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發(fā)生常具有其各自的形態(tài)特征,病理診斷屬形態(tài)學范疇,通常依據大體標本的肉眼檢查和組織切片的顯微鏡下觀察做出。常規(guī)病理技術包括取材、固定和石蠟切片的制作。
1.取材 此步驟在技術員協助下由病理醫(yī)師完成。有經驗的病理醫(yī)師往往能借助大體觀察(巨檢)確定或大致確定病變性質(如腫瘤的良惡性等)并準確采取到顯微鏡下觀察所需要的檢材。
(1)肉眼檢查的一般原則:可概括為看、觸、切、取。
看:標本的種類、性狀、病變的部位、形狀、數目、大小、色澤、與周圍的關系等。
觸:標本的堅度、質地。
切:切面觀察標本的結構,囊性時注意內容物的性狀和含量。
取:選取合適的組織塊切片診斷。
(2)剖驗標本的一般原則:雖然標本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切法有所區(qū)別,但應遵循下列原則:①暴露最大切面,其中一個切面須通過病灶中心。②做切面時勿切到底,使一端互相連著,便于觀察標本各部分的相互關系。③能顯示臟器標本的主要管道分布。
實性標本:一般沿最大面切開,并相隔0.5~1cm做多個平行切面。皮膚、黏膜等標本應由表及里垂直切開,觀察橫切面。
管狀標本:一般從病變對側將管道縱行剖開。小器官如闌尾、輸卵管等可橫切數個切面。
囊狀標本:無定向,視病變情況選擇囊壁厚處或病變穿透囊壁處做多個切面。
(3)取材的一般原則
小塊活檢組織的取材:內鏡所取食管、胃、腸、支氣管、膀胱等處組織,肝、腎等穿刺組織及宮頸活檢,必須全部取材,標記包埋面,并用吸水紙包裹,以防遺失。其他較小或不規(guī)整組織,如刮宮內膜、部分腫瘤組織等,可選擇有代表性的病變包埋制片。
大標本的取材:切除的大標本取材應有代表性。不同特點的病變分別取材,不可遺漏重要病變。一般應包括病變、正常組織、病變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切緣以及其他附帶組織。切片要用墨汁標記,便于鏡下觀察定位。如系惡性腫瘤,局部淋巴結須分組逐個檢出取材。切取組織塊的面積一般不超過2.0cm×1.5 cm,厚度不超過3mm。切面須盡量平整。如系骨組織或鈣化物質,先行脫鈣處理。
2.固定 通過添加固定劑讓組織中的所有細胞及細胞外成分迅速死亡,以免細胞中溶酶體成分的破壞作用,保持離體組織細胞與活組織時的形態(tài)相似,并防止細菌繁殖所致的腐敗,以保存蛋白質與核酸的基本結構。病理標本的制作和組織切片都必須先進行固定。常用固定劑有10%甲醛溶液(福爾馬林)、乙醇等。固定應“適當”,其內涵為:①固定方法和固定劑選擇恰當(如欲觀察糖原,宜選用純乙醇或Carnoy液作固定液);②固定液量恰當,以常規(guī)使用的10%甲醛溶液為例,標本與固定液的比例約為1∶5。③固定時間恰當。一般固定液在24 h內,不能穿透厚度超過3mm的實體組織,或超過5mm的多孔疏松組織。依此推算,大的實體標本,即使采取1cm為間距的書頁式切開,按固定液由兩面同時透入計算,固定時間也應在24 h左右。但在取材后,因組織塊厚度為2~3 mm,依雙面透入計,約12 h即可??紤]到10%甲醛溶液固定>24h可能會影響以后的免疫組化效果,故一般情況下,固定時間應為12~24h。較小標本(厚1mm)固定4~6h即可。④因另有目的(如殺死結核桿菌等),其固定時間應在5 ~7d。
手術切除的組織標本,應及時投入固定液中固定。固定液為10%甲醛溶液時其量不得少于標本體積的5倍。標本容器上要標明病人的姓名及所取組織部位、塊數,以免混淆。做術中冷凍切片及做酶組織化學染色的標本,均不要固定。胃黏膜和子宮內膜取出后,應先平鋪于小濾紙片上,黏膜表面向上,然后放入固定液中。肌肉組織取出后平鋪于卡片紙上,按原來肌肉的張力用大頭針釘住固定。
各種體液、穿刺液細胞學檢查標本應于獲取后立即送檢。因故不能及時送檢時,可經離心沉淀,取沉渣均勻涂片2張,晾干后放入95%乙醇中固定,然后連同固定液或涂片表面涂以甘油后送檢。其他如穿刺液涂片、印片、刮取細胞和刷取細胞涂片等,亦應如上固定后送檢。
3.石蠟切片 是常規(guī)病理最基本的技術,切片制作的優(yōu)劣、完美與否將直接影響病理診斷的準確性。石蠟切片的制作除組織固定外,還包括脫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幾個主要步驟。
(1)脫水:利用脫水劑將組織內的水分置換出來,以利于有機溶劑的滲入。其徹底與否,直接關系到組織是否能充分透明;而脫水過度則容易造成組織變脆。目前絕大多數醫(yī)院的組織脫水通過脫水機來完成,按一定的程序進行,主要試劑為二甲苯和乙醇。
(2)包埋:用包埋劑來支持組織的過程。其關鍵一是平整,二是方位。蠟的熔點應在56~ 58℃。
(3)切片:用切片機將包埋有組織的蠟塊切成薄片。切片厚度一般為4~6μm,切片的要求是完整、薄、均勻。
(4)染色:未經染色的組織切片不能直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蘇木素和伊紅染色(HE)是最通用的染色方法。
(5)封片:切片滴中性樹膠后加蓋玻片封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