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各國喜愛與禁忌的色彩

        各國喜愛與禁忌的色彩

        時間:2023-10-07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反射率的大小決定色彩的明暗程度。在色料中黑色明度最低,白色明度最高。明度階段又稱為無彩軸。在色相環(huán)中的各色是純度最高的色彩。三原色中任一色與其余兩原色混合的間色即為互補色。由于互補色在色彩關系中的對比關系最強,因此表現(xiàn)力強、明快。任何一個色相由于明度和純度的差異都可有千變萬化的色彩,但不論何種色彩,都可在這個色立體中找到。

        第4章 工業(yè)產(chǎn)品色彩設計

        色彩能使人快速區(qū)別不同物體、美化產(chǎn)品、美化環(huán)境。工業(yè)產(chǎn)品色彩的良好設計能使產(chǎn)品的造型更加完美,在提高產(chǎn)品的外觀質量和增強產(chǎn)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等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工業(yè)產(chǎn)品色彩設計對人的生理和心理也有一定影響,如果色彩宜人,則能使人們的精神愉快,情緒穩(wěn)定,提高工效;反之,將使人們的精神疲勞,心情沉悶、煩躁,分散注意力,降低工效。

        色彩有著先聲奪人的魅力。例如,人們進入商店,首先作用于人視覺的是色彩,其次是形狀,最后才是質感。根據(jù)經(jīng)驗表明,視覺對色彩和形狀的感知率見表4.1。

        表4.1 視覺對色彩和形狀的感知率

        由此可見,色彩設計在造型設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1 色彩的基礎知識

        4.1.1 何謂色彩

        宇宙萬物五顏六色,人們辨認物體的重要條件是色彩。那么色彩是什么呢?當人們觀察有色物體時,由于光的照射,物體表面反射出來的光線,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而產(chǎn)生一種色彩感覺。例如,一只紅色的蘋果放在沒有光線的暗房中,就看不見鮮紅的顏色,所以說有光就有色,無光就無色。因此,色彩是光刺激視神經(jīng)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視感反應。

        4.1.2 色與光的關系

        光在物理學上屬于一種電磁波。波長為700~400 nm(1 nm=1/1 000 000 mm)的光波,人眼可以感覺到,稱為可見光;波長大于700 nm時,即為紅外線;波長小于400 nm時,即為紫外線和醫(yī)療用的X射線,見表4.2。

        表4.2 太陽光的放射波

        太陽光通過棱鏡片后,被分解為一條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色光組成的色帶,這條色帶稱為光譜。由于青色和藍色相差甚微,藍色可包括青色,故一般稱紅、橙、黃、綠、藍、紫這6種為標準色,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如圖4.1所示。

        圖4.1 光譜

        色光是太陽中各種物質燃燒的結果。在陽光的光子中可找到各種光物質,如紅色光中含有氫氧元素,橙色光中含有鈉元素,黃色光中含有氮元素,綠色光中含有鐵元素,藍色光中含有氫元素,紫色光中含有鐵鈣元素。因陽光中所含各種色光的物質特性不同,當陽光照射到某一物體時,由于同類元素具有相互結合作用,物體將同類元素的色光吸收,因此這部分色彩就不呈現(xiàn);而異類元素具有互相排斥作用,物體將異類元素的色光反射出來,則其色彩可見。例如,呈現(xiàn)紅色,反射紅光,吸收其他色光;呈現(xiàn)藍色,反射藍光,吸收其他色光。

        工業(yè)產(chǎn)品所指的色彩,是通過各種顏色的色料加以調配而成的,色光與色料的性質是不同的。色光是一種電磁波,是由具有一定能量和動量的粒子所組成的粒子流,而色料(包括顏料、染料、油漆等)則是以各種有機物質與無機物質組成的色素。

        工業(yè)產(chǎn)品造型設計所講的色彩,是指色料的顏色。

        4.1.3 色彩分類

        日常人們能用眼睛看到的顏色非常豐富,有200萬~800萬種,在這些千變萬化的色彩中,幾乎找不到相同的色彩。

        色彩可按有彩色和無彩色區(qū)分,也可按冷暖性區(qū)分,如圖4.2所示。

        圖4.2 色彩的分類

        4.1.4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純度稱為色彩的三要素,它是鑒別、分析、比較色彩的標準,也是認識和表示色彩的基本依據(jù)。

        (1)色相

        色相(Hue)簡寫為H,是指色彩的相貌,如紅、橙、黃、綠、藍、紫即為不同色相。這6種色在光譜上是呈直線形排列,如圖4.1所示。在使用色料時,可使它們首尾相連呈一圓環(huán)形,稱此環(huán)為色相環(huán),如圖4.3所示。

        圖4.3 六色相環(huán)

        圖4.4 十二色相環(huán)

        通常在主要色相中間加入中間色相,可形成十色相、十二色相或二十四色相等色相環(huán)。常用的是十二色相環(huán),如圖4.4所示。

        (2)明度

        明度(Value)簡寫為V,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反射率的大小決定色彩的明暗程度。反射率大則明度高,反之則明度低。在色料中黑色明度最低,白色明度最高。任何色料混入白色后均可提高其明度,混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若混入黑色均可降低明度,混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用黑白兩色不同量混合,可得不同明度的灰色,通常從黑到白可分為8個、9個或11個不同明度的色階,稱為明度階段,作為分析色彩明暗程度的標準,如圖4.5所示。明度最高V=10,即為理想的白色;明度最低V=0,為理想的黑色;而V=1~3為低明度,V=3~6為中明度,V=7~9為高明度。明度階段又稱為無彩軸。

        如果把白色的明度定為100,黑色的明度定為0,則各色的明度如下:

        白色——100      純紅色——4.93

        黃色——78.9     青色——4.93

        橙黃及橙色——69.85 暗紅色——0.80

        黃綠及綠色——30.33 青紫色——0.36

        紅橙色——27.33   紫色——0.13

        圖4.5 明度階段

        青綠色——11.00  黑色——0

        可見,在有彩色中黃色最亮,紫色最暗。

        (3)純度

        純度(Chroma)簡寫為C,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

        純度又稱為彩度或飽和度。在色相環(huán)中的各色是純度最高的色彩。在任何一個色相中摻入白色后,其純度就降低,而明度提高;若摻入黑色,則其純度和明度都降低。因而前者稱為“明調”,后者稱為“暗調”。

        在一種色相中,逐漸加入白色或黑色,可得一系列不同純度的色階,稱為純度階段。

        以明度階段為縱坐標,純度階段為橫坐標。越靠近明度階段的色彩純度越低,越遠則純度越高,最外側的是純度最高的純色,如圖4.6(a)所示。純度階段可分為9個階段,以1S到9S來表示。lS—3S為低純度,4S—6S為中純度,7S—8S為稍高純度,9S為最高純度。

        由圖4.6(b)可知,純色在中明度區(qū)可形成很多階段,在高明度區(qū)和低明度區(qū)則較少。

        圖4.6 純度階段

        4.1.5 原色與混合色

        (1)原色、間色、復色及補色

        無法用其他色彩(或色光)混合出來的色稱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紅、藍、綠;色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色光的三原色相混合可得白光;色料的三原色相混合則成黑濁色,如圖4.7所示。三原色可調配出任何其他色彩,故三原色又稱第一次色。

        圖4.7 三原色

        三原色的任何兩色混合而得到的顏色稱為間色,如圖4.7(b)所示中的橙、綠、紫。

        間色:

        橙=紅+黃

        綠=藍+黃

        紫=紅+藍

        由兩種間色或原色與間色混合而得的顏色稱為復色。

        復色:

        橙紫(紅灰)=橙+紫=(紅+黃)+(紅+藍)

        綠紫(藍灰)=綠+紫=(藍+黃)+(紅+藍)

        可見,復色實際上是三原色的混合,不過是以其中一色為主進行混合,只要三原色中的任一色比例稍有不同,就可以產(chǎn)生出多種不同的復色。

        三原色中任一色與其余兩原色混合的間色即為互補色。例如,紅與綠(黃+藍)、藍與橙(黃+紅)、黃與綠(紅+藍)都為互補色。由于互補色在色彩關系中的對比關系最強,因此表現(xiàn)力強、明快。

        (2)色彩的混合

        人們通常所見到的色彩大多是多種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混合可分為減色混合、中間混合兩種。

        1)減色混合

        如果不同色料混合而得到的新的色彩較混合前的色彩更暗淡,則稱為減色混合。例如,紅色與黃色檸檬黃混合而得的橙色,不如混合前的紅色和黃色明亮。水粉、水彩、油畫顏料及染料都屬于減色混合的色料。

        2)中間混合(中性混合)

        中間混合有色盤旋轉混合和空間視覺混合,其特點是混合后的明度是混合色的平均明度。在一個圓形轉盤上組合幾個色塊,快速旋轉,可產(chǎn)生新的色彩,這種混合稱為色盤旋轉混合。此外,將一些不同色彩的細小的點組合在一起,相隔一定距離觀看時,產(chǎn)生另一種色彩,這種混合稱為空間視覺混合,印刷上的網(wǎng)點制版印刷就是應用這種原理。

        4.2 色彩的體系

        4.2.1 色立體

        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合理地配置成一個三維空間的立體形狀,就稱色立體,如圖4.8(a)所示。用水平面的圓周表示色相環(huán),過圓中心作一垂直水平面的軸線,此軸即為明度軸,白色在上,黑色在下,圓的中心為灰色,把圓周上的各色相與軸連接,可以表示純度,接近明度軸的純度低,遠離明度軸的純度高;在色立體中作垂直于明度軸的剖切面,將得到同明度的各色相,這個平面稱為同明度面。作包含明度軸的縱剖切面(一半),可得到一個等色相面,如圖4.8(b)所示。任何一個色相由于明度和純度的差異都可有千變萬化的色彩,但不論何種色彩,都可在這個色立體中找到。

        圖4.8 色立體

        4.2.2 色的表示體系

        至今人眼能辨別的色彩有200萬~800萬種,對這么多種色彩,不可能給每一種起一個精確的名稱,應采用科學的表示法,用記號來表示每一種色彩,以體現(xiàn)每一種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之間的關系。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色表示法有美國的孟塞爾(Munsell)色標、德國的奧斯特瓦德(Ostwald)色標及日本色研所色標。下面介紹用得較廣的孟塞爾色標及日本色研所色標。

        (1)孟塞爾表色系

        孟塞爾表色系是美國的美術教師孟塞爾于1905年發(fā)明的。它把色彩三要素——色相H、明度V、純度C構成一個立體模型,稱為孟塞爾色立體。它是以紅(R)、黃(Y)、綠(G)、藍(B)、紫(P)5種色相為基礎,再加上黃紅(YR)、黃綠(YG)、藍綠(BG)、藍紫(BP)、紅紫(RP)5種中間色順時針方向排列組成10種主要色相,又對每一種色相按順時針方向10等分,由此獲得100種色相的孟氏色相環(huán),如圖4.9所示。各色相上的第五種即為該色相的代表色,如5R,5Y,5YR,…。直徑兩端的色相為互補色。

        圖4.9 孟氏色相環(huán)

        明度階段是在白和黑之間加入明度漸變的9個灰色,成11個階段,用N10,N9,N8,…,N0表示,而有彩色則用與此等明度的灰色表示明度,用1/,2/,3/,…,9/等記號表示。

        孟塞爾法的主要色相中以紅(5R)的純度等級最高,也就是純度最高,共有14等級,而藍綠(5BG)的純度等級只有6級。由于每一種色相的純度等級不一,因此,孟氏色立體的形狀呈不規(guī)則形,如圖4.10、圖4.11所示。

        孟塞爾是以HV/C(色相明度/純度)的形式來表示某一種色彩,如5R4/14即表示色相為5R、明度為4、純度為14的純紅色彩。

        對無彩色的黑白系列的中性灰色用“N”表示。以NV/(中性灰色明度/)的標記方法表示,如N5/則表示明度值為5的中性灰色。

        (2)日本色彩研究所表色系

        日本色彩研究所發(fā)表的表色系是以紅、橙、黃、綠、藍、紫6個主要色相為基礎,再加入5個中間色相,每個色相再細分為2或3色相,共構成24色相(見圖4.12)。該色相環(huán)的特點是互補色關系不在直徑兩端的對立位置。

        圖4.10 孟氏等色相面

        圖4.11 孟氏色立體

        圖4.12 日本色研所的色相環(huán)

        明度階段以黑為10,白為20,中間加入漸變的9個灰色,共11個階段。其純度的區(qū)分與孟塞爾表色系類似,根據(jù)色相、純度的不同,純紅色的純度10是最高的(見圖4.13)。

        圖4.13 日本色研所的等色相面

        由于純度長短不一,因而形成一個橫臥的蛋形色立體,如圖4.14所示。

        圖4.14 日本色研所的色立體

        色的標記法:以色相-明度-純度的順序標記,如1-14-10表示色相為1、明度為14、純度為10的純紅色。

        4.3 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工業(yè)產(chǎn)品一般不會只有一種色彩,往往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配置在一起。當兩種以上色彩并置在一起時,就必然產(chǎn)生色彩的對比與調和問題。差異性大的表現(xiàn)為對比,差異性小的則表現(xiàn)為調和。對比與調和是色彩設計最基本的配色方法,是獲得色彩既變化豐富又有統(tǒng)一的重要手段。

        4.3.1 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有同時對比和連續(xù)對比兩大類。

        (1)同時對比

        兩種色彩并置時,所產(chǎn)生的對比現(xiàn)象稱為同時對比。同時對比有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和面積對比等。

        不同程度的對比,給人的視覺效果也各異。

        最強對比:生硬、粗獷。

        強對比:生動、熱烈。

        弱對比:柔和、平靜、安定。

        最弱對比:朦朧、曖昧、單調。

        1)色相對比

        由于色相的差異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色相對比。例如,將兩張相同色調的橙色紙,一張放在紅色紙上,另一張放在黃色紙上。此時,在紅色紙上的橙色看起來會稍微帶黃色,而放在黃色紙上的橙色則稍微帶有紅色,這種現(xiàn)象即為色相對比。色相對比的強弱取決于兩色相在色相環(huán)上的位置,如圖4.15所示。

        圖4.15 色相對比強弱取決于兩色相在色相環(huán)上的位置

        ①色相相距在15°以內的對比,稱為同類對比。它是最弱色相對比,實際上是同色相中不同純度和明度的對比。其色相感比較單純、柔和、典雅,色調容易調和統(tǒng)一,但容易產(chǎn)生單調、平淡之感。

        ②色相相距在45°左右的色相對比,稱為鄰近色對比。它是弱色相對比,其色感比同類色相對比要明快、活潑,可彌補同類色相對比的不足,又能獲得和諧、雅致、柔和、耐看的效果。

        ③色相相距在120°左右的色相對比,稱為強對比。它具有刺激性強,易使人興奮、激動、疲勞的特點,因而在工業(yè)產(chǎn)品上只宜小面積使用。

        ④色相相距180°左右的色相對比,稱為互補色對比。它是最強色相對比。

        2)明度對比

        由于色彩的明暗差異而形成的對比,稱為明度對比。它具有使明調色更明亮、暗調色更暗的效果。例如,將兩張同明度的灰色紙分別放置在白紙和黑紙上時,會感到白底紙上的灰色較暗,而放在黑底紙上的灰色較明亮。同樣道理,白色與黑色放在一起時,白色會比與其他色彩并置在一起時顯得更白,這就是明度對比的效果,也說明同一色彩因底色不同會產(chǎn)生明度變化。在繪制效果圖時,如能恰當?shù)剡\用色彩的明暗對比,則能使畫面取得明快、突出重點、有深遠感的視覺效果。

        工業(yè)產(chǎn)品多采用明度對比適中或稍強的對比,強對比只用在特殊需要的部位,如儀表上的指針、刻度、字符和面板上的顯示及文字等。

        3)純度對比

        色彩因純度差異而形成的對比,稱為純度對比。純度對比會使原來的純度發(fā)生變化,純度高的顯得更純、更鮮艷,純度低的顯得更弱、更柔和或更灰。純度差異的程度決定純度對比的強弱。純度差異大的為強對比,給人以刺激、興奮、生動、活躍、鮮艷的感覺,若對比太強則有生硬、炫目、刺激強、易疲勞的感覺;純度差異小的為弱對比,給人以柔和、含蓄的感覺。

        降低純度的方法有以下4種:

        ①加入白色。純度降低,明度提高。

        ②加入黑色。純度降低,明度降低。

        ③加入灰色(或同時加入白色和黑色)。純度降低。

        ④加入互補色。純度降低,如紅色加入綠色,可得到灰暗的紅色。

        工業(yè)產(chǎn)品多用低純度的色彩,純度對比較弱。強對比只用于需要引人注目的局部和裝飾部分。

        4)冷暖對比

        色彩因冷暖差別而形成的對比稱為冷暖對比。色彩本身并無冷暖的屬性,人們由于生活經(jīng)驗和聯(lián)想,在心理上對某些色彩有冷的感覺,而對另一些色彩又有暖的感覺。例如,進入紅橙色的房間,會感到溫暖,而進入淺藍色的房間,則有一股寒意。這是因為紅橙色刺激血液循環(huán)加快。

        根據(jù)心理作用可將色彩分為暖色和冷色兩類。在十二色相環(huán)中(見圖4.4)以最亮的黃色和最暗的紫色為中心線,一邊是紅、紅橙、橙、橙黃等暖色,另一邊則是藍綠、藍等冷色。最暖的是橙色,最冷的則是藍色。在冷暖之間的藍紫、紫、紅紫與黃、黃綠、綠等色為中性色。這種區(qū)分是相對的。

        同一色相由于明度和純度的不同,也有冷暖感。不論是冷色或暖色,只要加入白色,明度提高,色彩就變冷;反之,加入黑色,明度降低,就會增加暖和感。例如,暖色的紅加入白色變成粉紅色后,會有涼的感覺;而冷色的藍加入黑色后,變成暗色,就有較暖的感覺。

        在工業(yè)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中,多用冷暖差別較小的弱對比和用中性色。

        5)色彩的面積對比

        因色彩面積大小的差異而形成的對比,稱為面積對比。

        物體表面色彩面積大,則光量和色量也大;反之,則光量和色量小。若色彩的明度、純度不變,其對比關系將隨著它們之間的面積變化而變化。色彩面積大小,對人的視覺效果是不同的。例如,面積相同的紅、綠色并置在一起時,給人的視覺是均衡的、穩(wěn)定的。若在大面積的綠色背景上配置小面積的紅色,則產(chǎn)生強烈的刺激性,如俗話說“萬綠叢中一點紅”,能起到引人注目、突出重點的作用。

        在工業(yè)產(chǎn)品色彩設計中,色彩的面積應有主次之分,以一色為主時,其面積應占主導,另一色的面積次之,這樣主次分明,方能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

        (2)連續(xù)對比

        人們觀察某一種色彩后,接著再觀察第二種色彩時,后看到的色彩將會受到前者的影響,其色調在視覺上也會產(chǎn)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稱為“連續(xù)對比”。

        例如,將一張彩色紙放在白紙上,注視1 min后,把彩紙移開,就會發(fā)現(xiàn)在原來放彩紙的地方,好像有一個與原來彩紙形狀相同而色相不同的虛影。這就是連續(xù)對比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因長時間注視某一種色彩,使視神經(jīng)受刺激產(chǎn)生疲勞,為了消除疲勞,眼睛會自動產(chǎn)生所視色彩的互補色,以達到視覺平衡。

        這種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碰到,如先看紅色,再看綠色,就會感到綠色中有少量紅色。

        4.3.2 色彩的調和

        色彩調和是指具有某種秩序的色彩組合。色彩調和的目的是解決諸多色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調和是為了和諧和統(tǒng)一。調和與對比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有對比才談得上調和。它們往往同時存在,但在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中調和應是主要的,有了調和才能體現(xiàn)統(tǒng)一。

        色彩的組合方式有兩種: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稱為類似調和;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稱為對比調和。

        (1)類似調和

        類似調和的實質是指色彩對比時,色彩的三要素中有一個或兩個要素相同或類似,以達到和諧、統(tǒng)一、調和的目的。類似調和有明度調和、純度調和、色相調和及混入同一色的調和。

        在上述調和方法中,色彩兩要素相同的調和比一個要素相同的調和顯得更和諧,調和感更強,如紅與綠,色相不同,若改變其明度和純度使其變成淺粉紅、淡綠,即可取得良好的調和效果。

        (2)對比調和

        對比調和以變化為主,它是通過色彩三要素的差異來實現(xiàn)的。為了使色彩對比不過于強烈,必須在變化中求統(tǒng)一。例如,色相呈對比,就得在明度和純度中求統(tǒng)一;反之,若純度和明度呈對比,就應利用相同或類似的色相來求得統(tǒng)一和變化的均衡效果。

        對比強烈時的調和方法如下:

        ①兩對比色相互按一定比例加入對方,以縮小兩色的差別,達到調和。

        ②同時加入白色或黑色,改變明度,降低純度,削弱對比,增強同一性,達到調和效果。

        ③同時加入灰色,降低明度和純度,減小對比,使之調和。

        ④兩對比色同時加入另一色相,改變色相,增強共同因素,達到調和。另外在對比強烈的色彩之間加入若干漸變的層次,或把白、灰、黑及光澤色(金、銀等)置于兩對比色之間,起過渡作用,都能起到調和的效果。

        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是矛盾的兩個方面,調和過分,則缺乏變化,會感到單調、貧乏;對比過分,則缺乏統(tǒng)一,會感到零亂、不協(xié)調。因而,恰當?shù)剡\用色彩的對比與調和關系,對于在色彩設計中取得色彩美的藝術效果是極其重要的。

        4.4 色彩的感情與應用

        不同的色彩,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會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這種作用是因人們長期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和對大自然周圍環(huán)境等的聯(lián)想,隨著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民族習慣及個人愛好的差異而形成的。但共同的社會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也使色彩具有一般性的共同感情,當設計用色時,應根據(jù)一般人對色彩的感情效果去選擇色彩。

        4.4.1 色彩的感情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冷暖感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人們在觀察各種色彩時,引起對客觀事物和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想。例如,看到紅、橙、黃等色,會使人聯(lián)想到紅太陽、爐火,使人感到溫暖,從而與暖熱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故稱這些色為暖色;當看到藍色或藍綠色,就聯(lián)想到大海洋、冰雪,就與清冷的概念相聯(lián)系,因而稱藍、藍綠色為冷色。

        不僅有彩色會給人冷暖的感覺,就是無彩色也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像白色及明亮的灰色也給人以寒冷的感受;而暗灰及黑色則比前者給人以較溫暖的感受??梢娎渑械母拍钍窍鄬Φ?,如紫色比紅色冷,而與藍色相比,則紫色又較暖。色彩冷暖比較次序見表4.3。

        表4.3 色彩冷暖比較

        了解了色彩的冷暖感,在產(chǎn)品色彩設計時,就應根據(jù)產(chǎn)品的功能和使用環(huán)境等條件,選擇冷暖不同的色彩。例如,在熱帶或高溫條件下工作的環(huán)境宜選用冷色,而在寒帶或低溫條件下工作的環(huán)境宜選用暖色,以適應和平衡人們的心理特點。

        (2)色彩的輕重感

        明度不同的色彩對人們的心理會產(chǎn)生不同的輕重感。色彩的輕重感與明度和純度有關,一般明度高,感覺輕;明度低,感覺重。純度高顯暖色有重感,純度低顯冷色有輕感。

        在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中,對于要求增強穩(wěn)定感的,則應上輕下重,這時產(chǎn)品下部應涂以重感色(一般為深暗色)。對于要求體現(xiàn)輕巧的產(chǎn)品,則應選明調的色彩或在下部適當位置配置淡色或明度較高的色調。

        如圖4.16所示的豪華客輪體積較大,但航行在大海中就像滄海中的一葉,為了醒目安全,在色彩方面把客輪整體的色彩設計為白色,因為白色屬膨脹色,有增大船體的視覺效果且明度高,使船體的質量視覺上有所減輕又易于與墨藍色的海水區(qū)分,對安全也有利。為了使客輪的視覺航行穩(wěn)定性好,在船體的后部加了三條黑色彩帶,與前邊的三排窗口相呼應。

        如圖4.17所示的協(xié)和客機是英法聯(lián)合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超音速客機,機身纖細秀長,狹長的三角翼像天鵝羽翼,令人賞心悅目,有著“世界航客史上最漂亮的飛機”之美譽。其色彩采用了純白色的設計,使整架飛機以輕巧靈活的姿態(tài)栩翔于藍天白云之中。

        (3)色彩的遠近感

        在同一畫面上或同一產(chǎn)品上,不同的色彩會使人們感到有的色在前,有的色在后,即有的有近感,有的有遠感。一般暖色、明度高的有近感;而冷色、明度低的有遠感。色彩的遠近感與畫面的底色和產(chǎn)品的主色調有關。在深底色上的遠近感決定于色彩的明度和冷暖;在淺底色上的遠近感決定于色彩的明度;在灰底色上則取決于色彩的純度。

        圖4.16 豪華客輪

        圖4.17 協(xié)和客機

        色彩的遠近次序舉例見表4.4。

        表4.4 色彩的遠近次序

        高明度的暖色如橙、黃、白稱為近感色,明度低的冷色及一些中性色如藍、黑、紫、綠為遠感色。

        在產(chǎn)品設計時,往往利用色彩的近感色來強調重點部位,以引人注目。對次要部分則用遠感色,使其隱退。

        (4)色彩的脹縮感

        在同一畫面上或產(chǎn)品上的色彩對比中,有些色彩的輪廓使人有膨脹或縮小之感。一般是明度高和暖色系的色彩有膨脹感,明度低和冷色系的色彩有收縮感。這是由于明亮的部分在人的視網(wǎng)膜上所形成的圖像,總有一光圈包圍著,使輪廓產(chǎn)生了擴張,致使觀察者有放大之感,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滲現(xiàn)象。例如,同一個人,穿白色或淺色的衣服,其視覺效果有更豐滿之感,而改穿黑色或深暗色的衣服就顯得更苗條一些。

        由于色彩的脹縮感,在色彩配色時,必須考慮選取適當?shù)某叨汝P系,以取得面積或體量的等同感。

        如圖4.18所示的B-18槍手戰(zhàn)略轟炸機,載彈量25 t,機身平滑修長、深色色彩神秘,有收縮性,隱形性能好,敵方不易發(fā)現(xiàn),雷達屏幕上的反射截面小,僅為B-52轟炸機的1%。

        圖4.18 B-18槍手戰(zhàn)略轟炸機

        (5)色彩的軟硬感

        色彩的軟硬感主要與色彩的明度和純度有關。明亮的色彩感覺軟,深暗的色彩感覺硬,高純度和低純度的色彩有硬感,而中等純度的色彩則顯得較柔軟。

        在無彩色中,黑色和白色給人感覺較硬,而灰色則較柔軟;在有彩色中,暖色較柔軟,冷色較硬,中性的綠色和紫色則柔軟。在產(chǎn)品設計時,通常根據(jù)功能要求利用色彩的軟硬感來體現(xiàn)產(chǎn)品的個性。

        (6)色彩的興奮與安靜感

        色彩的興奮與安靜感主要取決于色相和純度。暖色的紅、橙、黃有興奮感,而冷色的灰性色有安靜感。但純度降低,興奮感與安靜感也隨之減弱。

        興奮的色彩使人精力充沛,情緒飽滿;而平靜色則使人精神集中,冷靜沉著。

        4.4.2 色彩的聯(lián)想與象征

        所謂色彩的聯(lián)想,是指人們觀察色彩時,往往想到與該色彩相聯(lián)系的某些事物,致使該色彩成為該事物的象征,由于這種感覺而引起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色彩的聯(lián)想與象征是由大自然的客觀現(xiàn)實,過去的經(jīng)驗、記憶和知識所引起的。由于人的年齡、性格、性別、經(jīng)歷、民族習慣等不同而不同,但也有共同之處。

        色彩的聯(lián)想可分為具體的與抽象的。大多數(shù)人在幼年時,容易聯(lián)想到身邊的動、植物或大自然的景象,對成年人,由于進入社會,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則抽象的聯(lián)想較多(見表4.5)。

        表4.5 色彩的聯(lián)想與象征

        上述色彩的象征,在工業(yè)、軍事、交通、衛(wèi)生等部門廣泛應用。例如,機床、儀表上的指示燈及交通信號燈,以紅色表示“禁止”,因它的光波長,傳播最遠,對人的視覺和心理刺激也最強烈。黃色表示“注意”“小心”。橙色既醒目又有較強刺激,常用于預告危險,作為“警戒色”。綠色表示“運行正?!薄鞍踩?,因綠色對人的視覺刺激最小,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4.4.3 各國喜愛與禁忌的色彩

        由于世界各國的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因素不同,某種色彩在某一國家或地區(qū)是受歡迎的,象征吉祥,而在另一個國家是消極的,禁忌的。因此,在產(chǎn)品色彩設計中,必須了解各國人民對色彩的好惡。

        4.5 工業(yè)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

        工業(yè)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與繪畫等藝術作品的要求不同,前者要受到產(chǎn)品功能要求、材料、加工工藝等因素的制約。因而對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應是美觀、大方、協(xié)調、柔和,既符合產(chǎn)品的功能要求、人—機要求,又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

        4.5.1 工業(yè)產(chǎn)品配色的基本原則

        (1)總體色調的選擇

        色調是指色彩配置的總傾向、總效果。任何產(chǎn)品的配色均應有主調色和輔助色,只有這樣,才能使產(chǎn)品的色彩既有統(tǒng)一又有變化。色彩越少要求裝飾性越強,色調越統(tǒng)一;反之,則雜亂,難于統(tǒng)一。工業(yè)產(chǎn)品的主色調以1~2色為佳,當主色調確定后,其他的輔助色應與主色調協(xié)調,使之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色調。

        色調的種類很多,不同的色調,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

        明調:明快、親切。

        暗調:莊重、樸素、壓抑。

        暖調:溫暖、熱情、親切。

        冷調:清涼、沉靜。

        紅調:興奮、熱情、刺激。

        黃調:明快、溫暖、柔和。

        橙調:興奮、溫暖、煩躁。

        藍調:寒冷、清靜、深遠。

        紫調:華麗、嬌艷、憂郁。

        因此,色調的選擇應滿足以下要求:

        1)滿足產(chǎn)品功能的要求

        圖4.19 焊接機器人

        每一產(chǎn)品都具有其自身的功能特點,在選擇產(chǎn)品色調時,應首先考慮滿足產(chǎn)品功能的要求,使色調與功能統(tǒng)一,以利于產(chǎn)品功能的發(fā)揮。例如,軍用車輛采用草綠色或迷彩色,醫(yī)療器械采用乳白色或淺灰色,制冷設備采用冷色,消防車采用紅色,機器人采用“警戒色”(見圖4.19),這些色調都是根據(jù)產(chǎn)品功能的要求而選擇的。

        2)滿足人—機協(xié)調的要求

        產(chǎn)品色調的選擇應使人們使用時感到親切、舒適、安全、愉快和美的享受,滿足人們的精神要求,從而提高工效。例如,機械設備與人較貼近,色調應是對人無刺激的明度較高、純度較低的色彩,才有利于操作者集中精神,有安全感,不易失誤,提高效率。因此,選擇的色調應有利于人機協(xié)調的要求。

        3)適應時代對色彩的要求

        不同的時代,人們的審美標準不同。例如,20世紀50年代,色彩傾向暗、冷、單一的色,而60年代逐漸由暗向明,由冷向暖,由單一到二套色或多色方向發(fā)展,而目前工業(yè)產(chǎn)品的色彩則向偏暖、偏明、偏低純度的方向發(fā)展。多用淺黃、淺藍、淺綠色,使產(chǎn)品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為此,必須預測人們在不同的時代對某種色彩的偏愛和傾向,使產(chǎn)品的色彩滿足人們對色彩愛好的變化,趕上時代的要求,使產(chǎn)品受到人們的歡迎。

        4)符合人們對色彩的好惡

        前面已介紹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對色彩有不同的愛好,因此,在產(chǎn)品設計時應了解使用對象對色彩的好惡,使產(chǎn)品的色調符合當?shù)厝藗兊南埠?,這樣產(chǎn)品在商品市場上才有競爭力。

        (2)重點部位的配色

        當主色調確定后,為了強調某一重要部分或克服色彩平鋪直敘、單調,可將某個色進行重點配置,以獲得生動活潑、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工業(yè)產(chǎn)品的重點配色,常用于重要的開關,引人注目的運動部件和商標、廠標等。

        重點配色的原則如下:

        ①選用比其他色調更強烈的色彩。

        ②選用與主調色相對比的調和色。

        ③應用在較小的面積上。

        ④應考慮整體色彩的視覺平衡效果。

        (3)配色的易辨度(又稱視認度)

        易辨度是指背景色(即底色)與圖形色或產(chǎn)品色與環(huán)境色相配置時,對圖形或產(chǎn)品的辨認程度。易辨度的高低取決于兩者之間的明度對比。明度差異大,容易分辨,易辨度高;反之,則易辨度低。

        經(jīng)科學測量,同一色彩與不同色彩配置時,其易辨度是不同的,見表4.6和表4.7。

        表4.6 清晰的配色

        表4.7 模糊的配色

        對儀器、儀表、操縱臺等的色彩設計,易辨度的優(yōu)劣,將對安全而準確的操作、提高工效以及精神上的享受都有很大影響。

        (4)配色與光源的關系

        不同的光源所呈現(xiàn)的色光也不同。

        ①太陽光。呈白色光。

        ②白熾燈。呈黃色光。

        ③熒光燈。呈藍色光。

        產(chǎn)品有其本身的固有色,但被不同的光源照射時,所呈現(xiàn)的色彩效果各不相同,因此在配色時,應考慮不同的光源對配色的影響(見表4.8)。

        表4.8 不同光源對配色的影響

        由表4.8可知,只有當色光與所配置的色相吻合時,才能使所配的色澤更鮮明,否則將發(fā)生配色的失真。故在色彩設計時,應考慮光源色對產(chǎn)品固有色的影響,以達到配色的預想效果。

        (5)配色與材料、工藝、表面肌理的關系

        相同色彩的材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藝(拋光、噴砂、電化處理等)所產(chǎn)生的質感效果是不同的。例如,電視機、錄音機等的機殼雖色彩一樣都是工程塑料(ABS),但由于表面肌理有的是表面有顆粒的,有的是條狀的,或表面平整有光澤的等,它們所獲得的色質效果是不同的。又如,機械設備,根據(jù)功能和工藝的要求,對某些部件可采用表現(xiàn)金屬本身特有的光澤,既顯示金屬制品的個性和自然美,也豐富了色彩的變化。

        因此,在產(chǎn)品配色時,只要恰當?shù)靥幚砼渖c功能、材料、工藝、表面肌理等之間的關系,就能獲得更加豐富多變的配色效果。

        4.5.2 工業(yè)產(chǎn)品色彩設計的一般原則

        (1)儀器、儀表、控制臺的色彩設計

        儀器、儀表及控制臺的色彩設計實際上就是對外殼和面板的色彩設計。

        1)面板

        面板是儀器、儀表的臉面,是與人經(jīng)常接觸的部分,面板色彩的優(yōu)劣,不僅對功能的發(fā)揮,而且對外觀造型都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在面板上有很多元器件,如表頭、指示器、顯示器、旋鈕、按鍵、文字、符號等。操作者要經(jīng)常注視面板,并進行操作。因此,選擇色彩時,要求面板的色彩素雅無刺激,使人感到親切、易辨度高。故面板的色彩宜采用與元器件有一定明度對比的柔和較暗的色調,一般多用單色調,只有當面板的面積較大,元器件較多時,才用二套色或用不同色塊、線框來區(qū)分不同功能的元器件,如圖4.20所示。

        圖4.20 數(shù)控機床操作面板

        圖4.21 主機與輔助設備的色彩設計

        2)外殼(或機箱柜)

        儀器、儀表一般結構小巧,精度較高,因此外殼的色彩應有利于體現(xiàn)功能、結構的特點。一般外殼的色彩宜采用明度較高、純度較低的表面無光或亞光偏暖色或中性色調,給人以精巧輕盈、明快、親切的感覺。

        對體量較大的儀器、儀表,如機箱柜,應采用二套色或在恰當?shù)牡胤脚渲醚b飾帶,使色彩豐富,生動有變化。此外,色調的選擇還應考慮與主機的主色調或配套的其他設備相呼應,做到色彩設計的整體統(tǒng)一。如圖4.21所示的機箱柜的側面采用與主機色調一致的淺藍色,而正面則采用純度較高而明度較低的藍色調,使主機與機柜色調和諧又有變化。

        3)控制臺的外殼

        控制臺的色彩設計應使操作者感到親切、心情舒暢、操作準確、迅速方便??刂婆_一般體積較大,為了避免色彩單一,控制臺外殼的色彩目前多采用較柔和淡雅無刺激的二套色或三套色,并常配置裝飾帶。如圖4.22所示的色帶不僅與下部色彩相呼應,起到了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而且也給人以沉靜、開闊、明快的視覺效果。

        圖4.22 控制臺的色彩設計

        (2)機床類設備的色彩設計

        機床產(chǎn)品種類繁多,大小不一,但機床設備一般都是固定安置,與人貼近且接觸時間長。因此,色彩不宜對人有刺激,使人感到煩躁不安,而應有利于使操作者心情愉快、精神飽滿、思想集中、安全操作。對中小型機械設備的色彩宜采用明度較高、純度較低的中性色或偏暖的色彩,如淡雅的綠色、淺藍色、奶白色、淡黃色等,使人感到精密、親切、心情舒暢,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高。如圖4.23所示為一臺加工中心機床,其形體上大下小,又采用白色為主調,給人一種玲巧精致、典雅的感覺,也體現(xiàn)了該機床高、精、尖的特性。如圖4.24所示的數(shù)控銑床,采用明度較高、純度較低的淺藍色為主調,而加工部位采用發(fā)黑處理,表現(xiàn)了金屬的質感,與淺藍色相配置色質柔和、自然大方,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圖4.23 加工中心

        圖4.24 數(shù)控銑床

        對大型機械設備,為了增強堅固、可靠、穩(wěn)重的視覺效果,色彩多采用明度較低、純度較高的中性或偏暖的色調,一般采用上明下暗、上輕下重或中間配置與主調色明度對比較大的色彩,使人感到莊重、穩(wěn)定、安全、色彩生動和諧。如圖4.25所示為鍛壓機,體積較大,主調色用較含蓄的果綠色,可移動的工作部件涂以乳黃色,這不僅引起操作中的警覺,也由于運用了色的分割,減弱了形體的笨重感,又突出了液壓機主體的功能,達到了穩(wěn)定又不單調的視覺效果。

        圖4.25 鍛壓機

        此外,對一些重要的操作部位和有危險的外露件等,為了安全,應采用“警戒色”。例如,主機采用明度較低的藍灰色調,而運動部位、工作臺采用“警戒色”——橙色,面板上的一些重要開關、按鍵也采用鮮艷的紅、黃色和明度對比較大的淺藍色等,起到引人注目的作用。

        (3)運輸工具的色彩設計

        1)汽車

        汽車的速度較快,為了行人安全,引人注意,減少車禍,并給乘客以安全、平穩(wěn)、親切的感覺,其色彩宜選用明度較高的暖色或中性色。

        大型客車,因體積大,采用單一的色顯得單調乏味,因此常用色帶進行裝飾,一方面可使色彩豐富多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穩(wěn)定安全的視覺效果。

        小轎車的色彩一般多采用單色和應用明線或暗線進行裝飾。小汽車采用暗線(即凹線),由于光影效果,使單一的色彩有明暗的變化,使人感到色彩柔和大方。

        2)工程機械與拖拉機

        這一類設備行駛速度較慢,工作場地又較雜亂,安全因素尤為重要。色彩設計時,應考慮選用鮮艷類色彩,一般多用橘黃、朱紅、棕黃等色彩,有時也用近感色如米黃色。

        如圖4.26所示為一輛液壓汽車起重機,其色調選用黃色調,下部車身用明度較低的橘黃色,而上部升降部位則采用明度較高的黃色,使人感到上輕下重,有安全感。在吊鉤部位則采用黃黑相間的警戒標志,引起作業(yè)區(qū)附近人們的注意,防止行人靠近工作場所。

        圖4.26 液壓汽車起重機

        如圖4.27所示為拖拉機上的柴油機,其外露的部位為了與拖拉機的色調一致,也采用了鮮艷的紅色,并作了色的分割,避免了拖拉機的色彩單一。

        圖4.27 柴油機

        3)飛機

        出于功能和安全要求考慮,飛機多采用銀灰色或銀白色,并配置純度較高的裝飾帶,使人感到既平穩(wěn)又輕巧,猶如銀燕一樣在空中飛翔。同時,這種銀灰色能減少太陽輻射能和紫外線照射的影響,有利于飛機在空中安全飛行。

        4)船舶

        為了使運行的船舶在一望無邊的海洋中能清楚地看見對方,一般采用明度較高的中性色或偏冷色,使之與江河湖海的自然景色協(xié)調,現(xiàn)在也有的用二套色和配置色帶的處理方法,如上淺下暗或中間配置色帶。

        4.6 色彩潤飾

        4.6.1 色彩潤飾

        色彩潤飾可用水粉、水彩、色粉、油畫等,因水粉色彩鮮明,有一定的覆蓋能力,比其他方法更富于表現(xiàn)造型物的色質效果,因此應用廣泛?,F(xiàn)就水粉潤飾方法的要點作以下敘述:

        ①由于水粉顏料具有不透明性,因此它的覆蓋能力強,但要覆蓋前一色時,一定要等前色干透后,再用較稠的顏料將其覆蓋。

        ②同一水粉顏料干濕不同時,顏色變化較大,濕時顏色較深,干時顏色較淺。因此,初學者最好先試畫色樣,待干透后,認為符合要求,再正式畫到圖紙上。

        ③水粉顏料調配時,宜一次調配出足夠量的顏料,寧剩勿缺,因前后調配出來的顏色很難完全一致。

        ④在效果圖中當要求平直圖線時,可將顏料灌入鴨嘴筆中,然后靠尺畫出。

        ⑤水粉顏料調配時,水分要適量。如水分太多,紙易泡脹,出現(xiàn)凹陷或凸起,干后色不均;水分太少,筆涂不動,故水量以筆能涂得動為宜。

        ⑥幾種顏料相配時,一定要調勻后再上色,運筆時要按一定方向,才能使著色均勻。

        ⑦筆頭要清潔,尤其由一色換另一色時,必須將筆頭徹底洗凈,尤其是毛筆的根部。

        4.6.2 效果圖著色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幅成功的效果圖應使所表達的產(chǎn)品真實反映它的色、質感效果。色彩要清新、醒目、突出重點。為此,在效果圖著色時,必須處理好產(chǎn)品的色調、虛實關系及背景色等之間的關系。

        ①必須處理好產(chǎn)品的色調。色調處理適宜,能給人協(xié)調舒適的感覺,能使畫面生動明快,否則易出現(xiàn)雜亂、灰暗、渾濁的感覺。產(chǎn)品的色彩因光射的情況不同和受環(huán)境色的影響,產(chǎn)品的固有色將起很大變化。因此,在選擇色調時,必須仔細觀察分析,處理好產(chǎn)品的固有色、環(huán)境色和光源色之間的關系,要掌握產(chǎn)品在不同光照和環(huán)境中所形成的色調,這樣才能反映產(chǎn)品真實的色質特征。

        ②在著色時,對畫面上的各個部分,不能平均對待,應分清主次,對重點部分要仔細刻畫,予以突出,這樣才能使畫面有重點,有虛實感,才能吸引人們對重點部分和產(chǎn)品的注目。

        ③效果圖中背景色的處理對突出主題、豐富畫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背景色的選擇以襯托產(chǎn)品為原則,一般要與產(chǎn)品的色調有較明顯的對比,如采用明度對比、純度對比等。

        4.6.3 幾種常用色調的調配

        初學者在使用色彩時,通常不知如何調配所需色彩,特介紹以下幾種常用色彩的調配供參考:

        駝色:紅4%+黑6%+赭石10%+白80%

        棕黃:土黃10%+淡黃20%+赭石70%+少量黑

        乳黃:土黃10%+淡黃8%+白80%+赭石2%

        土綠:土黃10%+藍5%+白85%

        奶油色:白80%+土黃20%或白80%+中黃20%

        奶白色:白90%+檸檬黃10%+少量紅

        咖啡色:赭石80%+黑20%

        銀灰色:白80%+深藍(或群青)15%+赭石5%或白80%+深藍15%+黑5%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