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建立心理咨詢關系
一、什么是心理咨詢關系
心理咨詢關系是存在于需要獲得心理幫助的人與能給予這種幫助的人之間的一種獨特的人際關系,通過這種關系達到心理改善的效果。心理咨詢關系又可稱為“咨訪關系”或“治療關系”。心理咨詢關系有兩層含義:一是心理咨詢關系是特殊的人際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咨詢師幫助來訪者分析內心的心理矛盾沖突,探討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原因,進而幫助他們確立咨詢目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措施。二是建立咨詢關系是在咨詢師的協(xié)助下,來訪者通過對自己的重新認識達到自我轉變,克服成長中的障礙,促進個人發(fā)展。
與一般的社會關系不同,心理咨詢關系是一種隱蔽的、具有保密性的關系,咨詢結束時這種關系即告結束。來訪者希望得到咨詢師的幫助,咨詢師一旦同意,就構成了一種合同式的咨詢關系,這種關系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十分融洽的程度。
咨詢師經(jīng)常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咨詢關系”這個詞。(1)當咨詢師接受一位特定的來訪者時,他可能會說,“我們確定了咨詢關系”。這時所說的關系,其實是指職業(yè)活動上的委托與受委托關系。咨詢一段時間后,咨詢師可能會說,“這個案例的咨詢關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里所說的咨詢關系,是指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融洽的溝通關系。
任何心理咨詢過程都必須以良好的咨詢關系為平臺,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內容。咨詢關系的建立受到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雙重影響。就來訪者而言,其咨詢動機、合作態(tài)度、期望程度、自我覺察水平、行為方式以及對咨詢師的反應等,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詢關系。對咨詢師來說,咨詢態(tài)度對咨詢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具有更重要的影響。
二、心理咨詢關系的特點
(一)心理咨詢關系的外部特點
心理咨詢關系是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它不同于一般的人際關系,具有下面一些特點:
1.心理咨詢關系是一種特定的關系
心理咨詢關系是雙方為了特定目的有意識地建立起來的關系,咨詢師熟悉人際關系知識,是能夠嫻熟運用人際關系技巧的專家,因此,他在咨詢關系中會對咨詢關系進行監(jiān)督、評估和調整,使之符合咨詢師的期望??梢哉f,這種人際關系表現(xiàn)出濃厚的以咨詢師為主導的色彩。
2.心理咨詢關系具有非強制性
心理咨詢關系的建立、維持和發(fā)展是以雙方具有共同意愿為條件,不能迫使一方幫助別人或是接受幫助,任何一方都有權利中斷或解除咨詢關系。這種非強制性的特點能夠給予來訪者充分的自主性。
3.心理咨詢關系具有保密性
保密是來訪者對咨詢師產(chǎn)生信任的前提條件之一。帕特森(JoEllen Patterson)指出,咨詢關系是一種在特定的時間內具有保密性的特殊關系,這是咨詢關系不同于其他社會關系的特征。由于心理咨詢關系具有保密性,來訪者就會對心理咨詢有安全感,有助于來訪者自我暴露和自我探索內心世界。
4.心理咨詢關系具有職責明確性
心理咨詢關系是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有意識地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在這種關系的建立、維持和發(fā)展中,雙方的職責始終是明確的。
5.心理咨詢關系是一種動態(tài)的關系
心理咨詢關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咨詢初期,咨詢師和來訪者的信任關系還未完全建立,隨著咨詢工作的開展,來訪者漸漸融入到咨詢關系中,這一階段心理咨詢關系的核心是聆聽和接納。在咨詢中期,咨詢師運用各種參與性技術和影響性技術,幫助來訪者處理心理問題,改變來訪者不良的情緒和行為,此時,心理咨詢關系的核心是引導和參與。在咨詢后期,咨詢師協(xié)助來訪者發(fā)掘自我的積極方面,幫助來訪者增進社會適應的能力。心理咨詢關系的核心是支持和領悟。
(二)心理咨詢關系的特點
不同的研究者對心理咨詢關系特點的描述不盡相同。例如,戈爾德斯坦等(Goldstein & Higginbotham)認為,咨詢關系的三個基本成分是喜愛、尊重和信任。布拉默等(Brammer & MacDonald)提出咨詢關系可以從四個維度進行描述:獨特和一般、情感和理智、模糊和清晰、信任和不信任。
我國學者江光榮指出,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信任和理解
信任和理解是良好心理咨詢關系最重要、最突出的特點。信任可能更多涉及來訪者對咨詢師的態(tài)度,理解則更多涉及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態(tài)度。應該說,信任和理解相互促進,咨詢師的理解引起來訪者的被理解感,被理解感又能促進來訪者對咨詢師的信任。
2.情感聯(lián)系
心理咨詢的一大特點是咨詢關系中存在較深厚的情感成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兩種情感:喜愛和溫情。喜愛是指來訪者對咨詢師的喜愛,溫情則是咨詢師對來訪者的一種感受。在咨詢中,咨詢師要創(chuàng)造一種能夠自由表達情感的氛圍,用一顆“感受情感的心”去體驗來訪者,促使對方充分地表達情感。
3.承諾感
良好咨詢關系的另一個特點是咨詢雙方愿意對咨詢關系做出承諾。這意味著雙方一致認可咨詢目標,愿意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同時,他們也了解要完成的任務類型,并且愿意通力合作,共同努力。(2)
三、建立良好心理咨詢關系的意義
(一)幫助來訪者顯示問題,增加咨詢的信心
寬容、理解、接納的態(tài)度有助于來訪者的自我表露。在實際生活中,來訪者的情緒常常受到壓抑,充滿了焦慮和挫折感。在咨詢中,來訪者盡情的傾訴,表達自己的情感,即使咨詢師只是傾聽,也能增加來訪者對咨詢師的情感和展開咨詢的動力。
對于來訪者來說,尋求咨詢師的幫助,解決自身痛苦,是一個重大決定。如果咨詢關系建立不好,來訪者看不到咨詢的效果和希望,他繼續(xù)咨詢的動力就大大降低,甚至放棄咨詢。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來訪者才能獲得安全感、信任和支持,才能積極配合咨詢師的工作,解決心理問題。
(二)改進移情行為,減少來訪者的阻抗
移情是來訪者用適宜行為的方式來取悅咨詢師,無意識地希望保持、增加咨詢師對他的好感。許多研究表明,咨詢師和來訪者開始信任、彼此產(chǎn)生好感時,更易于接受對方的態(tài)度、觀點,更容易依從、接納對方的要求和建議,并且來訪者的防御性、批判性會隨之降低。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彼此接納的基礎上的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才能減少來訪者對咨詢的阻抗,增加咨詢的效果。
(三)增強來訪者的自尊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中,來訪者看待自己比較積極,這是因為咨詢師無條件地接納來訪者。同時,咨詢師鼓勵、支持的態(tài)度,以及相信來訪者一定能改變的信念,一定程度上感染了來訪者,提高了他的自我效能感。
利伯曼(Liberman)指出,重要人物的評價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咨詢師作為來訪者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無條件的關注和鼓勵來訪者,安慰來訪者,協(xié)助其進行歸因練習等活動,是提高來訪者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原因。
(四)保證心理咨詢的有效性
在咨詢實踐中,咨詢關系是許多咨詢師關注的焦點。伯特林(Bob Bertolino)在《問題青少年的咨詢》一書中指出了心理咨詢必備的四個要素:一是認識來訪者的長處,可以起40%的作用。二是良好的咨詢關系,起30%的作用。三是咨詢技巧,起15%的作用。四是對咨詢的期望,起15%的作用。所以,“認識來訪者的長處”是形成良好咨詢關系的關鍵之一,心理咨詢的有效性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良好咨詢關系的基礎之上的。
四、建立心理咨詢關系
(一)咨詢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良好的咨詢關系有利于咨詢工作的順利進行。羅杰斯曾經(jīng)指出:許多用心良苦的咨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為在這些咨詢過程中,從未能建立起一種令人滿意的咨詢關系。(3)帕特森認為,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是一種人際關系的體現(xiàn)。盡管有些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大多數(shù)心理咨詢工作者都認為,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是心理咨詢中最重要的方面。
在咨詢和治療過程中,沒有專門用來建立和發(fā)展咨詢關系的階段。建立、維持和發(fā)展咨詢關系,是與收集資料、探索問題、說明指導等活動同時進行的。咨詢師在運用各種反應技巧向來訪者傳遞著尊重、關懷、接納和理解等信息的同時,就在形成和建立著咨詢關系。
在咨詢活動中,咨詢的互動內容和方式要參考已經(jīng)達成的關系水平,考慮現(xiàn)有關系能否提供相應的支持。例如,在會談初期,咨詢師過度涉及情感內容,或立刻探查來訪者隱秘的事請,很可能是不妥的。在關系初期和關系成熟期間,咨詢師的反應方式應該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咨詢初期,咨詢師可以多應用一些傾聽技巧,在后期可以增加影響性技術的比例。
從整個咨詢過程來看,咨詢關系的建立、發(fā)展主要集中于咨詢的前幾個階段,即收集資料和明確問題、確定目標等階段。在后期的咨詢、評估、反饋等階段,則重點在于咨詢關系的維護、鞏固、深化,以及終結等工作。
(二)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詢關系
有人說建立好的咨詢關系,心理咨詢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咨詢師怎樣才能與來訪者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呢?一般來說,需要在咨詢中注意和解決好以下問題:
1.共情
共情(empathy)又稱作“同感”、“神入”、“同理心”等,是指咨詢師設身處地、像體驗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樣體驗來訪者的精神世界的態(tài)度和能力。它包括態(tài)度和能力兩個方面,其核心是理解對方的心理感受。
羅杰斯認為,為了最大限度地了解來訪者,盡力體察來訪者精神活動的每一個細微變化,咨詢師必須將自己完全融化于對方觀念之中,進入并欣賞對方的精神世界,并將對對方精神世界的理解準確地傳達給對方。由此,咨詢師才能接近來訪者的體驗與情感,從而促進來訪者的成長。(4)
共情在咨詢中的重要性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第一,咨詢師設身處地地理解來訪者,有助于更準確地把握來訪者的問題。第二,來訪者被理解、悅納,會感到愉快、滿足,這會促進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第三,可以促進來訪者的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深入的交流。第四,對于那些迫切需要獲得理解、關懷和情感傾訴的來訪者,會產(chǎn)生更明顯的咨詢效果。
正確理解和使用共情,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咨詢師應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進入來訪者的心理世界。第二,咨詢師需要驗證自己是否做到了共情。第三,表達共情要因人而異。第四,表達共情要善于使用軀體語言。第五,表達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第六,表達共情應考慮到來訪者的特點和文化背景。
2.真誠
真誠(genuineness)是指咨詢師在咨詢關系中“做真實的自己”,不特意取悅對方,不把自己藏在專業(yè)角色后面,不帶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實可信地置身于與來訪者的關系之中。
真誠在咨詢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真誠能夠引發(fā)信任感、安全感和更開放的交流。在咨詢師的真誠面前,來訪者可以坦白表露自己的軟弱、失敗或過錯而無須顧忌。其次,真誠提供的榜樣作用能產(chǎn)生治療效果,能讓來訪者獲得切實的感受和體驗,并可能模仿和內化榜樣,從而起到積極改變的效果。
關于如何表達真誠的問題,伊根(Eagan)曾根據(jù)前人的意見,綜合提出一些建議:第一,走出角色。咨詢師很容易利用“咨詢師”角色來避免個人卷入,這其實是一種防衛(wèi)反應。第二,多一點自發(fā)性,少一點瞻前顧后。第三,不設防,避免防御反應。第四,表里一致。第五,分享自我,揭示自我。
在咨詢關系的早期,咨詢師要避免表達自己主觀的評價。隨著咨詢關系的發(fā)展,咨詢師可以表達對來訪者的不足、缺點的看法和態(tài)度,但以不損害咨詢關系為前提。
需要指出的是,真誠的表達存在尺度的問題。雖說表達真誠貴在真和誠,不應有掩飾、虛假,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那么簡單,運用不當,有時會起反作用。因此,在表達真誠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真誠不等于說什么話都實說。二是真誠不是自我發(fā)泄。三是真誠應實事求是。四是真誠應適度。
3.積極關注
積極關注(positive regard)指的是咨詢師不以評價的態(tài)度對待來訪者,不依據(jù)來訪者行為的好壞來決定對待方式,無條件地接納對方,關注來訪者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從正面引導來訪者。積極關注涉及到對人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情感,它要求咨詢師抱有一種信念,即來訪者是可以改變的,來訪者有長處和優(yōu)點,每個人都有潛力,都存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成長動力。來訪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幫助,每個人都可以比現(xiàn)在更好。
在咨詢中,積極關注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建立咨詢關系,促進溝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詢效果。尤其對那些自卑感強或因挫折看不到希望的來訪者,咨詢師的積極關注往往能幫助他們全面地認識自己和世界,看到自己的長處、光明面和對未來的希望,從而樹立信心,消除迷茫。在咨詢中,積極關注可以促進來訪者的自我接納,可以加深咨詢師和來訪者的情感聯(lián)系。
咨詢師積極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允許來訪者做他自己的事,允許來訪者有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緒和行為,不把咨詢師的好惡、價值標準強加在來訪者頭上。咨詢師關注來訪者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需要指出的是,無條件積極關注并不是在互動中完全避免評價,咨詢師要避免的是對人的評價,而不是評價行為。
4.尊重
尊重(respect)是把來訪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獨特性和自主性的人去對待。
尊重來訪者,其意義在于可以給來訪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幫助來訪者最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尊重的氛圍中,來訪者會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納,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感。特別是對那些急需獲得尊重、接納、信任的來訪者來說,尊重具有明顯的正面效果,是咨詢成功的基礎之一。
恰當?shù)乇磉_尊重,需要注意這樣幾點:一是尊重意味著完整接納。二是尊重意味著一視同仁。三是尊重意味著以禮待人。四是尊重意味著信任對方。五是尊重意味著保護隱私。六是尊重應以真誠為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