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
“政治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
《社會科學新辭典》[政治標準]條說:在中國,政治標準主要指人們在政治上觀察問題和明辨是非的標準。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明確提出鑒別人們的言論行動是否正確的“六條政治標準”:(一)有利于團結(jié)全國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而不是不利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三)有利于鞏固人民民主專政,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專政。(四)有利于鞏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壞或者削弱這個制度。(五)有利于鞏固共產(chǎn)黨的領導,而不是擺脫或者削弱這種領導。(六)有利于社會主義的國際團結(jié)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國際團結(jié),而不是有損于這些團結(jié)。在這六條標準中,最重要的是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chǎn)黨的領導。
誠然,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毛澤東時代,通行的政治標準,就是這一標準。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政治標準也會發(fā)生變化。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共提出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其實就是人們在政治上觀察問題和明辨是非的政治標準。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對于改革開放中的所作所為,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chǎn)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2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從而,使這一標準有了新的變化,新的表述。
由此可見,政治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政治標準;同一個社會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政治標準或不同的表述。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