此重負,所以會感到極度疲憊。
因此,王陽明在心學思想中又提出了理性對待世間萬物的觀點,也就是他所說的用大腦思考。在遇到某些事情時,充分開動自己的大腦,給自己足夠的思考空間,從全局出發(fā),而不是讓私欲左右自己的理性。
王陽明在向弟子闡述這一思想時,曾經用練習書法來做比喻,他說道:“若是將我們自己比作每天寫字的書法練習者,將每天所需處理的問題視為要寫的字,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內心總是充斥著各種情感,任由不良情緒左右自己,對個人利害斤斤計較無法釋懷,甚至患得患失不能靜心,就會在無形之中為自己增添許多負擔。以此種狀態(tài)去練習書法,又怎么可能令自己的書法有所提升呢?”
王陽明又說:“在練習書法時,只有心無旁鶩,不被各種煩事干擾,將自己的其他情感、不良情緒、利害關系、得失之心統(tǒng)統(tǒng)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書法上,才能在輕松的氛圍中,令自己的書法突飛猛進。這也是所謂的心乃由人主宰,任何人只有讓自己處于‘主宰常定’的狀態(tài),才能在應對世間萬物時,獲得自在從容之態(tài)?!?/p>
王陽明十分反對心沒有主宰。他認為,一旦一個人的心沒有了主宰,就很容易成為各類欲望、情感、不良情緒,以及利害關系的奴隸,這樣會直接導致自己人生的不幸。
在王陽明的弟子中,有一些人容易犯沖動的毛病,這些弟子往往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為了在短時間內向王陽明求得真學問,而做出一些投機取巧之事。對此,王陽明經常以一句“勿忘勿助”告誡這些弟子。“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練氣功中,對于體內功夫的變化不可太著意,有感覺時自然體會,無感覺時不去強求。王陽明用這句警言也是在說明“欲速則不達”這樣一個道理。他要求弟子做學問切不可犯揠苗助長的錯誤,否則,不僅無法求得真學問,還會貽害終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