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園春睡及天風,三杰嶺南聲譽隆。
桃李滿門成畫派,當年藝苑有奇功。
此詩題為《越秀區(qū)尋嶺南畫派遺跡》。越秀區(qū)轄內許多地方與嶺南畫派的形成和發(fā)展有不解之緣,如樗園(署前路10號,今陳樹人紀念館)和櫟園(今署前橫路1號)曾為陳樹人居所。陳樹人“但開風氣不為師”,沒有收正式弟子,卻在此地作詩書畫不少,與詩書畫界切磋交流甚多。二沙島的天風樓,曾為高奇峰住所及培育弟子之地。趙少昂、黃少強、葉少秉等“天風七子”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名畫家。盤福路朱紫街的春睡畫院,則是高劍父培養(yǎng)了大批弟子的地方。嶺南三杰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建立起的“折衷派”、“新國畫派”,被稱為嶺南畫派,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本文只談創(chuàng)辦春睡畫院的高劍父的主要經歷。
朱紫街在清代時叫“豬屎巷”。昔日農村積肥最重視豬糞(屎),把豬屎曬干集中,舊俗神誕活動以拍賣豬屎肥為籌集經費手段之一。這一帶曾是曬豬屎之地,故稱為“豬屎巷”。民國成立后,這里早已不曬豬屎,故在1923年整頓街巷名時改稱為朱紫里。此名以諧音改易,變大俗為大雅,妙極。
朱紫巷春睡畫院所在地原是白云山能仁寺的寺產,晚清時是浙江旅穗人士的義莊(停放靈柩的地方)。1930年,高劍父購得此地,重新修建成春睡畫院。取名“春睡”,有人說是源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吟的詩句“草堂春睡足”,也有人說源自蘇東坡詩句“報道畫堂春睡美”。也許,這寄寓了高劍父告別政界、從此隱居,寄情于繪畫藝術的決心吧!
高劍父(1879—1951),名崙,字爵廷。廣東番禺人。十四歲時為名畫家居廉入室弟子。光緒三十二年(1906)留學日本學繪畫。后加入同盟會,成為孫中山搞民主革命的得力助手之一。他回國后積極從事推翻清朝的地下革命活動,參加了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其后為刺殺清朝官僚的“支那暗殺團”負責人,策劃炸死清朝廣州將軍鳳山。辛亥武昌起義后,他任東路新軍總司令,與友軍會師廣州。民國成立后,他不愿當官?!岸胃锩睍r,他亦隨孫中山赴日本,參加中華革命黨,從事反袁活動。高劍父支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曾任廣東省立工業(yè)專門學校校長、工藝局局長。從事革命活動時,高劍父認識了刺繡高手宋銘黃,后結為夫妻。宋銘黃曾是民國初北伐軍女子敢死隊隊長,后來潛心弘揚刺繡藝術,高劍父對其作品的構圖亦有建樹。高任工藝局局長前后,對廣繡、廣彩等民間工藝的發(fā)展均有貢獻。
自日本留學歸國后,高劍父與陳樹人、高奇峰已決心改革中國畫。光緒三十四年(1908),他們在廣州首次舉辦畫展,展出帶“折衷”傾向(融會中西繪畫之長)的“新國畫”。民國成立后,高劍父發(fā)表《我的現代國畫觀》等文章,提出以反映現實、表現時代、指導人生為國畫創(chuàng)作宗旨,在藝術上主張折衷中西、融會古今。1914年,他與高奇峰在上海創(chuàng)辦《真相畫報》,闡述藝術理論,提倡新國畫。1921年,他在廣州主辦了全省第一次美術展覽會,其中展出的新派國畫為古典派畫家所質疑,激起了高劍父辦畫院的決心。1923年,高劍父在文明路租屋開辦春睡畫院(初稱春瑞草堂),推廣新國畫主張,入讀者眾,遂有1930年遷至朱紫街續(xù)辦春睡畫院之舉。
朱紫街春睡畫院原占地1800平方米,前座為硬山頂建筑,面寬三間進深兩間,中間為門廳,東西偏間為校務室和教導室。大廳為高劍父繪畫授徒之所,前座東側二層閣樓為臥室,屋后有約半畝的花園。春睡畫院培養(yǎng)了關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等一批藝術大師及大批美術人才,令嶺南畫派得以壯大發(fā)展。
高劍父1946年攝于春睡畫院
高劍父畫作《鎮(zhèn)海樓》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春睡畫院停辦??箲?zhàn)勝利后復辦,1946年改名為南中美術學院,次年更名為市立藝術??茖W校。1949年停辦。
高劍父晚年居于澳門,1951年5月22日病逝。1988年、1989年,高劍父第二任夫人翁芝和女兒高勵華、兒子高勵節(jié)分別從美國、香港回穗,先后將珍藏的高劍父書畫作品及著作共314件2045頁,以及春睡畫院舊址,一同捐獻給廣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向他們頒發(fā)了感謝狀。
1994年,春睡畫院舊址上建起盤福大廈,首層700多平方米為高劍父紀念館,大廈的十四樓則成了“春睡畫院舊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