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戟戟,你知道多少?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戈部》:“戟,從戈榦省?!?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84,pagenumber_book=284" class="superscript">①戟是古代戈矛合一的復(fù)合型武器。頂端有直刃,不同于戈,戈是平頭;也不同于矛,戟有橫枝,所以戟也稱枝兵器,多用于平原車戰(zhàn)。戟柄長一丈六,即所謂“車戟?!薄3J情L度單位,古代八尺為尋,倍尋為常。由于戟柄長,戟頭枝多(有三枝戟),戟的分量相對較重?!度龂尽さ漤f傳》說他的雙戟,重80斤。這樣重的武器,揮舞起來很不容易。杜甫《潼關(guān)吏》詩說:“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p>
戟有畫戟,猶如戈有雕戈,畫戟為彩繪之戟。王維有詩:“畫戟雕戈白日寒?!边€有一種鉞戟,戟枝如鉞,漢墓出土的鉞戟,多為熟鐵制成,既重又厲害。有一種雞鳴戟,戟頭如雞鳴狀;一種K字戟,形如K字,戟頭加長適用于騎兵沖刺。另有小戟,也稱手戟,用于投擲。
戟始于何時?《管子》:“黃帝問于伯高,伯高曰:‘雍狐之山,發(fā)水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雍狐之戟?!薄豆茏印酚涗浀狞S帝問話,時間久遠,當(dāng)屬傳說。許多材料可供推測,戟大致出現(xiàn)在春秋晚期?!对姟で仫L(fēng)·無衣》:“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薄蹲髠鳌は骞辍贩妒吓c欒氏戰(zhàn),范氏用戟拉斷了欒氏的胳膊,欒氏斷肘而死。戰(zhàn)國時期,戟已很普遍。三枝戟就出現(xiàn)在東周戰(zhàn)國時期。秦代兵馬坑有戟出土,數(shù)量不多。漢魏是戟的鼎盛期。從漢魏詩文中透露了一些信息。《史記·項羽本紀(jì)》記項羽戰(zhàn)劉邦,漢善射者樓煩引出項羽,項羽“乃自披甲,持戟挑戰(zhàn)”。陳琳所寫檄文中有“長戟百萬”。賈誼《過秦論》說到“鉤戟長鎩”,《李陵答蘇武書》中,講其先將軍李廣功略蓋天地,而自己的遭際如此,接著寫“此功臣義士,所以扶戟長嘆者也”等等。到唐代,戟已退出烽火戰(zhàn)場,而矛矟(shuò,同槊)是重要裝備。
戟
鉞戟
戟也用為儀仗,也是等級的標(biāo)志。古代帝王出行,住宿處插戟為門,既安全又威風(fēng)。唐代戟多用于儀仗。王勃《滕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遍惞搁惒畮Z,洪州刺史。棨戟指儀仗用戟,有套子的戟。官署門前用戟有規(guī)定:“三品官門前,用戟十二。東宮之門十二戟,廟堂宮殿之門二十四戟?!彼饺嗽礻兑陨弦獥壥?,失戟要免官。
戟的掌故不少,最著名的是呂布白門樓射戟。江蘇沛縣東風(fēng)路市文化館內(nèi)有射戟臺,江蘇泗洪縣魏營鎮(zhèn)農(nóng)機大院有呂布射戟的塑像②。兩處古跡都說明一個解斗的故事。漢末,割據(jù)淮南的袁述,派大將紀(jì)靈引大軍前來,意欲攻打劉備占領(lǐng)的小沛,然后再拼占領(lǐng)徐州的呂布。當(dāng)其時,劉備勢單力薄,僅有5000人馬。劉備度時量力,只好求救于呂布,而袁述也搶先賄賂了呂布。呂布出于自身處境,對袁、劉兩家說:“我不喜歡合斗,喜歡解斗?!庇谑橇㈥陂T,又說:“如我射中,各自解兵;射不中,可留決斗?!苯Y(jié)果呢,呂布一箭中枝(戟頭上的彎刀)。結(jié)束了袁述、劉備的一場紛爭,免除了百姓的一場災(zāi)難。沛縣射戟臺有副對聯(lián)這樣說:“一弦飛矢鳴畫戟,十萬雄兵御征衣?!?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286,pagenumber_book=286" class="superscript">③到晉朝大官僚大富翁石崇,用白玉重修了白門樓,傳為佳話。
雞鳴戟
三枝戟
注:
①《說文解字注·戈部》62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②胡連俊、高峰、姜天蔚《呂布從射戟臺到白門樓》,《揚子晚報》2006年2月14日。
③雍啟昌《石戶城與射戟臺》,《文匯報》1996年6月23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