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靜脈遠端注入的放射性核素顯像劑隨靜脈血液按向心端方向回流,依次充盈小、中、大靜脈血管,采用γ照相機,體外動態(tài)采集流經靜脈血管的示蹤信號,使靜脈顯影,并可顯示靜脈血流動力學變化,稱為放射性核素靜脈顯像。下肢靜脈系統有深、淺靜脈之分,深、淺靜脈之間有豐富的交通支相連,如果在注射部位的近心端適度結扎止血帶,阻斷淺靜脈,則遠心端靜脈注射的顯像劑可經深靜脈回流,從而選擇性地使深靜脈各段依次顯影。
【適應證】
(1)先天性靜脈發(fā)育異常,如雙上腔靜脈、大靜脈異位引流。
(2)大靜脈閉塞癥,如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如布-加綜合征)等。
(3)肺動脈血栓栓塞癥,尋找血栓來源。
(4)肢體水腫,上肢或下肢水腫病因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禁忌證】 無明確禁忌證。
【操作方法】
1.顯像劑 原則上任何具有較高比活度的放射性核素均可作為靜脈顯像劑,但由于140keV的γ射線能量更適合于γ照相機顯像,99mTcO-4和99mTc的任何標記藥物更適宜作為顯像劑。
在臨床工作中,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顯像劑,例如,懷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時,選用99mTc-MAA;在檢測上腔靜脈病變時,最好不選擇99mTc-MAA;在計劃第1次顯像,如不滿意并準備立刻做第2次顯像時,一般不選擇99mTcO-4。
2.患者準備 患者無需特殊準備,一般均取仰臥體位,有時注射部位血管不清楚,可將肢體下垂或浸泡在熱水中數分鐘;有時顯像肢體水腫較重,可在注射前指壓注射部位數分鐘,有利于尋找穿刺靜脈。
3.操作程序
(1)上腔靜脈顯像:
①探頭對位:一般均采用前位,大視野巨型探頭的有效視野上緣包括胸骨上切跡上方3cm處,左右包括兩側上臂。
②儀器條件:探頭配置低能通用或低能高分辨型準直器,能峰140keV,窗寬20%,矩陣為64×64或128×128。
③靜脈穿刺及藥物注射:取5ml注射器2支,各抽取顯像劑370MBq(10 mCi)/0.5~0.8ml。在雙肘關節(jié)上方結扎止血帶,選取貴要靜脈穿刺,穿刺點盡量靠近止血帶,“彈丸”式注入顯像劑后,雙側同時松開止血帶,同時開始動態(tài)采集,0.5~1.0s/幀,共采集6~8s。
(2)上肢、鎖骨下及上腔靜脈顯像:
①探頭對位采用前位,探頭的有效視野下緣包括腕關節(jié),左右包括雙上肢。
②儀器條件、靜脈穿刺及藥物同上腔靜脈顯像。雙手背靜脈穿刺,在探頭啟動前5s同時、同速推注顯像劑。
③設置全身顯像方式,速度30cm/min,全程60cm,當探頭自手向頭方向開始移動時,推注顯像劑,可以獲得雙上肢、鎖骨下及上腔全程靜脈影像。
(3)下腔靜脈顯像:
①探頭對位采用前位,探頭的有效視野上緣在乳頭水平(包括部分左室),于劍突左旁及臍旁做陽性體表標志。
②儀器條件同上腔靜脈顯像。
③于患者腹股溝股靜脈內快速注射99mTcO-4370MBq(10mCi)/1.0ml,在推注顯像劑的同時行動態(tài)幀式采集,0.5~1s/幀,共16幀或32幀。
④圖像半定量分析。重現下腔靜脈動態(tài)影像,分析以下指標:a.示蹤劑到達劍突水平時間(AXT),正常值約1~4s(2.56±0.71s);b.下腔靜脈示蹤劑半通過時間(HTT),在下腔靜脈上劃取直徑0.5cm的感興趣區(qū)(ROI),描記示蹤劑通過ROI曲線,計算示蹤劑從上升點到高峰下降1/2高度點的時間(HTT),正常值1~6s(3.22±1.24s)。
(4)下肢靜脈顯像:先將探頭有效視野下緣定在踝關節(jié)水平,左右包括雙腿,根據足背靜脈注射藥物的方法和結扎止血帶與否將下肢靜脈顯像分為下面幾種方法。
①足背靜脈推注法:a.取2支5ml注射器,各抽取相同體積和強度的示蹤劑99mTc-MAA 148MBq(2mCi)/2ml(MAA顆粒數含量的選擇見注意事項);b.經足背靜脈穿刺;c.需要深靜脈造影者,注射顯像劑前適度結扎淺靜脈;d.在探頭啟動前5s注射顯像劑,雙側持續(xù)推注。
儀器條件同上腔靜脈顯像。設置全身掃描程序,速度20cm/min,自足向頭動態(tài)采集,全程長度依患者身高而定,一般掃描上界包括肺底。
②足背深靜脈一步顯像法:a.0.9%生理鹽水250ml 1瓶,連接三通輸液器,雙足背靜脈穿刺建立輸液靜脈通路;b.取2支5ml注射器,各抽取99mTc-MAA 148MBq(4mCi)/2ml;c.在探頭啟動前5s,經三通管雙足背靜脈同時注入99mTc-MAA 1.0ml,然后轉動三通,輸液管繼續(xù)滴注;d.應用γ照相機全身掃描程序,速度20cm/min;e.待探頭視野上緣行至恥骨聯合水平時,再次自足背靜脈注入余下的1ml 99mTc-MAA。
③足背深-淺靜脈兩步顯像法:
第1步:淺靜脈顯像:a.靜脈通路建立;b.2支5ml注射器,各抽取99mTc-MAA 74~111MBq(2~3mCi)/4ml;c.首次藥物注射,雙足背靜脈同時注入99mTc-MAA 1.0ml;d.動態(tài)采集同深靜脈一步顯像法,速度25cm/min;e.再次注射藥物同深靜脈一步顯像法。
第2步:深靜脈顯像:同深靜脈一步顯像法。
【注意事項】
(1)如果預計短時間內須重復檢查,一般不選用99mTcO-4,可選擇能被某些臟器迅速攝取的顯像劑,如99mTc-植酸鈉、99mTc-DTPA(或EC);如果行上腔靜脈顯像,一般不用99mTc-MAA,以免肺影干擾上腔靜脈影像。
(2)顯像劑的放射性強度和MAA的顆粒數一般成人以111~185MBq(3~5 mCi)為宜,兒童用藥強度酌減,計算公式為小兒投予量=[身長(cm)/174]×成人投予量。采用99mTc-MAA時,MAA的顆粒數一般成人為一次用量20萬~60萬,對于疑有重度肺血管床受損和嚴重肺動脈高壓的患者,應考慮改用其他檢查方法。
(3)有嚴重過敏史者,可考慮改行其他方法檢查。
(4)下肢深靜脈顯像時,阻斷淺靜脈要適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