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擊劍運動的起源及其在奧運會的發(fā)展史
一、擊劍的起源
圖3-1 擊劍運動
擊劍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在遠古時代,劍就是人們?yōu)榱松媾c野獸搏斗必備的武器。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劍的材質也從石制、骨制發(fā)展到青銅制、鐵制最后到鋼制。擊劍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中國、阿拉伯等國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紀,古希臘就出現(xiàn)了擊劍課,并有劍師講課。在希臘、埃及等國家中的一些歷史建筑和紀念碑上都可見到關于擊劍的浮雕。公元前10世紀,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就在其著名的《荷馬史詩》中這樣對擊劍描述:
著盔甲,持利劍,
一對一,公眾面前比武藝,
刺穿對手高貴身軀不遲疑
透甲胄入肌膚,鮮血迸濺
獲勝利……”
圖3-2 古代戰(zhàn)爭中的擊劍
二、擊劍運動的演變
在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騎馬、游泳、投槍、游戲、吟詩、狩獵一起被列為騎士必備的技藝。為了研究和推動擊劍技術的發(fā)展,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擊劍行會。此時的人們常常用擊劍決斗的方式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爭端,對決斗的結果稱為“神的裁決”。16世紀末17世紀初,法國決斗成災,20年里巴黎就有8000名貴族、紳士在決斗中斃命。一言不和,便以決斗分出勝負?!拔覀內ソ纪獍伞?,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不過的挑戰(zhàn)語言。
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減少傷害又能滿足人們對擊劍運動的需要,一種劍身較短并呈四棱形,劍尖用皮條包扎的新型劍被設計出來,并得到廣泛開展,這便是現(xiàn)在花劍的雛形。從此,在歐洲的習武廳、擊劍廳及專業(yè)學校里,花劍的擊劍方式逐漸形成并日趨完善。
1885年,熱衷擊劍的劍客們在習武廳進行練習時,仍使用三棱形劍。但劍尖不銳利,刺中部位是全身,這就是延續(xù)至今的重劍。
18世紀末,匈牙利人于劍柄上裝配了一個像彎月形的護手盤,在擊劍時可以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后來,意大利擊劍大師朱賽普·達葉利將它進一步改進,使它能在擊劍運動和決斗中使用,這便成為現(xiàn)代佩劍的前身。至此,人們在從事?lián)魟r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花劍、重劍和佩劍。
圖3-3 古希臘的擊劍課
三、奧運會擊劍發(fā)展史
圖2-4 北京奧運會擊劍標志
擊劍是奧運會傳統(tǒng)比賽項目,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就是一位擊劍好手。1986年第1屆現(xiàn)代奧運會上,擊劍就已經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子花劍、男子佩劍兩個項目。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2屆奧運會上增加了男子重劍比賽。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劍比賽。1992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第25屆奧運會上,女子重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佩劍于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被正式列為奧運會項目。
為了使擊劍運動完善和健康發(fā)展,1913年11月29日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擊劍聯(lián)合會。1914年6月在巴黎通過了《擊劍競賽規(guī)則》,從而使擊劍運動競賽趨向公平、合理。1931年,重劍比賽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1995年,電動花劍裁判器也運用于比賽。1989年,佩劍比賽開始采用電動裁判器。電動裁判器的發(fā)明也是現(xiàn)代擊劍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使擊劍比賽更加公平,同時推動擊劍技術向更新的高度發(fā)展。
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擊劍已經分設10個項目:男子花劍、重劍、佩劍個人賽;男子重劍、佩劍團體賽;女子花劍、重劍、佩劍個人賽;女子花劍、佩劍團體賽。擊劍運動經過百年的發(fā)展,這項運動已日趨完善。
現(xiàn)代擊劍比賽,運動員身著具有白色護具的擊劍服,頭戴護面,手戴手套。劍不開刃,劍尖為直徑5至8.8毫米的圓頂,沒有彈簧頭,刺劈到身上不會發(fā)生傷害事故。加上嚴格的規(guī)則限制和處罰條例,使擊劍變成了一項精彩激烈而又安全的運動,是奧運會上最受觀眾喜愛的比賽項目之一。
圖3-5 1896年第1屆雅典奧運會擊劍比賽在扎皮翁宮舉行,希臘國王和各界名流紛紛到場觀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