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毒瘀阻(痤瘡)
【病案】 錢某,女,24歲。前額與面頰部皮疹已3年余,多方治療,并注意少吃辛辣食物,也未能消除,近3個月來皮疹明顯增多,當初服用清熱瀉火藥有效,服藥10天左右,癥狀復(fù)發(fā),以后再用什么藥都沒有效果。根據(jù)皮疹紅腫頂頭突出,與正常皮膚界限清楚,并有熱、癢、痛,舌質(zhì)紅,苔薄黃,以此辨為熱毒瘀阻證。給予瀉心桃紅湯12劑,藥后前額及背部痤瘡略有好轉(zhuǎn),又以前方治療40余劑基本痊愈。囑病人注意不吃辛辣食物。此后2年余,痤瘡未再復(fù)發(fā)。
【辨證】 熱毒瘀阻證主要癥狀有:顏面、前額出現(xiàn)針頭或米?;螯S豆大小樣皮疹,疹色呈瘀狀,癢痛,或前胸背部均有痤瘡,口干欲飲水,或大便干結(jié),或小便短少,舌質(zhì)紅或暗,苔薄黃或略膩,脈弦或滑。臨床應(yīng)抓住面部及胸背痤瘡,且有癢痛,舌紅或暗,脈滑為辨證要點。
辨析上述病變證機,主要是因熱毒蘊結(jié),壅滯營衛(wèi),與氣血相結(jié)而成熱瘀,熱瘀滯澀脈絡(luò)。
【治則】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方藥】 瀉心桃紅湯:黃連10g 黃芩12g 大黃5g 桃仁12g 紅花12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黃15g 當歸12g 生甘草6g。隨癥加減:若熱毒明顯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熱解毒;若瘀血明顯者,加丹參、赤芍,以涼血散瘀;若紅腫明顯者,加貝母、天花粉,以清熱化痰消腫;若夾濕者,加苦參、土茯苓,以清熱燥濕利濕等。
【分析】 瀉心桃紅湯是以瀉心湯與桃紅四物湯合方的變化方。方中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解毒,大黃瀉下熱毒,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消腫,赤芍、生地黃清熱涼血散瘀,當歸補血活血,生甘草清熱解毒。
【注意】 陽虛證、脾胃虛弱證慎用本方。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