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單位面積蓄積變化分析
單位面積蓄積量是衡量森林質量的照顧要指標,賀蘭山森林資源單位面積蓄積量主要是喬木林地、疏林地以及優(yōu)勢樹種云杉、油松和山楊的單位面積蓄積量。各期調查數據顯示,無論是喬木林、疏林地,還是優(yōu)勢樹種云杉、油松和山楊的單位面積蓄積變化都有所不同,其變化趨勢各有特點,但都與其自然生長和技術標準變化是相互對應的(表5-4)。
表5-4 賀蘭山喬木林、疏林及優(yōu)勢樹種地單位面積蓄積統計
圖5-10 各地類單位面積蓄積變化趨勢
1.各地類單位面積蓄積變化分析
林地地類單位面積蓄積量主要是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量和疏林地單位面積蓄積量。賀蘭山喬木林單位面積總體是增長的趨勢,喬木林蓄積由1964年的63.8 m3減少到2006年的70.3 m3,比1986年增加了6.5 m3,年均增加0.16 m3,年均降低率0.3%。其變化趨勢是由快速增長→→緩慢增長→→快速減少的過程。1964~1975年是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快速增長期,單位面積蓄積凈增加22.2 m3,年均凈增加2.2 m3,年均凈增率3.4%;1975~1998年是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緩慢增長時期,單位面積蓄積凈增加8.4 m3,年均凈減少0.42萬m3,年均凈增率0.5%;1998~2006年是喬木林單位面積蓄積快速減少時期,單位面積蓄積凈減少24.1 m3,年均凈減少2.4 m3,年均凈降率2.5% (圖5-10)。
疏林單位面積蓄積變化趨勢總體上與活立木蓄積變化趨勢是截然相反的,呈現減少的趨勢。疏林單位面積蓄積由1964年的34.7 m3減少到2006年的5.5 m3,比1986年減少了29.2 m3,年均減少2.9 m3,年均降低率8.4%。其變化趨勢是由穩(wěn)定增長→→快速減少→→緩慢減少的過程。1964~1986年是疏林單位面積蓄積穩(wěn)定增長期,蓄積凈增加19.3 m3,年均凈增加1.0 m3,年均凈增率2.8%;1986~1998年是疏林單位面積蓄積快速減少時期,蓄積凈減少37.8 m3,年均凈減少3.7 m3,年均凈降率6.9%;1998~2006年是疏林蓄積緩慢減少時期,疏林蓄積凈減少8.7 m3,年均凈減少10.7 m3,年均凈降率66.0% (圖5-10)。
圖5-11 各優(yōu)勢樹種單位面積蓄積變化趨勢
2.各優(yōu)勢樹種單位面積蓄積變化分析優(yōu)勢樹種的單位面積蓄積量變化趨勢各不相同,云杉單位面積蓄積變化趨勢總體上有所增加,但其變化基本在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其單位面積蓄積由1986年的97.7 m3減少到2006年的98.5 m3,比1986年增加了0.8 m3,年均增加0.04 m3,年均增長率0.04%。其變化趨勢是由緩慢增長→→緩慢減少的過程。1986~1998年是云杉單位面積蓄積緩慢增長期,蓄積凈增加1.5 m3,年均凈增加0.15 m3,年均凈增率0.15%;1998~2006年是云杉單位面積蓄積緩慢減少時期,蓄積凈減少0.7 m3,年均凈減少0.07 m3,年均凈降率0.07%(圖5-11)。
油松單位面積蓄積變化趨勢總體上呈現增加的趨勢。油松單位面積蓄積由1986年的80.2 m3增加到2006年的87.6 m3,比1986年增加了7.2 m3,年均增加0.36 m3,年均增長率0.4%。其變化趨勢是由緩慢減少→→緩慢增加的過程。1986~1998年是油松單位面積蓄積緩慢減少期,蓄積凈減少2.6 m3,年均凈減少0.26 m3,年均凈降率0.3%;1986~2006年是油松單位面積蓄積緩慢增加時期,蓄積凈增加10.0 m3,年均凈增加1.0 m3,年均凈增率1.3%(圖5-11)。
山楊單位面積蓄積變化趨勢總體上呈現減少的趨勢。山楊單位面積蓄積由1986年的74.3 m3減少到2006年的39.5 m3,比1986年減少了34.8 m3,年均減少1.74 m3,年均降低率2.3%。其變化趨勢是由緩慢增加→→快速減少的過程。1986~1998年是山楊單位面積蓄積緩慢增加期,蓄積凈增加10.1 m3,年均凈增加1.0 m3,年均凈增率1.3%;1986~2006年是山楊單位面積蓄積快速減少時期,蓄積凈減少44.9 m3,年均凈增加4.5 m3,年均凈降率5.3%(圖5-11)。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