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1)獨夜舟(2)。
星垂平野闊(3),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4),官應(yīng)(5)老病休。
飄飄(6)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危檣:高高的桅桿。
(2)獨夜舟: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過夜。
(3)平野闊: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著:著名。
(5) 應(yīng):認為是、是
(6)飄飄:隨處飄泊,無依無靠。
簡介:旅夜書懷》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于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這首詩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感傷,是杜甫詩歌中的經(jīng)典作品。作品體裁為五言律詩,作品題材為羈旅行役詩。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獨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yīng)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764年春天,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jié)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不料,第二年嚴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這首詩是杜甫乘舟行經(jīng)渝州、忠州時寫下的。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當時杜甫離成都是迫于無奈。765年的正月,他辭去節(jié)度使參謀職務(wù),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處此凄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里不是空泛地寫景,而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的感情,有人認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diào)了詩的字面意思。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靠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如《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庇么喝盏拿篮镁拔锓匆r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十分動人。
詩的后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yīng)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边@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guān)于這一聯(lián)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注》),并不很妥當。最后兩句說:“飄然一身像個什么呢?不過像廣闊的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這一聯(lián)借景抒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寫宜于表達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抒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范例。
漂泊無依的孤寂,卻正是對社會的評價,那個時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輾轉(zhuǎn)來到成都,卻因為嚴武的離世,被迫離開,因為無重用他的人,無他的伯樂了,那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如此,全詩也從側(cè)面烘托了當時朝廷政治的腐敗,以及,自己內(nèi)心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無奈。
這首詩是杜甫五律詩中的名篇,歷來為人稱道。《四溟詩話》評此詩“句法森嚴,‘涌’字尤奇?!薄跺伤鑵R評》引紀昀語:“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
旅夜書懷
所謂“旅夜書懷”,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寫自己的胸懷或懷抱。寫作時期應(yīng)該確定為大歷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經(jīng)滯留夔州近兩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優(yōu)待以外,大約也是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職。因為作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薦過杜甫。但是,唐代宗沒有起用他。這時,他感到“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滅了。于是在這年的正月,五十七歲的杜甫下定決心離開夔州。舟出三峽,順著大江,進入江漢平原的江陵一帶,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敗,抒發(fā)了“官應(yīng)老病休”的憤激之情。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微風習習,江岸細草如絲,一只豎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駛在江上。首聯(lián)點明地點、時間和環(huán)境,烘托出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這也是作者孤獨感傷之情的外化?!拔!?,高的意思?!皺{”,桅桿。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毙切谴箳煸谶h天,顯出平野的遼闊;月光涌動在水面,大江在洶涌奔流。與上一聯(lián)的近景相比,這一聯(lián)是遠景,上句寫岸上,下句寫江中,構(gòu)成闊大雄偉的境界,有一種宇宙蒼茫無窮之感。置身其間的細草、孤舟、詩人,該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見詩人孤獨凄愴之情。詩中“垂”、“涌”兩個“響”字,將星月精神描摩得畢肖?!端匿樵娫挕吩u價說“句法森嚴,‘涌’字尤奇”。
“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庇悬c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職的確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遠休止了。此聯(lián)上句與“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客至》)一樣,既是自謙之詞,又有自豪之意。下句與“罷官亦由人”(《立秋后題》)一樣,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實質(zhì)上是抒發(fā)憤慨。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說:“胸懷經(jīng)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yīng)休。立言之妙如此?!?/span>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如此人生落拓,到處飄泊,像個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間到處飄飛的一只沙鷗。詩人自嘆身世飄零,無論是身后之名,還是生前之功業(yè),似乎都游離于他。當這種悲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飄零于茫茫天地之間的白鷗時,詩人晚年飄零、孤獨、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鑄就了。
縱觀全詩,始終有景,又始終滿含復雜的情感。景的序列,隨著詩人感情的逐步展開而自然地呈現(xiàn),并且最終借助景,將感情的抒發(fā)推向高潮。大致說來,詩的前半重點寫“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書懷”。不過,前半寫景狀物,已經(jīng)融注了詩人的主觀意念;后半抒懷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詩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所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詩意境雄渾,《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的評論說:“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詩人將“細草”、“孤舟”、“沙鷗”這些景象,放置于無垠的星空平野之間,使景物之間的這種對比,自然烘托出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襯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獨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