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的流星
按照流星出現(xiàn)數(shù)量的多少和亮度的大小,可以分為單個流星(偶發(fā)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種。
流星通常是單個零星出現(xiàn)的,彼此間無關,出現(xiàn)的時間和方向也沒有規(guī)律,平均每小時可看到10條左右,這種流星稱為偶發(fā)流星。但是偶發(fā)流星在整個夜晚的出現(xiàn)頻數(shù)則不一樣:從統(tǒng)計上來說,下半夜出現(xiàn)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較明亮。下半夜流星是與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體和地球追上的流星體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現(xiàn)的流星,則是追上地球的流星體造成的,各自速度不同,與大氣摩擦產(chǎn)生的亮度自然也就不同了。
火流星是偶發(fā)流星的一種,是較大的流星體隕落時產(chǎn)生的流星現(xiàn)象。根據(jù)國際流星組織火流星資料中心(IMO FIDAC)的資料,所有經(jīng)過天頂修正(corrected for zenith position)后,亮度比負三等亮(星等越小表示越亮)的流星都被定義為火流星。
絢爛奪目的火流星
1930年,蘇聯(lián)伏爾加河上空出現(xiàn)了一次罕見的火流星。當年4月30日下午1時,人們突然看到天上飛來一個圓圓的“火球”,比月球稍小一些,后面拖著一條長長的“火鏈”,約飛行了5秒鐘就消失了,在消失的地方升起一股煙云,逐漸變濃,持續(xù)5分鐘。到煙消云散之后,人們還聽到劇烈的轟鳴聲,猶如發(fā)射火炮,一直延續(xù)了半分鐘之久。
火流星的亮度非常高,會像條閃閃發(fā)光的巨大火龍劃過天際,有的火流星會發(fā)出“沙沙”的響聲,也有的火流星會有爆炸聲,還有極少數(shù)亮度非常高的火流星在白天也能被 看到。當天空中的流星余跡被淹沒時,又會出現(xiàn)煙柱似的塵埃余跡,可持續(xù)幾個小時,人們根據(jù)這一塵埃余跡可以推測出高層大氣內的風向和風速等。觀測火流星不只具有純學術的價值,實際上它也對預測及預防隕石對大氣層外的太空航具所造成的傷害上,有直接的貢獻。
隕石
隕石撞擊留下的坑洞
第三種流星就是流星雨。流星雨是一種成群的流星。
隕石和隕鐵是流星體落到地面后的殘留物,它們是一些大而結構堅固的流星體,在與大氣的摩擦燃燒中并未消耗殆盡,剩余固體物質(稱為隕星)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根據(jù)它們所包含主要成分的不同而分類命名。大約92.8%的隕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巖石),5.7%是鐵和鎳,其他的隕石是這三種物質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隕星被稱為隕石,含鐵量大的隕星被稱為隕鐵。
此外,還有一種少見的隕星,它們是以塵埃的形式飄浮在大氣中,并最終落到地面上,這種被稱為微隕星。微隕星的體積太小,不能在上層大氣中引起燃燒。最后,這些微隕星體在空氣的減速作用下成為飄落到地上的塵埃。
在航天飛機上拍的隕石坑
以美國紐約州阿爾班市杜特雷天文臺的海明威(C. Hemingway)為首的一組天文學家,采用火箭和高空氣球收集到了一批微隕星體。收集板是用硝化纖維或涂以礦物油的鋁箔制成的,然后把它密封在防塵的盒子里,同時還采取各種措施,確保收集板上僅能收集在一定大氣高度之上(火箭是100英里,氣球是20英里)的物質?;鸺ɑ驓馇颍┮坏郊榷ǖ母叨?,密封防塵盒便借無線電信號之助啟開,然后再予關閉。在高空中收集到的微隕星體非常細小,其大小為10-3厘米的量級,有的外形參差不齊,甚為古怪,有的呈球形,也有的呈絨毛狀。
在流星雨發(fā)生時,用氣球收集的微隕星體數(shù)星比較大,是無流星雨時收集的80倍,因此有人推斷,這些屑粒曾經(jīng)是某顆彗星的組成部分。流星和隕星應同流星雨和微隕星區(qū)別開來,這一觀點已日趨明確。散見的流星和隕星系來自小行星;其中一些可能是大顆小行星之間突然劇烈相撞的產(chǎn)物,而另一些則是來源于較小的小行星之間的相互碰撞。流星雨和微隕星是彗星的碎屑,與小行星毫無關系。
一些專家通過對觀測資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體,包括氣化物質和微隕星,總質量約有20萬噸之巨!這是否會使地球不斷變“胖”呢?地球質量約為6×1021噸,由于流星體下落使地球“體重”的增加在50億年時間內的總量約為3.3×1017噸,或者說使地球質量增加了1/20000,相當于體重100千克的大胖子增加0.005千克??梢娖鋵嵲谑俏⒉蛔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