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毒機制
少數(shù)兒童血液內的紅細胞中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和還原型谷胱甘肽(或谷胱甘肽含量很少)或不穩(wěn)定,同時使紅細胞的穩(wěn)定性也降低。當蠶豆經(jīng)咀嚼消化后進入血液中的蛋白質與患兒體內紅細胞中蛋白受體接觸,紅細胞穩(wěn)定性即發(fā)生改變,脆性增加而產生溶血反應。此外,還有紅細胞外因素,主要表現(xiàn)為對蠶豆消化后的某些成分的吸收與代謝異常有一定關系。近年來有學者研究認為蠶豆在發(fā)生溶血反應中還有免疫機制參與,并與顯性基因遺傳有關。
二、中毒表現(xiàn)與診斷要點
2~7歲兒童占病例總數(shù)70%左右,男孩高于女孩,約占90%以上。本病好發(fā)生在3~5月間蠶豆成熟與收獲季節(jié)。多在食用新鮮蠶豆(或接觸蠶豆花)后幾小時(最短2h)或1~2d(最長15d)突然發(fā)病。近年來由于反季節(jié)種植和貯存新鮮蠶豆的方法,不斷改進和出新,一年四季皆有發(fā)生。不過新鮮蠶豆上市時發(fā)病率較高。
(一)癥狀與體征
初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繼之有寒戰(zhàn)、發(fā)熱,隨著急性血管內溶血,如黃疸、貧血、醬油樣小便(血紅蛋白尿)出現(xiàn),患兒自訴頭暈、頭昏、眼花、四肢無力、血壓下降。嚴重者可發(fā)生抽搐與昏迷等。癥狀的輕重與進食蠶豆量無關,有時1~2個新鮮蠶豆即可引起嚴重的臨床表現(xiàn),可導致急性溶血現(xiàn)象。
(二)實驗室檢查
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測定,均降低;血清總膽紅素和未結合膽紅素明顯增高;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測定減少或缺失;谷胱甘肽穩(wěn)定試驗;紅細胞變性珠蛋白小體計數(shù)和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等,能協(xié)助診斷。
(三)診斷要點
根據(jù)吃蠶豆或接觸蠶豆花等病因史,結合臨床表現(xiàn),溶血性貧血特征,加上實驗室檢查結果,一般不難做出診斷。但應注意與能引起溶血反應和黃疸的其他疾病相鑒別,如:自體免疫性、母子血型不合性、藥源性、肝細胞性或阻塞性黃疸與溶血性反應性疾病相鑒別。
(四)救治方法
原則上應按照一止、二輸、三護、四維的方法。
1.一止 停止進食蠶豆或脫離花源。
2.二輸 輸液、輸血:輸入復方氯化鈉(平衡液)內加腎上腺皮質激素,首選甲潑尼松龍,其次為氫化可的松及地塞米松,應開始即足量用法,后漸減量,不能驟停。輸血效果更好,宜根據(jù)病情輸入適當?shù)牧俊?/p>
3.三護 保護臟器功能:①保護腎功能,原則上制止腎血管痙攣,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堿化尿液,并酌情適當應用利尿藥;②護肝治療,適當輸入白蛋白,并促使膽紅素的排泄,減輕黃疸,還可選用中成藥茵枝黃,清開靈注射液等;③保護心肌,防止心肌受損及心力衰竭。在沒有糾正貧血之前不能應用強心苷,因為此時的心率增快是機體因貧血而發(fā)生的有效代償反應。
4.四維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特別是兒童輸液,嚴防高鉀、低鈉、低鈣,一旦發(fā)現(xiàn)電解質紊亂,應及時糾正。
(五)預防措施
吃新鮮蠶豆時,應切口漂洗,煮熟食用。有不明原因貧血的小兒不宜吃蠶豆,盡管油炸的也不宜吃。告訴兒童遠離蠶豆花,更不要去嗅它的氣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