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七 人體動脈血壓測定
血壓是指血管內的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血壓形成的前提條件是心血管系統(tǒng)內有充足的血液充盈;血壓形成的兩個基本因素是心臟射血和外周阻力。心室收縮時,動脈血壓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心室舒張時,血壓降低,在舒張末期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一般所講的動脈血壓是指主動脈血壓,由于在大動脈中血壓降落很小,故通常將上臂測得的肱動脈壓代表主動脈壓。
實驗目的
學習并掌握間接測定人體血壓的原理和方法,并測定人體動脈血壓的正常值。
實驗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沒有聲音,但當外加壓力使血管變窄形成血液渦流時,則可發(fā)生聲音。測定人體動脈血壓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壓計間接測量。測壓時,用袖帶在上臂給肱動脈加壓,當外加壓力超過動脈內的收縮壓時,動脈血流完全被阻斷,此時在動脈處聽不到聲音。當外加壓力等于或稍低于動脈內的收縮壓,而高于舒張壓時,則在心臟收縮時,動脈內有少量血流通過,而心室舒張時無血流通過。血流連續(xù)通過血管時,會發(fā)出聲音。因此,動脈血流剛能發(fā)出聲音時的最大外加壓力,相當于收縮壓,而動脈內血流聲音突然變調或消失時的外加壓力相當于舒張壓。
實驗對象
人。
實驗器材與藥品
血壓計、聽診器。
實驗步驟
(1)熟悉血壓計的結構:血壓計由檢壓計、袖帶和氣球三部分組成。檢壓計是一根標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與大氣相通,下端與汞槽相通。袖帶是長方形橡皮袋,外包一布袋,借助兩根橡皮管分別與檢壓計的汞槽和打氣球相連。打氣球是一個帶有螺絲帽的球狀橡皮囊,供充氣和放氣用(圖3-12)。
(2)受試者取坐位,心臟與血壓計零點處同一水平。靜坐5min,待肢體放松,呼吸平穩(wěn)與情緒穩(wěn)定。
(3)松開打氣球上的螺絲,將袖帶內的空氣排空后再將螺絲旋緊。
(4)受試者脫左臂衣袖,將袖帶裹于左上臂距肘窩3cm上方處,袖帶應與心臟位于同一水平,并使其松緊適度,手掌向上放于實驗臺。
圖3-12 人體動脈血壓測量方法示意圖
(5)在袖帶下方,肘窩上方找到動脈搏動處,將聽診器的胸具置于動脈上。
(6)聽取血管內音變化。向壓脈帶充氣加壓,同時注意傾聽聲音變化,在聲音消失后再加壓30mmHg,然后稍稍扭松打氣球上的螺絲,緩慢放氣,仔細傾聽聽診器內血管音的一系列變化;聲音先是由無到有,然后由低到高,而后突然變低,最后完全消失。如此反復進行2~3次。
(7)實驗觀察
①測量收縮壓:用氣球將空氣打入袖帶內,使檢壓計上的汞柱上升到21.3kPa(160 mmHg)左右,或使汞柱上升到聽診器聽不見聲音后再繼續(xù)打氣,直至汞柱再上升2.7kPa(20mmHg)為止,隨即松開螺絲帽(不可松開過多),徐徐放氣,逐漸降低袖帶內壓力,使汞柱緩慢下降,同時仔細聽診,當聽見“嘣嘣”樣第一聲動脈音時,檢壓計上所示汞柱刻度即為收縮壓。
②測量舒張壓:繼續(xù)緩慢放氣,聲音逐漸增強,而后突然變弱,最后消失。在聲音由強變弱的這一瞬間,檢壓計上所示汞柱刻度即為舒張壓。
③如果認為所測數(shù)值準確,則以一次測量為準。如果認為數(shù)值不準確,可重測。測量前,汞柱必須降至零刻度。
④比較運動前后動脈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實驗結果
記錄收縮壓/舒張壓kPa(mmHg)和心率。統(tǒng)計全班各組的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比較運動前后動脈血壓和心率的變化。
注意事項
(1)保持室內安靜,以利于聽診。
(2)測量前休息5~10min,以消除精神緊張和體力勞動對動脈血壓的影響。
(3)袖帶寬度應適宜(袖帶標準:成人12~14cm;8歲以下為8cm;嬰幼兒3cm)。
(4)給袖帶放氣時,速度應慢些。
(5)上臂位置與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上。
思考題
1.動脈血壓形成的前提條件以及形成血壓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運動后血壓有何變化?
(艾奴爾·加里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