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兒童都有著一種對事物天生的好奇。當然,有的時候,他們也會把自身當成自己研究的對象。很多人小時候都曾問過父母、老師或親人這樣的問題:“我從哪兒來?”這種問題的答案在成人世界里可以是簡單、直白的,但當面對一個小孩時,卻很難用他能理解的話語表達清楚。也許,你正是這許多愛提問題的小孩中的一個。許多年以后,當你回想起這段經(jīng)歷,未免會覺得這實在有點兒可笑,但對于童年的孩子來說,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并嘗試著去尋找答案實在是不簡單的。
自古以來,人就對自己生存的地方很感興趣,作為單個意義上的人——個體,是如此,作為整體意義上的人——人類,也是如此。盡管在我們眼里,人類的歷史是那么悠久和漫長,但和地球上很多物種相比,人類又成了一種相對年輕的生物,在時間的長河里也許只占到一個角落。除了生存之地,人類對自身從何處而來也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
宇宙有開端嗎?
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先發(fā)生過什么?
宇宙從何處來,
又往何處去?
千百年來,盡管這些問題被人類反反復復地討論著,但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20世紀,一個英國青年幫助人們找到了一把探索這個古老話題的“鑰匙”。
他是誰?他就是——出生于1942年1月8日的斯蒂芬·霍金。
也許是上天安排的巧合,霍金誕生的這一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也是牛頓誕辰300周年。在這特別有紀念意義的一天,全世界約有20萬個嬰兒呱呱墜地,而就是它們當中的這個二十萬分之一成為日后享譽世界的科學巨人——霍金。
霍金從小與其他孩子相比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甚至有的地方還比同齡人稍稍落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霍金逐漸顯露出其超人的智慧。也許有人會說,既然他是個天才,那么他成功的可能性和成功的機會一定大大高出普通人,在人生道路上迎接他的一定是成功的坦途。這話如果放在其他天才身上也許無懈可擊,但對于霍金來說,卻很不公平,雖然他最終取得了成功,但他所走過的道路充滿了曲折與艱辛。作為一個被囚禁在輪椅上的科學家,霍金從21歲開始就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在幾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以超人的意志和不懈的創(chuàng)造精神譜寫了一曲生命之歌。
霍金所取得的輝煌的學術成果令世人贊嘆不已,他別樣的人生經(jīng)歷更是激起了許多人的好奇。的確,人們渴望了解宇宙、了解他們身處的神奇世界,他們更渴望了解與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卻能引領他們追尋生命源頭的不凡者。
讓我們一起走進霍金的世界,走進他的童年時代、青年時代,走進他的生活……
“不可思議”的父母
人生只有一次,而在短短的一生中,童年是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正是這段時光使霍金在成年之后仍然難以忘懷,這不僅是因為他的童年充滿了輕松、歡樂、寬容的氣息,更重要的是,那時他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可以無憂無慮地思考和隨心所欲地活動。對霍金來說,那時的自由生活的確是妙不可言的,而在這段日子里父母對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與他人的父母比起來,霍金的雙親在很多時候的確很怪,他們對待孩子的行為方式和教育方法常常會讓周圍的鄰居大吃一驚,覺得無法理解。在當時許多循規(guī)蹈矩的人看來,霍金的父母難免就顯得很“不可思議”了。
像大多數(shù)的英國家庭一樣,霍金的家也住在一棟大房子里。房子周圍種了一些矮樹,矮樹的周圍圍著一圈籬笆。房子的前門曾經(jīng)非常漂亮,有一些彩色玻璃的裝飾,但房子里面有點陰暗,而且冬天很冷。在霍金和他的兄弟姐妹眼里,整幢房子就像一個大怪物,但盡管如此,他們都很喜歡自己的家?;艚鸬母改阜浅9?jié)儉,籬笆壞了,他們就自己動手修理,舍不得買新的材料,就找一些廢棄的木條、樹枝釘上,這種行為一度讓霍金的一個弟弟在同學面前感到很難堪,但霍金的父母依舊我行我素。
不過,霍金的父母在有些地方卻很舍得花錢。例如:在當時的英國,除了富人以外,大多數(shù)英國入都沒有自己的車,而霍金一家卻不一樣。盡管收入不多,但他們熱衷于郊游和旅行這些野外活動,所以他們家不僅擁有一輛漂亮的馬車,還買了一輛倫敦計程車代步,使他們的出行非常引人注目。在很多人眼里,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家庭,甚至有點古怪。
霍金的父親是一位生物學家,按慣例子女們往往會繼承父業(yè),但霍金卻是個例外,他對生物學沒有興趣,也不喜歡寵物。幸運的是,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使他能夠發(fā)展自己的興趣,而絲毫不受父親工作的影響?;艚鸬母赣H每年冬天都要去非洲做三個月的研究,所以并不常見得到,但正是父親把他的興趣引向了天文學。在夜晚的時候,他們?nèi)页3L稍诓莸厣嫌猛h鏡觀看美妙的星空奇觀,當時的霍金總是被那些奇妙的事物所深深吸引,他的思緒往往很快就能飛向星空之外浩瀚的宇宙,這種奇妙的經(jīng)歷是許多人在童年時代非常羨慕和渴望卻無緣得到的,霍金的確很幸運。
童年時代是我們對色彩異常敏感和喜愛的時期。五彩繽紛的煙火是一件美妙而神秘的東西,尤其對孩子來說,有著格外大的吸引力。眾所周知,制造煙火是一件充滿危險的事,但霍金的父親卻曾經(jīng)帶著霍金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在小屋里自己制造煙火。通過這種方式,霍金和兄弟姐妹們不僅學到了不少化學知識,還體驗了親手做出美麗煙火的滋味。除此之外,細心的父親還常常帶著霍金一起去各地勘察測量,這種方式既讓幼小的霍金學到了一些理論知識,又給了他實踐的機會,而且還能一路欣賞到沿途美麗的風景,真可謂一舉三得。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霍金也不例外。游戲曾取代了霍金的日常生活,他的每次游戲都要花很多時間,這讓他的母親一度感到有些顧慮,但她并沒有阻止霍金。因為在母親眼中,“很難想象有人能如此入迷。但是斯蒂芬的思想總是很復雜,我覺得這游戲能吸引住他的原因就是它的復雜性?!蹦赣H的寬容使霍金“玩”出了名堂,他發(fā)明了不少復雜的游戲,而且大家發(fā)現(xiàn)他特別喜歡設計規(guī)則,家人和朋友們常興致很高地圍著桌子整晚地做他設計出的游戲,這使得霍金非常得意。
“與眾不同”的孩子
霍金小時候和別的小男孩并沒有什么大的差別,他花了很長時間才學會閱讀,話一直很多。但霍金也有與眾不同的一面,他非常富有想象力,對事物的來龍去脈頗感興趣,也喜歡動手制造各種東西?;艚鸬膼蹌幽X筋是出了名的,他曾計算過進屋子的11種方法,而他的妹妹在成年后仍然念念不忘自己只能找出其中的10種,而不知道第11種方法。在上學的時候,霍金成績平平,有一次甚至得了倒數(shù)第三名,當母親責備他時,他卻根本不在乎。也正因為如此,曾經(jīng)有兩個同學為霍金能否成才而互相爭論,兩人各執(zhí)己見,最后還以一袋糖果作為賭注。奇怪的是,雖然在學校的成績并不好,但霍金總被大家認為非常聰明。
霍金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不服輸是他最大的特點之一。與同齡孩子比起來,盡管他的個子比較小,但當其他孩子想欺負他時,他卻可以全然不顧自己的小個子,回過頭來揮拳威脅。這就是他的作風:不輸給任何人。由于身體弱小,在洗澡的時候,霍金常常成為被取笑的對象,組隊時也常是最后一個被選上的,但他不僅毫不在乎,還自我欣賞。
從小時候起,霍金一旦對某種東西發(fā)生興趣,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他的母親在談他小時候時說:“斯蒂芬一開始就是個自學者。如果他不想學什么東西,則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體上像是一張吸墨紙,把什么都吸收進去?!庇幸淮?,他坐在農(nóng)村親戚的拖拉機上研究零件構造時,其他孩子爬到了他的頭上,而他居然對此一無所知?;艚饘ψx書也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妹妹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有一次,他在看一本書的時候,在身邊還放了一筒餅干,任何人都不曾引起他的注意,他完全沉湎于書本,以至于當他從書中抬起頭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餅干已經(jīng)全被他一個人吃光了。
霍金五年級的時候正是電腦發(fā)展的初期,讓人驚訝的是,就在此時,他和他的伙伴們就開始制造電腦了。他們用了諸如鐘表部件等大量零件,居然造出了一臺能夠回答問題的電腦。只要人們以規(guī)范的方式問問題,就總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這在當時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紛紛跑到學校參觀這個由幾個小孩兒造出來的奇妙的東西。
在霍金就讀圣阿爾班斯學校的最后一年,父母由于工作需要,帶著其他孩子去了印度,霍金則因為學業(yè)留在英國,與父親的同事一家住在一起。在此期間,他并沒有使大家失望。當一年后與家人團聚時,他已經(jīng)順利地通過了牛津大學的入學考試,并獲得了獎學金。
“特立獨行”的青年
進入牛津大學后,霍金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父親的建議,選擇了物理學作為主修專業(yè)。由于同年級的學生都在軍隊中服過役,所以相比之下,17歲的霍金顯得特別年輕。也許受到了牛津大學的傳統(tǒng)——非常厭惡用功的影響,霍金在學習上并沒有十分用功,在三年的時間里,他始終學得很輕松。
在大學期間,霍金過人的智慧讓他的同學們驚嘆不已。有一次,導師給霍金和同級的另三名物理專業(yè)學生布置了同樣的作業(yè)——學習由布里尼夫婦合寫的《電磁學》第10章并回答該章結尾附有的13個問題,導師還在當時提出了“盡可能完成”的要求?;ㄈヒ恢軙r間后,兩位同學聯(lián)手解出了其中的一題半,另一位同學也在拒絕任何援助的情況下,絞盡腦汁解出一題,為此,他們都感到很得意,而此時的霍金還沒有開始解題。但到第二天中午,當他們與霍金在路上相遇時,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霍金竟然用不到一天的工夫做出了前面的10道題目!
霍金給他的大學導師們也留下了與眾不同的印象?;艚饘σ?guī)定的作業(yè)興趣不大。有一次,他沒有帶去導師所布置作業(yè)的答案,而是帶去了標出所有錯誤的教科書。這讓他的導師覺得其實霍金對課程的了解比自己要多得多。在教授們眼中,霍金是最聰明的一個,甚至覺得他不能用聰明來衡量。大家覺得,按照正常標準來說,不能說他非常用功,因為這實在沒有必要。
對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霍金也是一個積極分子。他對于各種活動參與的熱情有時甚至到了狂熱的程度。大學期間,霍金和好友貝瑞一周有六個下午去劃船,晚上還一塊玩橋牌。游玩和社交也是霍金課外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賽船俱樂部是當時牛津大學學院的主要活動,霍金是其中的一員——舵手,是屬于冒險型的那種?;艚鸬臒崆?、冒險精神和一副好嗓門使他非常勝任這個重要的崗位。同伴評論他說:“你永遠不知道他和這些水手出去時究竟會闖出什么禍來。我想有時他會把功課帶到船上來,他的思維會在不同的水平上進行?!?/p>
給成功一個別樣的注腳
多年以來,霍金身體上沒有任何異常之處,家人也覺得他似乎一切都很好。大學時代,他走路一直很正常,但后來霍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的細微變化似乎已經(jīng)有所察覺。在牛津大學學習的第三年,他就注意到自己的手不像過去那樣靈活了,所以他常常有意無意地通過各種途徑檢驗自己。例如:在公園里,他會爬上一棵樹,并沿著一根樹枝走上去,然后再下來。有一次,霍金在學校樓梯上跌倒,并一直彈到最底層。他傷得很厲害,由于撞擊過猛,還一度失去記憶,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1962年,霍金的健康惡化了,他被診斷得了ALS病,即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或運動神經(jīng)細胞病。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該病會引起神經(jīng)細胞逐漸瓦解,而這些神經(jīng)細胞位于脊柱和頭腦內(nèi)以控制隨意肌肉的活動。盡管得這種病的人頭腦思維不受影響,但往往會因呼吸肌肉失效,導致肺炎或窒息而死?;艚鸩]有將這個消息馬上告訴家人。
那年冬天,霍金和他的母親去滑冰,開始他滑得不錯,但后來摔倒后,就是爬不起來。這時,他母親意識到霍金也許得了一種非常嚴重的毛病,這時霍金才告訴了她一切。
醫(yī)生對此毫無辦法,而且他們診斷的結果是:霍金也許活不到兩年半的時間。
霍金對ASL發(fā)展的過程非常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將逐漸運轉失靈,然后會像植物一樣,不同的是,他仍能思維,但他將難以和外在的世界溝通,以后他的心臟和肺也會衰弱,直至告別人世。這是一種不治之癥。
超人的智慧是上天賦予的,但命運似乎也和霍金開了一個格外沉重的玩笑。曾經(jīng)邁動有力的雙腿來去如風的他;曾經(jīng)振臂高呼、活蹦亂跳的他;曾經(jīng)談笑風生、滔滔不絕的他;曾經(jīng)活力四射、體力充沛的他……漸漸化為一片片幻影,一切的一切在他21歲那年被判了“死刑”,四肢慢慢地僵化,活力一天天地逝去,終于有一天,霍金的活動范圍被限定在輪椅上,艱難地掀動按鈕和費力地抬頭是他所能做的幅度最大的動作。在這段艱難的歲月里,他埋怨過、消沉過、絕望過,但他最終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勇敢面對,選擇了在精神上站立起來。
霍金在那時一度很灰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覺得似乎沒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情。出院后不久,他做了一個自己被處死刑的夢。這個夢使他意識到:如果得到緩刑的話,還有許多事情值得做。他得病的一個體驗是:當一個人面臨早逝的可能,就會體驗到生命的寶貴,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去做。
霍金一度估計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論文,但隨著疾病的緩和,他開始理解廣義相對論,并在研究上獲得進展。與簡的愛情和婚姻更使他獲得了活下去的目標,愛人、家庭、孩子使他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身體在一天天虛弱下去,但精神在一天天成熟起來。盡管脆弱的生理功能不斷影響著霍金的軀體,但堅強的內(nèi)在精神卻使霍金日益振奮起來,使他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的突破?!稌r間簡史》的中文譯者這樣描述第一次見到霍金時的情景:譯者聽到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然后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抬起頭來,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行閱讀。在這個時候,他尚能與人交談,雖然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不久之后,連這個權利他也幾乎失去。而就是這樣一位被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空,追尋著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秘?;艚鹈翡J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zhàn)了已被人們廣泛認同的傳統(tǒng)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霍金是頑強的。在一次次科學的交鋒中,他的理論最終說服了入們。“霍金”這個名字開始在科學界聞名起來:1975年,教皇在梵蒂岡步下圣壇,將嘉獎“有杰出成就的年輕科學家”的勛章授予霍金。時隔10年之后的1985年,霍金被有著古老歷史的英國皇家學會吸納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如今,霍金在劍橋大學擔任著牛頓曾經(jīng)就位多年的重要教職。他被世界公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是對20世紀人類觀念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人物。他所著的科普讀物《時間簡史》以通俗的語言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銷售量超過千萬??梢院敛豢鋸埖卣f,斯蒂芬·霍金成了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長期身居尺寸之地,霍金失去了常人所擁有的種種快樂,但他的大腦卻時刻思考著深奧的宇宙,不懈地追問著蒼穹深處的秘密。在這個不同尋常的過程里,他那衰弱的身軀中流淌出勃勃不息的生命源泉。盡管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說,霍金是極其好動的。也許,這聽起來有點兒好笑,但事實上霍金即使在已經(jīng)完全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移動之后,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駕駛”著自己的“坐騎”——輪椅,在通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里,他還興致勃勃地建議大家跳舞,并在大廳里轉動著輪椅加入舞者的行列。有趣的是,當霍金與英國的查爾斯王子會晤時竟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壓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甚至身被重創(chuàng)。然而,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霍金是一個成功者,但他的成功的確和別人不一樣。在多年前醫(yī)生宣判“死刑”之后,霍金的生命之火仍在頑強地燃燒,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一種成功——一種最原始意義上的成功。他對宇宙根本命題的成功闡釋則從生命的角度為人類打開了一扇認識自我的門,這又是科學意義上的成功。在霍金艱難的成功之路上,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他的朋友、他的愛人、他的孩子都以各自的方式產(chǎn)生著不同的作用,而他自己也正是以一種特有的方式將自己引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讓思想的觸角不斷延伸
對于宇宙的神秘莫測,幾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種探索的向往,但絕大多數(shù)人將自己有限的人生安排得忙忙碌碌,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存在于我們心靈深處的疑問。
一個人的思想可以走多遠?
霍金的《時間簡史》或許可以作為這一問題的答案。這本書被翻譯成近40種不同的文字,發(fā)行量高達千萬冊。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每50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讀過這部關于時間與空間的科學著作。
《時間簡史》一書的封面是霍金的照片,他的身體雖然極度扭曲地癱坐在輪椅中,但他那雙直視著你的灰色眼睛、咧開的大嘴和滿臉孩童般天真的笑卻分明讓人感到了他內(nèi)在的力度。
“時間有沒有歷史?假如有,它起源于何時何處?會不會有終止的一天?時間是否可以倒溯?”問題提得很天真,如果它出自孩童之口,聽后至多也就是一笑而已。然而,這些天真的問題卻出自霍金的思想,問題就顯得智慧了,充滿了極其深邃的哲學意味。要回答這些問題,其意義恐怕已遠遠超過純粹的科學范疇,達到了一種理性化的精神境界。從《時間簡史》到《大爆炸的黑洞》,霍金試圖為人類解開時間之謎。他思想的觸角依托其偉大的科學精神而離開了輪椅甚至地球,進入到外層時空的奇妙領域,對遙遠的星系、黑洞、夸克等最大的和最小的物質進行了天才的探索。時間——空間的奇點存在于黑洞以及宇宙大爆炸的奇點處,霍金著名的“黑洞理論”誕生了。由于奇點處的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給定,命運已非“上帝之手”所能控制。因此,霍金不但超越、進化了“大爆炸理論”,而且證明科學是宇宙的“第一推動”。一種“沒有區(qū)界”的宇宙理論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時空線索??此坪唵沃畼O的問題卻引發(fā)了一場科學革命,正是這一問題把霍金推到了宇宙物理的前沿,他天才的想象和推斷使理論物理在本世紀獲得了一次決定性的超越——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chuàng)造宇宙的偉大時代。
抽象而美麗的《時間簡史》字里行間更多閃爍著的是一種內(nèi)在精神火花,它充滿了非凡的力度,展示著霍金追求科學的精神以及人類杰出優(yōu)秀人格的內(nèi)在魅力。因而,對我們來說,閱讀霍金,比閱讀《時間簡史》更顯得重要,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艚鹗窃谥雷约夯疾《萑霘埣膊⒈会t(yī)生宣布不久于人世以后,才開始探索宇宙、研究時空奧秘,可見人類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是遠遠超乎于現(xiàn)實之上的。雖然霍金的病情日趨嚴重,不但失去了行走的權利,而且喪失了說話的功能,但是他的精神之火卻愈燒愈旺。
時間是可以倒流的,霍金的臉上似乎已經(jīng)明確地寫著這個天真問題的肯定答案。他驅動著輪椅,沿著美麗的劍河,沿著劍橋大學特地為他修筑的斜坡,緩緩地駛向“有史以來最崇高”的講壇,朝霞映照著霍金佝僂的身子以及那張永遠天真的臉。繼《時間簡史》之后,霍金筆耕不輟,給人們送來了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在這部新書中,霍金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著宇宙的原理,把人們帶到理論物理的最前沿。
果殼中的宇宙?這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書名正是出自于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認為,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他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哈姆雷特在幾百年前所吟唱的處境卻和人類的宇宙觀有著驚人的形似,這當然要歸功于莎士比亞敏銳的洞察力。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和科學是相通的。從廣義上看,粒子、生命和星體的處境都和果殼相似,尚不清楚的是它們中有哪些自認為是無限空間之王?,F(xiàn)代量子宇宙學認為,整個宇宙是由一個果殼狀的瞬子演化而來,果殼上的量子皺紋包含著宇宙中所有結構的密碼?;艚鹫沁@一學說的開創(chuàng)者,而與此同時,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們都可以從他的這部自《時間簡史》以來最重要的著作中汲取靈感和力量。
霍金和許多理論物理學家一起跋涉在尋求科學最神圣的精華的道路上,那是謎一般的處于宇宙內(nèi)核的萬物理論?;艚鹨宰约簯T有的平易風格,引導人類在探索宇宙秘密的征途上行進——從超對稱到超引力,從量子理論到M理論,從全息論到對偶論。他把人類領到了一個科學的處女地,超弦理論和P-膜也許是解開這個謎的最后線索?;艚鹨运毺氐臒崆樽屖廊艘娮C了他最激動人心的智慧探險,即“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費因曼的多重歷史思想結合成能描述發(fā)生在宇宙中的一切完備的統(tǒng)一理論”。
《果殼中的宇宙》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論文,但作為一部面向大眾的科普著作,在這個“新奇世界”中凝聚的正是霍金近年來最具突破性、最受矚目的研究成果。因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解釋宇宙開端、黑洞這些問題時遇到難題,顯示出理論的不完善,30多年來科學界一直在尋找一種更加宏大的理論框架,能夠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完美統(tǒng)一起來,霍金近年研究的“M理論”極有可能就是這樣一種理論體系?;艚鸨M可能地以通俗的方式向大家解釋:我們也許就生活在多維空間中的一張“膜”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周圍的空間是三維的,再加上一個維度標明時間,這樣,時空就是四維。在霍金的理論中,時空是十維或十一維。膜世界模型是當今理論物理學研究的熱門課題,霍金自信地說:“我們將發(fā)現(xiàn)一個膜的新奇世界!”其實,最直觀的是人們親眼看到了“果殼”中的那個挑戰(zhàn)命運的不屈靈魂:幾十年被禁錮在特制的輪椅上,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活動,與人交談要靠計算機合成語音……就是這樣一個重度殘疾的人,卻把研究的目標直指浩瀚的宇宙。也許這也是為什么在《果殼中的宇宙》一書中霍金引用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滿詩意的臺詞的真正原因:我即使被關在果殼里,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盡管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對于霍金的理論體系都是“門外漢”,但霍金總是善于運用巧妙的比喻為普通人打開一扇通往宇宙深處的門。比如維度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但霍金卻對此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維度就像頭發(fā),遠看是一維的線,而在放大鏡下,它卻是三維的;面對時空,如果有倍數(shù)足夠高的放大鏡,應該也能揭示出其他可能存在的維度。講到膜的產(chǎn)生,他把這比作水沸騰后蒸汽泡泡產(chǎn)生的過程,膜形成泡泡的表面,內(nèi)部是高維空間。至于宇宙的膨脹,用氣球的形象能幫助理解,只要想象那是個表面畫上星系的氣球,將它吹脹,沒有任何星系是膨脹的中心。在一次演講中,為了讓聽眾理解“全息圖”的概念,霍金別出心裁地選了一段《星際航行》的電影片段,在影片中他和牛頓、愛因斯坦出現(xiàn)在一張桌子前,并在牌局中贏了他們?;艚鹁褪沁@樣憑著他的奇思妙想式的科學探索,憑著他殘疾身體中蘊含的非凡勇氣、毅力和樂觀,成為眾人心目中的英雄。
霍金的作品在暢銷榜上居高不下一直被視為是出版界的奇跡。也許閱讀過它們的大多數(shù)人并不能真正領會這些作品中的科學成分,但他們對神秘世界的好奇心卻被大大地激發(fā)了起來。事實上,好奇心正是推動人類文明一步步走向未來的強大動力!當我們沉浸在對浩瀚宇宙的思考中時,日常生活中細小的煩惱就會趨于微不足道,于是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生命的終極追求——這種追求不再因“地球”這一宇宙塵埃的生或死而消亡。
當你為生活困惑的時候,想想霍金,想想他的“果殼中的世界”吧!
(李 謹)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