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每天不可少
指南提要
大豆含豐富的優(yōu)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是我國居民膳食中優(yōu)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專家深度解讀
不可不知的大豆家族
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大豆含有的優(yōu)質蛋白質高達35%~40%,雖然大豆中蛋氨酸含量較少,但富含谷物缺乏的賴氨酸,因此大豆及其制品是谷類的理想互補食品。大豆的脂肪含量為15%~2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5%,亞油酸高達50%,且含有較多的磷脂。大豆的碳水化合物為25%~30%,其中膳食纖維很豐富。大豆含有豐富的磷、鐵、鈣,每100克大豆分別含磷571毫克、鐵11毫克、鈣367毫克,明顯多于谷類。大豆是蛋白質與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植物性食物,且不含動物性食物中的膽固醇。
大豆含有多種植物功能成分,如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等。大豆中的異黃酮與皂苷,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有抗癌、抗氧化的作用。大豆異黃酮還具有類雌激素樣作用,具有降低乳腺癌發(fā)病率和緩解女性更年期癥狀的作用。大豆中的植物固醇能降低血脂水平,有助于防治動脈硬化。
但任何物質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大豆的缺點就是含有較多的植酸,這種物質會影響機體對食物中鐵和鋅的利用。大豆中還含有脹氣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營養(yǎng)因子,這些物質會引起腹脹,不利于營養(yǎng)素的吸收利用。不過,只要烹調方法恰當,這些問題很容易解決。
不可不提的豆制品
大豆制品分為非發(fā)酵豆制品和發(fā)酵豆制品兩類。非發(fā)酵豆制品有豆?jié){、豆腐、腐竹等,發(fā)酵豆制品有腐乳、豆豉、臭豆腐等。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制品。豆腐保留了大豆固有的營養(yǎng)成分與活性物質。用傳統(tǒng)方法制作的豆腐,由于使用了含有鈣和鎂的凝固劑,從而大大增加了豆腐中的鈣、鎂含量。故豆腐的補鈣壯骨效果比大豆更勝一籌。另外,豆腐含有的營養(yǎng)素比大豆更容易被人吸收利用。
黃豆芽是由大豆發(fā)芽制得,大豆發(fā)芽后,受酶的作用,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變化。蛋白質被水解成氨基酸和多肽,部分碳水化合物由淀粉轉變成單糖和多糖,這些被分解成的小分子物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在發(fā)芽過程中,大豆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急劇下降乃至消失,這就避免了食用后出現(xiàn)腹脹等不良反應。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黃豆芽還含有8~10毫克維生素C,而大豆中基本不含。
實踐指導
多彩豆類補心身
紅豆補腎:紅豆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壓利尿、調脂降糖的作用。對心臟病、腎病均有一定作用。
綠豆補肝:綠豆是清熱解毒的常備食品,常食能幫助排泄體內毒素,減輕肝臟負擔,促進機體正常代謝。
黃豆補脾:黃豆富含皂苷,能刺激分泌消化脂肪的膽酸,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黃豆可健脾寬中、益氣補虛,經常食用還有助于延緩衰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