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骨骼
據(jù)統(tǒng)計,人體內(nèi)共有206塊骨。它們通過骨連結,構成骨骼,才將人的身體支撐起來,并保護著重要的內(nèi)臟器官。
根據(jù)骨的形態(tài)可以把骨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大腿骨、上臂骨都是長骨;短骨則分布在靈活運動又承受壓力的部位,如手腕骨;肋骨則屬于扁骨;不規(guī)則骨如椎骨。它們都是由骨膜、骨質(zhì)和骨髓構成的。
骨膜 骨膜在骨的表面,骨膜內(nèi)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jīng),對骨有營養(yǎng)作用,還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骨膜內(nèi)有一種特殊的成骨細胞。例如骨折后骨的愈合,就要依靠骨膜的作用。
人體骨骼
骨質(zhì) 骨質(zhì)是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分為骨松質(zhì) 和骨密質(zhì)。骨密質(zhì)致密堅硬,位于骨的表面,在長骨中主要集中在骨干,骨松質(zhì)主要位于短骨的內(nèi)部與長骨的兩端,結構疏松,像蜂窩一樣。
骨質(zhì)由脆硬的無機物和柔韌的有機物組成。有機物主要是骨膠原蛋白,使骨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物主要是鈣、磷等,使骨有硬度與脆性。成年人的骨含有機物約1/3,無機物約2/3,這樣骨既堅硬,又有彈性。兒童、少年時期的骨,有機物含量超過1/3,骨柔韌,彈性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容易發(fā)生變形,因此青少年應注意保持坐、立、行的正確姿勢。到了老年,骨內(nèi)無機物相對增多,骨硬而脆,彈性小,因此老年人應注意預防骨折。
骨髓 骨髓充滿于長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質(zhì)的空隙。幼年人的骨髓全都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變?yōu)橛芍炯毎麡嫵傻狞S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而骨松質(zhì)中終生保持著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骼結 人體的骨骼是由一塊塊骨通過骨連結聯(lián)系起來而構成的。有的骨連結不能活動,如腦顱骨間的連結;有的稍微能活動,如脊椎骨之間的連結;還有一種是能活動的,就是一般所說的關節(jié),如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等。
人的206塊骨骼有規(guī)律地組合在一起才構成人體的堅牢支架。根據(jù)骨骼的組合可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頭骨 頭骨包括8塊腦顱骨和15塊面顱骨。腦顱骨圍成的顱腔保護著腦。頭骨僅下頜骨能活動,其余的骨都連結得很緊密,不能活動,利于保護腦、眼等器官。此外,兩側中耳內(nèi)各有3塊聽小骨。
軀干骨 軀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成年人的脊柱由26塊椎骨構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連在一起構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合成的1塊骶骨和4塊尾椎合成的1塊尾骨。肋骨共12對,胸骨1塊。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圍成胸廓,保護著肺和心臟等器官。
四肢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對。一側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塊、鎖骨1塊、上臂骨(肱骨)1塊、前臂骨(橈骨、尺骨)2塊和手骨(腕骨8塊、掌骨5塊和指骨14塊)27塊組成,兩側上肢骨共64塊。下肢骨共62塊,每側有髖骨1塊,大腿骨(股骨)1塊,膝蓋骨(髕骨)1塊,小腿骨(脛骨、腓骨)2塊和足骨(跗骨7塊,蹠骨5塊和趾骨14塊)26塊,共31塊。髖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圍成骨盆。足部的跗骨、髖骨和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脊柱從側面看,有4個生理彎曲;足底有足弓;下肢骨很粗壯,這些特點與人類的直立行走相適應。對于支持體重,增加直立、行走、運動時的穩(wěn)定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都是很有好處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