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南聯盟危機四伏

        南聯盟危機四伏

        時間:2023-07-16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在此次選舉中,米洛舍維奇失敗下臺,反對黨聯盟候選人科什圖尼察出任新總統(tǒng),并于11月6日組成南聯盟新政府。2001年11月17日,科索沃舉行議會選舉,科索沃民主聯盟獲勝,雖經南聯盟政府警告,其領導人魯戈瓦仍宣布將為爭取獨立而斗爭。5月31日,南聯盟議會通過了

        三、南聯盟危機四伏

        科索沃戰(zhàn)爭后,由西方耗資2500萬美元支持的南政府反對派經常聚眾鬧事和從事各種破壞活動,致使南聯盟局勢一直動蕩不定(21)。

        2000年9月,南聯盟提前舉行總統(tǒng)選舉,西方大國更是赤裸裸地進行干預,美國、德國、法國分別為反對派提供1000萬美元、7000萬法郎、800萬法郎的資金,并為他們培訓宣傳人員和提供各種通訊設備。

        在此次選舉中,米洛舍維奇失敗下臺,反對黨聯盟候選人科什圖尼察出任新總統(tǒng),并于11月6日組成南聯盟新政府。此時南聯盟的經濟已到了崩潰的邊緣。由于自1992年5月31日起,聯合國即對南聯盟實施全面制裁,此后國內生產總值迅速減少30%,工業(yè)生產減少60%,就業(yè)減少26%,到1997年失業(yè)人口已達795000人,占全國勞動人口總數的25.6%(22)??扑魑謶?zhàn)爭給南聯盟帶來的物質損失高達296億美元,對本已衰敗的南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此,科什圖尼察在度過最困難時期后立即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力圖打開在國際舞臺上被孤立的局面,爭取得到外國資金的援助。

        首先,科什圖尼察致力于和鄰國改善關系,于2000年10月22日訪問了波黑,11月24日又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參加歐盟15國和東南歐5國首腦會議,會議期間還和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等國的首腦進行會晤。

        其次,科什圖尼察又采取積極融入歐洲的步驟。10月9日,歐盟決定部分解除對南制裁;14日,科什圖尼察出席了在法國召開的歐盟首腦非正式會議,和各國首腦進行廣泛接觸,表示同歐盟的關系要“向前看”。11月,歐安組織正式接納南聯盟為會員國,南聯盟同時還成為《東南歐穩(wěn)定公約》和《中歐倡議國組織》的成員國。通過這些活動,南聯盟不僅在政治上打破了和西方世界對峙的僵局,而且還在經濟上得到了不少幫助。根據科什圖尼察和歐盟主席普羅迪簽署的2000年至2006年合作框架協議,歐盟將在2000年和2001年分別向南聯盟提供2億歐元和2.4億歐元的無償援助,并在此后5年內提供總數為25億歐元的無償援助。

        2000年11月1日,第55屆聯大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接納南聯盟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從而使這一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科什圖尼察開展的外交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南聯盟在國際舞臺上爭得了一個較前廣闊得多的活動空間。

        但在內政上,科什圖尼察卻遇到了不少一時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

        長期困擾南聯盟的科索沃難題此時又再次凸顯出來。正如某些美國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北約長期以來在巴爾干所犯的戰(zhàn)略性錯誤是只想緩和科索沃危機,而不想從根本上解決那里存在的民族矛盾,致使后患無窮(23)

        不僅如此,應該指出的是美國對科索沃這塊戰(zhàn)略要地早就懷有野心,一待北約部隊進駐,便在那里設置了一個龐大的名為邦德斯蒂爾的軍事基地,租借期為50年,常年駐扎有6000余名軍人和文職人員,使科索沃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起來(24)。

        2001年11月17日,科索沃舉行議會選舉,科索沃民主聯盟獲勝,雖經南聯盟政府警告,其領導人魯戈瓦仍宣布將為爭取獨立而斗爭。

        不僅如此,科索沃境內的非法武裝除潛入馬其頓境內外,還不斷滲入塞爾維亞的南部,威脅到那里的安全和穩(wěn)定。2000年11月,塞爾維亞南部的普雷塞沃、梅德韋賈和布亞諾瓦茨等地都出現了打著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旗幟的阿族非法武裝,開始和當地駐軍發(fā)生沖突。

        這種突發(fā)的情況不僅迫使南聯盟政府采取果斷措施來應急,而且還促成北約駐科索沃維和部隊在2001年3月和南聯盟達成協議,允許南聯盟部隊分期進入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之間的緩沖區(qū)以阻止阿族非法武裝的滲入,此后塞爾維亞的南部才恢復了平靜。

        但科索沃的最終歸屬問題卻仍然是一個懸案,雖然聯合國的所有有關決議和西方大國的各種官方聲明都聲稱科索沃是南聯盟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在可預見的將來重歸南聯盟管轄卻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25)

        科索沃目前僅存的10萬左右的塞族人處境依然十分困難,他們甚至缺乏最起碼的安全保障,對科索沃的前途更是憂心忡忡(26)

        當然最令科什圖尼察頭痛的還是南聯盟政府和黑山之間的關系問題。黑山是南聯盟中的一個共和國,面積很小,僅有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60余萬,其中黑山人約38萬,余為塞爾維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和穆斯林,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于1992年和塞爾維亞共同組成南斯拉夫聯盟(27)

        自1996年起,由久岡諾維奇領導的“黑山勝利”黨要求黑山獨立。1997年,久岡諾維奇在總統(tǒng)選舉中獲勝,遭到塞爾維亞方面的猛烈抨擊,致使兩個共和國之間關系急劇惡化(28)。此后黑山進一步向西方靠攏,采用馬克作為國家貨幣以取代南斯拉夫的第納爾,科索沃戰(zhàn)爭的爆發(fā)促使黑山離心傾向進一步加強。

        科什圖尼察上任后力圖緩和雙方的關系,于10月17日即訪問黑山,一方面表示仍反對黑山獨立,另一方面卻又表示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的關系既可以通過民主對話,也可以通過在兩個共和國分別舉行全民公決來加以解決。2001年4月,科什圖尼察甚至宣稱,他不會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黑山獨立(29)。

        2001年4月23日,黑山共和國舉行議會選舉,結果“黑山勝利”黨雖獲42.5%的選票,但并未達到可批準舉行公民投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因此久岡諾維奇此后放低了要求獨立的語調。

        2002年3月14日,塞爾維亞和黑山在兩國關系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簽署了建立一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的松散聯合國家的協議。此后這兩個處于半獨立狀態(tài)的共和國將在國防和外交上分享權力,如將輪流向美國和聯合國派遣特使,同時保持經濟、貨幣、海關的獨立性。協議還規(guī)定3年后雙方都可組織全民公決,選擇獨立或退出。

        這一步驟固然對緩和兩國之間的關系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使它的前途變得更加不明確,目前西方大國已不再鼓勵黑山獨立,但3年后的情況究竟如何,確實很難預料。

        這一協議出臺后立即遭到各方面嚴厲的批評。塞爾維亞激進黨的領袖認為它是極其愚蠢的,“像這樣一個畸形的國家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協議是在美國、北約、歐盟鼓動后才拿出來的”,而在黑山,久岡諾維奇則被自由黨指責是“叛徒”(30)。

        5月31日,南聯盟議會通過了更名的決議,科什圖尼察總統(tǒng)表示此乃無可奈何之舉,而不少議員則指出正是由于西方大國的壓力,南聯盟才同意更名。

        與此同時,南聯盟的內政也不斷受到西方大國的粗暴的干涉。正是在美國提供5000萬美元援助的誘迫下,南政府才在2001年4月1日逮捕了前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接著由于迫切希望在6月29日召開的“國際援南重建捐助會議”上獲得急需的經濟援助,塞爾維亞政府遂將米洛舍維奇引渡到海牙去接受“前南戰(zhàn)犯國際法庭”的審判,從而開創(chuàng)一個國家將自己的國家元首送往國外受審的先例。

        但是南聯盟并未因此而得到它所預期的援助。2001年7月,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府總理金吉奇指出:“我們向海牙法庭引渡米洛舍維奇表明,我們決心融入國際社會”,但西方曾允諾的13億美元的援助卻遲遲不到位;如西方國家本應在8月向南聯盟提供首批3億歐元的援助,然而后來卻突然變卦,宣布將從3億歐元中扣除2.25億歐元,用以償還南聯盟欠西方外債的利息,而剩余的7500萬歐元的援助只有到2001年11月才得兌現,使南聯盟窘迫不堪。

        盡管南聯盟在審判所謂前南戰(zhàn)犯問題上節(jié)節(jié)讓步,嚴重損害了國家的尊嚴,但美國仍不滿足。2002年3月19日,美國務卿鮑威爾公然聲稱,如南聯盟在3月31日前未能滿足美國提出的引渡戰(zhàn)犯嫌疑人的要求,則美國將自動凍結對南聯盟提供4000萬美元的援助(31)

        于是南聯盟議會只得在4月10日和11日通過“與海牙法庭合作法案”,允諾將海牙法庭所指控的戰(zhàn)犯嫌疑人送交海牙受審,從而使南聯盟再次在世界面前受辱。塞爾維亞前內務部長伊利科維奇得知法案通過后,隨即自殺身亡,以示抗議??剖矆D尼察總統(tǒng)只得無可奈何地聲稱,由于不斷受到國際社會的壓力,所以在南斯拉夫才發(fā)生如此悲慘的事件。

        塞爾維亞是民族主義情緒很強的國家,盡管在2000年發(fā)生了政權更選,但民族主義依然存在。正如一位南斯拉夫政論家斯泰萬諾維奇所言:“塞爾維亞人頭腦中一直活躍著民族主義。許多人希望擺脫米洛舍維奇是因為他沒有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救星。而現在他們衷心呼喚的是另一個救星?!?sup class="calibre2">(32)美國權威刊物《大西洋雜志》也在“在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罪惡”的標題下指出,米洛舍維奇被趕下臺,并非因為他帶領國家打了4場戰(zhàn)爭,而是因為他打輸了這些戰(zhàn)爭(33)

        近年來,塞爾維亞人民的自尊感已多次嚴重受辱,如果3年后,黑山真的宣告獨立,那么塞爾維亞將回到19世紀那種孤零零的狀態(tài),不僅大塞爾維亞主義將徹底破滅,而且塞爾維亞自身亦恐難保,因為屆時科索沃和匈牙利人群居的伏伊伏丁那勢必也會脫離塞爾維亞,這將是全體塞爾維亞人所不能接受的。在10月和12月先后舉行的兩次塞爾維亞總統(tǒng)選舉中,均因參加投票的選民未達登記注冊選民的50%而宣告無效,充分反映了人民的迷惘和無奈。

        正如一位塞爾維亞史學家阿夫拉莫夫所言:“假如有什么歷史的嘲諷的話,那么無疑就是南斯拉夫的瓦解和把塞爾維亞宣布為它自己國家的侵略者,這個國家在兩次戰(zhàn)爭中對建立一個民主的歐洲作過很大的貢獻,而在冷戰(zhàn)中則起過穩(wěn)定的作用。”(34)

        或許糾正歷史的嘲諷正是巴爾干未來所面臨的任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