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不忘教子節(jié)儉
臨終不忘教子節(jié)儉
孫叔敖 臨終不忘教子節(jié)儉
孫叔敖(約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孫叔,春秋時期楚國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國名臣。在海子湖邊被楚莊王舉用,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楚相),輔佐楚莊王施教導(dǎo)民,寬刑緩政,發(fā)展經(jīng)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改善了楚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增強了國力。
春秋時期,楚國人孫叔敖在湖北云夢澤地區(qū)務(wù)農(nóng)。耕種同時,他刻苦讀書,因此很有學(xué)問。楚莊王繼承王位以后,到處搜求治國人才。他聽到孫叔敖很有才能的消息后,就請求孫叔敖出山做官,任命他為令尹。
孫叔敖剛?cè)呜┫鄷r,當(dāng)時文武百官都紛紛前去祝賀他高升。待大家都離去之后,突然有一位老者求見。孫叔敖出門迎接,恭敬地說:“楚王不嫌我無才無德,命我為尹,請老人家您多多指教。”老人打量了一眼孫叔敖,然后說:“老朽前來,有三點忠告,算送給你的賀禮:地位越高,就越要謙遜待人;官職越大,就越要小心謹慎;俸祿越高,就越要廉潔奉公。如果能時時不忘這三條,就不愁把楚國治理好了?!闭f完,就離開了。從此,“謙遜待人、小心謹慎和廉潔奉公”就成為孫叔敖堅守的三信條,也是他一生為官、為人之道的真實寫照,
孫叔敖在位多年,生活上一直十分儉樸。自己常年穿一件老羊皮襖,出門坐拉貨用的棧車,騎的是騍馬,一生窘迫,妻子從未穿過綢緞。他的勤政廉潔深深影響了妻子兒女,一家人都謙遜謹慎,不求名利。
孫叔敖在任職十多年間,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勵精圖治,廉潔奉公,政績卓著,百姓安居樂業(yè)。在他的輔佐下,楚國很快成為諸侯強國之一。
到了晚年孫叔敖染上了重病。他想,自己死后,楚王很可能會賜給兒子孫安一份豐厚的產(chǎn)業(yè),或者留他做官。如果這樣,對別人來講,就太不公平了。
孫叔敖想到這兒,忍著病痛坐起來,艱難地給楚王寫了一份奏章。寫好奏章后,他把兒子孫安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為父一生清貧,廉潔為公,沒有給你留下什么遺產(chǎn)。我已經(jīng)命不久矣,我死后,大王可能會封你做官,或者賜你土地。我看,我死后,你就回老家種地務(wù)農(nóng)吧。我死后,你把奏章呈給大王?!睂O安流著淚答應(yīng)了。
幾天后,孫叔敖病逝,孫安遵照父親遺囑將奏章交給楚王。楚王讀了奏章,深受感動。他想要留孫安在自己身邊做官,孫安卻堅持父親的遺愿,不肯接受。
最后孫安帶著母親回到老家種地為生。雖然生活十分貧苦,但他牢記父親的話,決定儉樸持家。幾年后,楚王聽到了孫安和他害病的母親的消息,心中十分難過,就派人送錢物給孫安,都被孫安謝絕了。
?妙語點睛
孫叔敖一生不圖個人利益,為官吏們樹立了一個嚴謹修身、克己奉公的好榜樣,使楚國大治,成為萬人稱贊的好丞相。孫叔敖的高尚品格,備受后人贊譽。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其為“循史”第一。
?警世良言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韓非子·《韓非子顯學(xué)》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