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陳式太極拳十九勢

        陳式太極拳十九勢

        時間:2023-09-04 百科知識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成斜形時,注意屈膝松髖,保持身體中正,虛領(lǐng)頂勁。頂勁領(lǐng)起,左膝微屈,重心下沉,右膝上提與左膝形成上下對稱,重心右移,右腿后蹬,腰脊迅速右轉(zhuǎn)將左拳發(fā)出,氣達(dá)左拳。向前推手時,不要聳肩,要沉肩附肘,含胸塌腰,松髖下沉,氣貫指尖??诹?:重心左移,同時雙手向左下劃出,左手置于左膝外側(cè),左手置于襠前。左腳向前躍步落地時,注意重心要跟上,腰要放松;緊接著右轉(zhuǎn)身時,要放松髖部,

        第四節(jié) 陳式太極拳十九勢

        第一段

        第一勢 預(yù)備勢       第五勢 上三步

        第二勢 金剛出廟      第六勢 左掩手肱拳

        第三勢 懶扎衣       第七勢 雙推手

        第四勢 上步斜行

        第一勢 預(yù)備勢

        預(yù)備(如圖7-18所示):立身中正,二目平視,唇輕閉,齒輕合(面南背北)。

        圖7-18

        口令1(如圖7-19所示):身體緩緩下沉。

        img131

        圖7-19

        口令2(如圖7-20所示):左腳跟抬起。

        img132

        圖7-20

        口令3(如圖7-21所示):左腳橫開與肩同寬。

        img133

        圖7-21

        口令4(如圖7-22所示):左腳踏實,重心在兩腿之間。

        img134

        圖7-22

        【動作要點】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第二勢 金剛出廟

        口令1(如圖7-23所示):雙手緩緩抬起,與肩同高、同寬。

        img135

        圖7-23

        口令2(如圖7-24所示):雙手隨身下沉落于腹前。

        img136

        圖7-24

        口令3(如圖7-25、圖7-26所示):雙手隨身體左轉(zhuǎn)向左前上方運(yùn)至肩平(左手外旋,右手內(nèi)旋)。

        img137

        圖7-25

        img138

        圖7-26

        口令4(如圖7-27~圖7-29所示):身體先微左轉(zhuǎn)、后右轉(zhuǎn),雙手左變內(nèi)旋、右變外旋向左運(yùn)至身體右側(cè),與肩同高。

        img139

        圖7-27

        img140

        圖7-28

        img141

        圖7-29

        口令5(如圖7-30、圖7-31所示):左腳抬起向左前45°開步,腳跟先著地。

        img142

        圖7-30

        img143

        圖7-31

        口令6(如圖7-32~圖7-35所示):身體先右微轉(zhuǎn),同時重心左移,隨之左手外旋、右手內(nèi)旋,隨身體向左前方運(yùn)出,左手至左前方,右手至右后方。

        img144

        圖7-32

        img145

        圖7-33

        img146

        圖7-34

        img147

        圖7-35

        口令7(如圖7-36~圖7-38所示):右腿上步至右前方,腳尖點地,同時兩手合于右胸前,左手置于右前臂中部。

        img148

        圖7-36

        img149

        圖7-37

        img150

        圖7-38

        【動作要點】順、逆纏絲要以腰為軸,重心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動作協(xié)調(diào)。

        第三勢 懶扎衣

        口令1(如圖7-39所示):雙手先外旋后內(nèi)旋,向下劃弧至胸前。

        img151

        圖7-39

        口令2(如圖7-40所示):右腿屈膝提起向右橫開一大步,腳跟著地。

        img152

        圖7-40

        口令3(如圖7-41~圖7-43所示):重心右移,同時右手外旋經(jīng)胸前向右劃出,左手向下收于左腹前。

        img153

        圖7-41

        img154

        圖7-42

        img155

        圖7-43

        口令4(如圖7-44所示):身體下沉,同時右臂松肩、沉肘、立掌。左手叉腰,大拇指在后。

        img156

        圖7-44

        【動作要點】成勢時,要調(diào)整左腕,同時注意全身調(diào)整,使周身自然相合,氣沉丹田,在即將形成懶扎衣、弓右腿、右掌向右逆纏展開的同時,左膝與左髖不要蹬直。

        第四勢 上步斜行

        口令1(如圖7-45~圖7-47所示):左手內(nèi)旋移至腹前,同時右手內(nèi)旋由右至左、再向右劃弧,置于右側(cè)方。

        img157

        圖7-45

        img158

        圖7-46

        img159

        圖7-47

        口令2(如圖7-48所示):重心左移,同時右腳內(nèi)扣。

        img160

        圖7-48

        口令3(如圖7-49~圖7-51所示):重心右移,身體先微右轉(zhuǎn)后左轉(zhuǎn)。雙手由后向前劃弧,左手至左前方,右手至右耳旁,左腳尖外擺。

        img161

        圖7-49

        img162

        圖7-50

        img163

        圖7-51

        口令4(如圖7-52~圖7-54所示):重心前移至左腿,隨即抬起右腿向右前方30°上一大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手向下、向后劃至左大腿外側(cè),手心朝下,左手隨身體移動向左前方推出。

        img164

        圖7-52

        img165

        圖7-53

        img166

        圖7-54

        口令5(如圖7-55~圖7-57所示):重心前移于右腿,隨即提起左腿向左前方30°上一大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手先外旋后內(nèi)旋由下向上劃弧至左前方,右手向下劃弧至身體右側(cè)。

        img167

        圖7-55

        img168

        圖7-56

        img169

        圖7-57

        口令6(如圖7-58所示):重心前移至左腿,同時左手向下內(nèi)旋收于左胸前,右手內(nèi)旋,掌心朝上。

        img170

        圖7-58

        口令7(如圖7-59、圖7-60所示):右手收于右耳旁,左臂隨身前移由上向下劃弧于左膝前。

        img171

        圖7-59

        img172

        圖7-60

        口令8(如圖7-61、圖7-62所示):左手變勾向左上方劃弧提至于左前方,右手微內(nèi)旋,身體抬起。

        img173

        圖7-61

        img174

        圖7-62

        口令9(如圖7-63、圖7-64所示):身體向左轉(zhuǎn)45°,同時右手外旋向右劃出,身體下沉,松肩、沉肘、立掌。

        img175

        圖7-63

        img176

        圖7-64

        【動作要點】上步時,注意兩腿虛實分明,以身領(lǐng)手,身體不要上聳,動作順隨。成斜形時,注意屈膝松髖,保持身體中正,虛領(lǐng)頂勁。

        第五勢 上三步

        口令1(如圖7-65、圖7-66所示):身體微向右轉(zhuǎn),重心右移、同時勾手變掌外旋收于左胸前,右手先內(nèi)、后外旋轉(zhuǎn)一周。

        img177

        圖7-65

        img178

        圖7-66

        口令2(如圖7-67所示):雙手外旋向上劃出,同時身體微向左轉(zhuǎn),左腳尖外擺。

        img179

        圖7-67

        口令3(如圖7-68所示):重心前移,左腳踏實,同時左手向前推出,右手由后向前收于右耳旁。

        img180

        圖7-68

        口令4(如圖7-69、圖7-70所示):抬右腿向前方40°開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手向左后劃至身體左側(cè),右手繼續(xù)劃至身前。

        img181

        圖7-69

        img182

        圖7-70

        口令5(如圖7-71~圖7-73所示):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腿向左前方30°開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手由下向后劃弧至左前方,右手向右后劃至身體右側(cè)。

        img183

        圖7-71

        img184

        圖7-72

        img185

        圖7-73

        口令6(如圖7-74~圖7-76所示):同口令3、4。

        img186

        圖7-74

        img187

        圖7-75

        img188

        圖7-76

        【動作要點】動作應(yīng)在連續(xù)上步中完成,在上右腿時,要把重心控制在左腿上,反之亦然。

        第六勢 左掩手肱拳

        口令1(如圖7-77所示):左掌變?nèi)沼诟骨?,右手?nèi)旋掌心朝上。

        img189

        圖7-77

        口令2(如圖7-78所示):重心右移,身體右轉(zhuǎn)80°,左腳蹬地發(fā)力,同時左拳向左前方用力發(fā)出,拳心向下;右掌掌心朝里收于胸前,左臂和右肩在一條直線上。

        img190

        圖7-78

        【動作要點】頂勁領(lǐng)起,左膝微屈,重心下沉,右膝上提與左膝形成上下對稱,重心右移,右腿后蹬,腰脊迅速右轉(zhuǎn)將左拳發(fā)出,氣達(dá)左拳。

        第七勢 雙推手

        口令1(如圖7-79所示):左拳變掌內(nèi)旋,身體微向左轉(zhuǎn)。

        img191

        圖7-79

        口令2(如圖7-80所示):左手向前伸出,掌心向外。

        img192

        圖7-80

        口令3(如圖7-81、圖7-82所示):重心左移,雙手向左下劃弧至腹前。

        img193

        圖7-81

        img194

        圖7-82

        口令4(如圖7-83~圖7-85所示):雙手繼續(xù)向左上劃?。ㄗ笫窒韧庑髢?nèi)旋,右手先內(nèi)旋后外旋)收于左肩外側(cè)。

        img195

        圖7-83

        img196

        圖7-84

        img197

        圖7-85

        口令5(如圖7-86、圖7-87所示):重心右移,隨即左腿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腳尖點地,兩腳與肩同寬,同時雙手經(jīng)左耳旁隨身體右轉(zhuǎn)向前推至胸前,雙手與肩平。

        【動作要點】右髖放松下沉,避免械肩上抬,保持不丟不頂。向前推手時,不要聳肩,要沉肩附肘,含胸塌腰,松髖下沉,氣貫指尖。

        img198

        圖7-86

        img199

        圖7-87

        第二段

        第八勢 倒卷肱            第十勢 右掩手肱拳

        第九勢 閃通背            第十一勢 六封四閉

        第八勢 倒卷肱

        口令1(如圖7-88、圖7-89所示):雙手微內(nèi)旋,右手向后下劃至右側(cè)后方。

        img200

        圖7-88

        img201

        圖7-89

        口令2(如圖7-90、圖7-91所示):抬左腿向左后方撤一大步,腳掌著地,同時右手經(jīng)后向上收于右耳旁。

        img202

        圖7-90

        img203

        圖7-91

        口令3(如圖7-92、圖7-93所示):重心左移,同時左手向后下劃弧至身體左側(cè),右手向前推出。

        img204

        圖7-92

        img205

        圖7-93

        口令4(如圖7-94、圖7-95所示):左手由下向后上收于左耳旁,右手內(nèi)旋微收。

        img206

        圖7-94

        img207

        圖7-95

        口令5(如圖7-96、圖7-97所示):抬左腿向后撤一大步,腳掌著地。

        img208

        圖7-96

        img209

        圖7-97

        口令6(如圖7-98、圖7-99所示):重心右移,同時左手向前扒出,右手向后下劃弧至身體右側(cè)。

        img210

        圖7-98

        img211

        圖7-99

        口令7(如圖7-100、圖7-101所示):左手內(nèi)旋微收,右手由下經(jīng)后向上合于右耳旁。

        img212

        圖7-100

        img213

        圖7-101

        口令8(如圖7-102、圖7-103所示):同口令2。

        img214

        圖7-102

        img215

        圖7-103

        口令9(如圖7-104、圖7-105所示):同口令3。

        img216

        圖7-104

        img217

        圖7-105

        口令10(如圖7-106、圖7-107所示):同口令4。

        img218

        圖7-106

        img219

        圖7-107

        口令11(如圖7-108、圖7-109所示):同口令5。

        img220

        圖7-108

        img221

        圖7-109

        口令12(如圖7-110、圖7-111所示):同口令6。

        img222

        圖7-110

        img223

        圖7-111

        口令13(如圖7-112、圖7-113所示):同口令7。

        img224

        圖7-112

        img225

        圖7-113

        口令14(如圖7-114、圖7-115所示):同口令2。

        img226

        圖7-114

        img227

        圖7-115

        【動作要點】在后退中伴隨著微小的順勢纏絲,做到圓轉(zhuǎn)順隨,在后撤步時,重心要控制在前腿,轉(zhuǎn)體時,將重心移于后腿。

        第九勢 閃通背

        口令1(如圖7-116、圖7-117所示):重心左移,同時雙手向左下劃出,左手置于左膝外側(cè),左手置于襠前。

        img228

        圖7-116

        img229

        圖7-117

        口令2(如圖7-118~圖7-120所示):重心右移,右腳外擺,兩臂隨身體右轉(zhuǎn)80°,同時左手內(nèi)旋,右手外旋上抬至胸前。

        img230

        圖7-118

        img231

        圖7-119

        img232

        圖7-120

        口令3(如圖7-121所示):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90°,同時左腳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兩腳距離與肩同寬。

        img233

        圖7-121

        口令4(如圖7-122、圖7-123所示):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180°,重心移至右腿,右腳向左腳后方滑出,同時雙手由左下向上劃弧,至胸腹前,掌心朝上。

        img234

        圖7-122

        img235

        圖7-123

        【動作要點】在轉(zhuǎn)體180°時,周身相隨,節(jié)節(jié)貫穿,一氣呵成。

        第十勢 右掩手肱拳

        口令1(如圖7-124所示):重心右移,提左腿向左前開一大步,腳跟著地,左手微內(nèi)旋,右手變?nèi)沼谟腋骨啊?/p>

        img236

        圖7-124

        口令2(如圖7-125所示):重心左移,身體左轉(zhuǎn),右腳蹬地發(fā)力,同時左掌掌心朝里收于左肋,右拳向右前方用力發(fā)出。

        img237

        圖7-125

        【動作要點】重心左移,左腿后蹬,腰脊迅速左轉(zhuǎn)將右拳發(fā)出,氣達(dá)右拳。

        第十一勢 六封四閉

        口令1(如圖7-126所示):左手向左上方劃出,同時右拳變掌。

        img238

        圖7-126

        口令2(如圖7-127、圖7-128所示):重心右移,身體微向右轉(zhuǎn),同時左手內(nèi)旋右手外旋,向右后方運(yùn)至肩平。

        img239

        圖7-127

        img240

        圖7-128

        口令3(如圖7-129~圖7-131所示):左腳外擺,隨即重心左移,抬右腿,同時雙手隨身體左轉(zhuǎn)向左劃至身體兩側(cè)與肩平。

        img241

        圖7-129

        img242

        圖7-130

        img243

        圖7-131

        口令4(如圖7-132所示):右腳向右上一大步,腳跟著地。

        img244

        圖7-132

        口令5(如圖7-133、圖7-134所示):左手外旋,右手內(nèi)旋,向左側(cè)方劃出,隨即左手內(nèi)旋,右手外旋于左肩外側(cè)。

        img245

        圖7-133

        img246

        圖7-134

        口令6(如圖7-135所示):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微向右轉(zhuǎn),同時雙手收于左耳旁。

        img247

        圖7-135

        口令7(如圖7-136所示):左腳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腳尖點地,兩腳與肩同寬,同時,雙手外旋由左向右前方按出。

        img248

        圖7-136

        【動作要點】兩掌置于耳下時吸氣,然后合勁往下按,至深長悠緩地呼氣完止時,兩掌也按到底。開合皆由腰脊為軸來帶動,氣貼脊背,襠要圓虛。

        第三段

        第十二勢 云手         第十四勢 右蹬一跟

        第十三勢 高探馬        第十五勢 左蹬一跟

        第十二勢 云手

        口令1(如圖7-137所示):雙手向左劃至胸前(左手外旋,右手內(nèi)旋),身體微向左轉(zhuǎn)。

        img249

        圖7-137

        口令2(如圖7-138、圖7-139所示):抬左腿向左開一大步,同時雙手由左向右劃弧于體前(左手內(nèi)旋,右手外旋)。

        img250

        圖7-138

        img251

        圖7-139

        口令3(如圖7-140~圖7-142所示):重心移至左腿,隨即收右腳于左腳內(nèi)側(cè),同時,雙手向左運(yùn)于體前(左手外旋,右手內(nèi)旋)。

        img252

        圖7-140

        img253

        圖7-141

        img254

        圖7-142

        口令4:同口令2。

        口令5:同口令3。

        口令6:同口令2。

        口令7:同口令3。

        口令8:同口令2。

        口令9:同口令3。

        口令10:同口令2。

        【動作要點】襠要圓,不可過低或過高。

        第十三勢 高探馬

        口令1(如圖7-143~圖7-145所示):身體微向左轉(zhuǎn),左腳尖外擺,同時雙手由右向左劃出(左手外旋劃左側(cè),右手內(nèi)旋收于右肩上方)。

        img255

        圖7-143

        img256

        圖7-144

        img257

        圖7-145

        口令2(如圖7-146、圖7-147所示):重心左移,身體左轉(zhuǎn)90°,提右腳向右側(cè)上步,隨之重心右移,左腳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同時左手收于右肘下。

        img258

        圖7-146

        img259

        圖7-147

        口令3(如圖7-148所示):右手向右側(cè)劃出,左手收于左腹前。

        img260

        圖7-148

        【動作要點】屈膝松髖,重心下沉,掌、腿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重心轉(zhuǎn)換和發(fā)勁同步,不要中斷。

        第十四勢 右蹬一跟

        口令1(如圖7-149、圖7-150所示):左手向右上方劃出,置于右胸前。

        img261

        圖7-149

        img262

        圖7-150

        口令2(如圖7-151、圖7-152所示):雙手由右向左下劃弧,置于腹前。

        img263

        圖7-151

        img264

        圖7-152

        口令3(如圖7-153、圖7-154所示):左手由下向上與左手合于胸前,同時提左腿向右側(cè)跨半步落于右腿前側(cè)方。

        img265

        圖7-153

        img266

        圖7-154

        口令4(如圖7-155所示):重心移向左腿,同時抬右腿。

        img267

        圖7-155

        口令5(如圖7-156所示):右腳向右側(cè)用力蹬出,同時雙手向兩側(cè)發(fā)力。

        img268

        圖7-156

        【動作要點】蹬彈勁是在雙合中產(chǎn)生的雙開勁。在蹬跟時,注意腰髖放松,不要彎腰,蹬跟與兩掌發(fā)勁要一致。

        第十五勢 左蹬一跟

        口令1(如圖7-157、圖7-158所示):右腳下落、腳跟著地,身體右轉(zhuǎn)45°,同時雙手合于胸前。

        img269

        圖7-157

        img270

        圖7-158

        口令2(如圖7-159所示):重心右移,身體右轉(zhuǎn)45°。

        img271

        圖7-159

        口令3(如圖7-160、圖7-161所示):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側(cè)用力蹬出,同時雙手向身體兩側(cè)發(fā)力。

        img272

        圖7-160

        img273

        圖7-161

        【動作要點】同第十四勢動作要點。

        第四段

        第十六勢 野馬分鬃        第十八勢 金剛搗碓

        第十七勢 玉女穿梭        第十九勢 收勢

        第十六勢 野馬分鬃

        口令1(如圖7-162所示):左腳落于右腳內(nèi)側(cè)。

        img274

        圖7-162

        口令2(如圖7-163、圖7-164所示):重心左移,右腳提起,腳尖點地,同時左手內(nèi)旋置于左胸前,右手內(nèi)旋置于右腹前。

        img275

        圖7-163

        img276

        圖7-164

        口令3(如圖7-165所示):右腳向右開一大步,腳跟著地。

        img277

        圖7-165

        口令4(如圖7-166所示):重心移至右腿,同時雙手微內(nèi)合。

        img278

        圖7-166

        口令5(如圖7-167、圖7-168所示):左手由內(nèi)向外劃于左側(cè)方,右手由內(nèi)向外劃于右側(cè)方,雙臂伸展與肩同高(左掌心向左,右掌心向上)。

        img279

        圖7-167

        img280

        圖7-168

        口令6(如圖7-169、圖7-170所示):重心左移,左手內(nèi)旋微收,同時右手由右向內(nèi)劃弧于左肩前。

        img281

        圖7-169

        img282

        圖7-170

        口令7(如圖7-171、圖7-172所示):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身體右轉(zhuǎn)180°,雙手合于胸前。

        img283

        圖7-171

        img284

        圖7-172

        口令8(如圖7-173所示):左腳向左開一大步,腳跟著地。

        img285

        圖7-173

        口令9(如圖7-174、圖7-175所示):重心移至左腿,同時雙手由內(nèi)向外伸展,與肩同高(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右)。

        img286

        圖7-174

        img287

        圖7-175

        【動作要點】氣達(dá)四梢,如野馬不受約束地奔騰一樣。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第十七勢 玉女穿梭

        口令1(如圖7-176、圖7-177所示):重心右移,左手由左向右劃弧于右肩前,右手內(nèi)旋微收。

        img288

        圖7-176

        img289

        圖7-177

        口令2(如圖7-178所示):重心右移,雙手合于胸前。

        img290

        圖7-178

        口令3(如圖7-179、圖7-180所示):身體左轉(zhuǎn)90°,提右腳置于前方,腳尖點地。

        img291

        圖7-179

        img292

        圖7-180

        口令4(如圖7-181~圖7-183所示):雙手先微外旋下沉后內(nèi)旋上提,指尖與眼平。

        img293

        圖7-181

        img294

        圖7-182

        img295

        圖7-183

        口令5(如圖7-184~圖7-187所示):身體微右轉(zhuǎn)下蹲,雙手先向下沉,右腿同時再上提,隨即下震,雙手下按。

        img296

        圖7-184

        img297

        圖7-185

        img298

        圖7-186

        img299

        圖7-187

        口令6(如圖7-188所示):右掌前推,左掌微后收。

        img300

        圖7-188

        口令7(如圖7-189所示):重心右移,身體右轉(zhuǎn),同時提起左腿,雙手收于胸前。

        img301

        圖7-189

        口令8(如圖7-190所示):左腿向左側(cè)上一大步,同時左掌向左側(cè)推,右手收于額前。

        img302

        圖7-190

        口令9(如圖7-191~圖7-193所示):重心移至左腿,隨即提右腿隨身體右轉(zhuǎn)180°,向右開步。

        img303

        圖7-191

        img304

        圖7-192

        img305

        圖7-193

        【動作要點】左腳向前躍步落地時,注意重心要跟上,腰要放松;緊接著右轉(zhuǎn)身時,要放松髖部,重心下沉,以身領(lǐng)手,兩手自然地與身體配合,保持身體平衡。

        第十八勢 金剛搗碓

        口令1(如圖7-194所示):重心移至右腿。

        img306

        圖7-194

        口令2(如圖7-195、圖7-196所示):重心左移,右手內(nèi)旋向下,左手外旋向上。

        img307

        圖7-195

        img308

        圖7-196

        口令3(如圖7-197所示):右腳收于左腳內(nèi)側(cè)置于右前方,腳尖點地,同時雙手內(nèi)旋,隨身體向左前方運(yùn)出,左手合于右小臂中部。

        img309

        圖7-197

        口令4(如圖7-198、圖7-199所示):左手內(nèi)旋向下落于腹前,同時右手變?nèi)缮舷蛳路攀肿笳菩摹?/p>

        img310

        圖7-198

        img311

        圖7-199

        口令5(如圖7-200所示):右腿與右臂同時上提。

        img312

        圖7-200

        口令6(如圖7-201所示):右腿落地下震,同時右拳落于左掌心內(nèi)。

        img313

        圖7-201

        【動作要點】兩手順、逆纏絲要以腰為軸,重心轉(zhuǎn)換自然,身法協(xié)調(diào),震腳時,左掌、右拳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

        第十九勢 收勢

        口令1(如圖7-202~圖7-204所示):右拳變掌,雙手同時由兩側(cè)向上分開,與肩同高,掌心朝上。

        img314

        圖7-202

        img315

        圖7-203

        img316

        圖7-204

        口令2(如圖7-205、圖7-206所示):雙手往前內(nèi)收于胸前。

        img317

        圖7-205

        img318

        圖7-206

        口令3(如圖7-207所示):雙手下按于腹前。

        img319

        圖7-207

        口令4(如圖7-208所示):雙手外旋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cè)。

        img320

        圖7-208

        口令5(如圖7-209所示):提左腳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

        img321

        圖7-209

        口令6(如圖7-210所示):身體緩緩站起,恢復(fù)為預(yù)備姿勢。

        img322

        圖7-210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