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3 “鉗工零件制作”課程標準
課程名稱:鉗工零件制作
適用專業(yè):機械制造、數控、汽修、電工等
參考學時:69學時(3周×23節(jié)) 學分:4學分
前修學習領域:
機械識圖與零件測繪、常規(guī)量具零件質量檢測
后續(xù)學習領域
典型學習性工作崗位企業(yè)實習、數控加工崗位綜合訓練、產品檢測崗位綜合訓練
1.課程性質及要求
1.1 課程性質
“鉗工零件制作”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鉗工操作的技能課,是技術性和實操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學完該課程,學生會使用鉗工手工工具和電動工具,具備對工件的畫線、鋸割、銼削、鉆削、擴孔、攻絲、裝配、檢測等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鉗工技術、技能所需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工藝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課程要求
1.2.1 對教學及學生已有知識的要求
(1)學生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知識;
(2)具備機械識圖與零件測繪的基礎知識;
(3)具備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基礎知識;
(4)具備機械制造基礎知識。
1.2.2 對教師的資格要求
(1)獲得中職教師資格證(專任教師);
(2)獲得國家高級以上鉗工資格或機械工程師;
(3)熟練掌握鉗工操作技能、制作工藝技能;
(4)具有鉗工制作加工企業(yè)實踐經驗和豐富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經驗。
2.學習目標
本課程是技術性和實操性很強的基礎課程。通過零件加工任務引領的項目活動,學生將具備從事本職業(yè)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應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鉗工零件加工工藝與操作基本知識與技能。具備零件加工工藝制訂和加工能力,達到鉗工《國家職業(yè)標準》初級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崗敬業(yè)。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應達到如下要求。
2.1 知識目標
(1)應知鉗工工作內容、性質及重要性。
(2)應知鉗工常用設備、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日常保養(yǎng)知識。
(3)應知鉗工基本的加工工藝。
(4)應知描述零件加工工藝過程和編寫零件加工工藝。
(5)應知工件畫線、鋸割、銼削、鉆孔、擴孔、攻絲、裝配、檢測等加工的綜合技術技能。
(6)應知按圖樣技術要求合理選擇制作零件的設備及工具、量具。
(7)應知鉗工安全文明生產的操作規(guī)章制度。
2.2 能力目標
(1)應會鉗工常用設備,工量具的操作技能及使用方法和日常維護保養(yǎng)。
(2)應會根據零件圖的要求,制訂加工工藝和選用工具裝備加工。
(3)應會根據零件圖的要求,合理制訂檢測方法及正確地使用量具測量。
(4)應會根據零件圖的要求,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5)應會根據已加工過的零件,進行工藝分析和預防出現質量問題。
(6)應會根據零部件裝配圖的要求,進行簡單零部件的安裝及調試。
(7)應會獨立完成畫線、鋸割、銼削、鉆孔、擴孔、攻絲、裝配、檢測等操作技能的綜合能力。
2.3 素質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敬業(yè)樂業(yè)的工作作風。
(3)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和溝通能力。
(6)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3.典型工作任務描述
4.工作與學習內容
4.1 工作對象和基本內容
“鉗工零件制作”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鉗工操作技能課,是技術性和實操性很強的基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學生通過典型加工任務的過程分析和實施,理解和掌握鉗工相關理論知識,培養(yǎng)動手能力。為便于教學并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最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方法,具備獨立完成畫線、鋸割、銼削、鉆孔、擴孔、攻絲、裝配、檢測等加工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以典型零件加工,作為項目教學的載體,加工任務來引領實現項目教學目標。
4.2 工作方法
(1)以項目為導向,工作任務為引領。針對每個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所應用的實際環(huán)境、教學的目的、典型工作任務所涉及的知識和應具備的技能。
(2)項目清晰,教材、教案、圖樣、考核標準齊全,教學內容及學生工作任務明確,重在落實。
(3)課堂理論講解。結合典型工作任務,利用實物、情境或多媒體課件等,具體講解所涉及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的講解要求理論結合實際,不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重原理的實用性。
(4)課堂導師示范,學生模仿操作。每個典型工作任務,學生都應模仿操作,使學生體驗和掌握,使教、學、練有機結合。
(5)學生生產實踐。根據項目內容和典型工作任務要求,設計類似工作任務,讓學生練習。
(6)綜合工作任務實訓。在每個典型工作任務模塊完成后,設計一個運用本模塊項目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工作任務,讓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
4.3 勞動組織
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確定每組的小組長(即負責人),按企業(yè)要求定編定崗,落實崗位責任制,所有同學實習前都要接受生產安全教育,組長檢查自己組員在安全加工前的準備情況,組長向教師領取相關加工工具材料,學生獨立完成整個加工任務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和組長現場指導并解決加工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最后給予學生評價并進行總結。
4.4 工作要求
要求每個學生實習時都要穿工作服及其他安全防護用品,能獨立完成加工工作任務,并以零件加工為主線,學習從零件圖樣識圖分析、工藝制訂、加工步驟制訂、操作加工到零件檢測、評價、總結及資料存檔全過程的知識。
5.學習情境建議
續(xù)表
續(xù)表
6.課程內容的說明
6.1 安全操作
嚴格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按照鉗工的規(guī)章制度安全操作,穿戴好工服,遵守課堂紀律。
6.2 環(huán)境保護
環(huán)境保護包括(但不限于)廢物處理、噪聲和灰塵的控制、5S管理。
6.3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實施過程中,要勤儉節(jié)約,注意避免浪費,采用新工藝、新材料以及先進的加工技術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在使用量具等工具時,操作要規(guī)范,同時使用后的放置也要按操作規(guī)程做好,保護好一切工具,延長使用壽命,凡能節(jié)約或降低成本的舉措及建議應予以鼓勵。
6.4 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依據
機械行業(yè)國家標準、企業(yè)化生產管理制度、學校規(guī)章制度、鉗工專業(yè)安全操作生產規(guī)程。
6.5 教學設施、設備、工具和材料
(1)實習場地300m2以上,內設多媒體教室一間。場地要求明亮、通風、道路暢通。
(2)鉗工實習崗位50個。保證每個學生有一個崗位。
(3)鉗工實習的工量具以50人的數量準備。
(4)臺鉆床10臺。
(5)檢測平板6塊,規(guī)格為400mm×600mm。
(6)銼刀(A.B.C.)按50人準備。
(7)鋸弓、鋸條按50人準備。
(8)根據實習內容按50人的毛坯耗材備料。
6.6 勞動組織
定編定崗,確定每組的小組長(即負責人),每組對應崗位,實行崗位責任制。所有同學在加工前都要接受安全教育,組長檢查自己組員在安全加工前的準備情況,如有問題要整改。組長向實習指導教師領取相關加工工具材料,學生獨立操作整個加工過程,在此過程中,實習指導教師及組長現場指導并解決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給予學生評價并進行總結。
6.7 信息交流
加工工藝分析,質量分析,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共享交流。
7.教學評價
7.1 教學考核評價標準
本課程全面考核學生的專業(yè)能力,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法。
考核評價表
續(xù)表
總評成績?yōu)楦鲗W習情境的平均成績,或以其中某一學習情境成績作為考核成績。
7.2 職業(yè)資格證書與考核
要求通過由廣東省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或深圳市勞動局深圳市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組織的鉗工初級或中級職業(yè)資格鑒定考試。鑒定考試分兩部分:一是理論考試;二是實操考試。兩門成績合格,才能獲取鉗工職業(yè)資格證書(學生自愿報名)。
7.3 在企業(yè)實習學生考核
必須完成《實習生考核手冊》、《實習日志》,要求按時到崗,遵守企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安全操作生產,通過企業(yè)的培訓能勝任相應生產崗位;指導老師隨時對實習學生查崗,了解實習學生的工作情況與表現,最后由企業(yè)和指導老師給予學生考核評價。
8.實施建議
8.1 學習組織
(1)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針對每個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所應用的實際環(huán)境、教學目的、典型工作任務所涉及的知識和應具備的能力。
(2)課堂理論講解。結合典型工作任務,利用實物、情境和多媒體課件等,具體講解所涉及的理論知識。理論知識的講解要求理論結合實際,不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重原理的實用性。
(3)課堂模仿操作。每個典型工作任務應該有學生的模仿操作,讓學生體驗和掌握,使教、學、練有機結合。
(4)學生課內實踐。根據課堂所教內容和典型工作任務要求,設計類似工作任務,讓學生練習。
(5)綜合工作任務實訓。在每個典型工作任務模塊完成后,設計一個運用本模塊項目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工作任務,讓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
8.2 學習方法
通過老師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及理論講解,學生練習,交流討論。
8.3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1)充分挖掘現有課程資源的功能和作用。要加強圖書、實訓和電教等設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同時,除了用好學?,F有的教具學具、圖書資料、實驗設施等,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和每個學生作為不可替代的重要課程資源的作用。
(2)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科知識內容、方法過程、組織形式等多元多維的呈現。在課程教學中參與到綜合實踐中來,在發(fā)揮應有作用同時,成為新的課程資源。
(3)充分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在課程的校本化再開發(fā)進程中,積極倡導要努力結合地方特點和學校特色挖掘課程資源。
(4)網絡資源。網絡資源的開發(fā)在于突破傳統(tǒng)課程的狹隘性,也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的局限。網絡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或實驗的模擬情境和操作平臺,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可以重復利用網絡這一信息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內容重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使學生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有關學習資料。
8.4 參考資料及學習材料
(1)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學習情境編寫工作頁。
(2)參考資料如下。
①《鉗工》,中國勞動出版社出版,主編:陳剛,楊舉鑾。
②《機修鉗工技術》,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主編:隋福海,吳全生。
8.5 其他說明
課程編碼: 編制人:廖小波、彭先祥、梁凱文、孫鐵濱
參與企業(yè):深圳市潤品科技有限公司 編制人:謝力志
課程性質:基礎課程、必修課 審核人:卓良福、邱道權
授課對象:數控專業(yè)一年級學生 編制時間:2012年9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